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八庙乡属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米仓山南麓,居东经106°5',北纬32°10',幅员面积22.3平方公里,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750米,东与金盆乡、燕山乡为邻,南与赤溪接壤,西北与沙河对峙,东北与高塔乡相连,最东点为小竹岭村一社的黑打子沟,最西点为野羊溪的黄滩子,东西直距4.56公里,最南点为金银坎的电杆田,最北点为天桥罐头厂,南北直距4.9公里,整个乡的位置处南江的南域,沙河区的腹心地带,乡中心距县城36公里。[1]

目录

行政区域

全乡辖8个行政村,31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委会,11家乡级单位,共计乡、村、社干部77人,其中公务员14人,事业人员14人,村官5人,村社干部44人。全乡(2011年计)4325户,10750人,可耕地9700亩(其中田5925亩),人均耕地0.93亩。

下辖村:方家坪村 小竹岭村 肖家观村 青宝观村 何家坪村 普照寺村 小寨村 谢家坪村 八庙乡街道居民委员会。

名胜古迹

八庙乡境内有两座山。较大的有明阳山,长7华里,呈东西走向,海拔900余米,屹立于中心地段,山有四寨,山头鸡公寨,山颈明阳寨,山尾五台寨,支脉上天星寨。

还有一座竹岭山,长5华里,与阴阳山遥相对望。

其他还有一寺(普照寺)、三观(青宝观、自家观、玉皇观)、五寨(小寨及明阳山四寨)。其中玉皇观位于竹岭山麓,每逢节日,烧香拜佛的人洛绎不绝。

过去八庙境内有内外八庙十六大景点。内八庙错落有序分布于场镇周围,外八庙坐落于八个风景秀丽的山头,站在明阳寨,十六座庙宇尽收眼底。[2]

资源条件

乡内有9000亩土地,200多亩茶山。塘124口,微水池516口,总共蓄水30万立方米。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影响,热量较丰富,雨量较充沛,土壤有水稻土壤和紫色土壤两种类型。肥沃的土壤为丰富的物产创造了,条件,水稻、小麦、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油菜是主要经济作物,烟叶、油桐、海椒等产量亦多。林木资源以松柏为主,另有樘木、槐树、青枉、冬青、皂角、香樟、梧桐、桉树、泡桐、黄柏、桑、李、桃、杏、核桃等百余种。

畜产资源以猪牛为主,其次有狗、兔、猫、黄羊等,饲养家禽,有鸡、鸭、鹅等。境内野生动物较多,兽类有狐狸、拱猪、野兔、野猫、松鼠等。鸟类有麻雀、乌鸦、喜鹊、山鸡、班鸠、竹鸡、画眉、燕子、杜鹃、野鸭等几十种。

基础设施

在旧中国,八庙各业不振,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解放后,八庙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速度和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1250元。

南巴公路(南江--巴中)沿乡境西北而过,金洛(金盆一洛坪)公路纵贯七、八村,与燕洛路交汇穿街而过。2005年组织全乡劳力,重点集中突击,建设洛八油路,完成油路铺筑任务8.2公里。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集中抓了小寨村近4公里、方家坪村近2公里标美泥碎村道路的维护,乡内以洛八路和盘山路为主干道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按照县委、县府"经营城镇"战略,针对集镇现状,对八庙乡集镇建设规划设计进行了完善,对集镇新建房户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同时,为改变以路代市的现状,报请县政府批准,启动了农贸市场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通讯设施日趋完善,100%的村和100%的社安装了程控电话,100%的村能接收到移动电话,80%的村能收看到光纤加密电视。[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普九义务教育软硬件齐备,普照寺、小寨两村砖混结构校舍落成,其它村校危房全面改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自1996年连续十年获同级同类学校综合测评第一。八庙乡中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1280人,教学楼、住宿楼一应俱全。学校培养出了多名中考、高考状元,1989年身残志坚的成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同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社会最满意学校"十佳之一,2005年初被评为市级校风示范校,校长胡跃武被市上评为第二届青年优秀校长。

全乡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村村建立卫生医疗站,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乡卫生院医疗业务收入大幅度攀升,同期相比,增收4万元;建立健全了合作医疗体制,农民参合率达到83.6%。

理顺社会抚养费管理体制,加大计生执法力度,计生服务方面计划生育进一步达标。民政救济优抚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特困群众得到有效救助。

经济状况

农业持续发展,农村面貌巨变。从50年代起就修建塘库、改土造田、治山治水、植树造林,到1985年农田得到有效灌溉,瘠薄田土得到改造。特别是1981年以来,农村推行承包责制后,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引下,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步伐加快,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乡镇企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在加工服务、农具修造和电力、茶场、运输等方面也有显著变化。

在'五爱'、"四有"教育的推动下,干群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安定团结的局面得以巩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献身祖国、舍己为人、公正、公平等高尚品质受到人民的尊重,尊敬老人、尊重妇女、尊重知识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在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正取代狭隘、封闭、保守、平均主义等旧观念,"文明新村"、"文明单位"、"五好家庭"等活动的持久开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发展思路

"基础强乡、产业富乡、集镇活乡、化债稳乡"。加快以乡村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道油路养护机制。整治村社道路,逐步硬化村道路,努力提高车辆运行能力;健全塘库堰管护机制,积极治理病塘库堰,确保农田灌溉用水;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以集镇建设为契机,搞活乡域经济。按规划设计要求,拉大集镇框架,高标准建设好电信一条街。引进外资改造好农贸市场。采取稳妥的办法,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确保一方平安。[4]

历史事件

八庙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前,就有志士仁人投人民主革命运动。1932年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南江,八庙人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红军先后进行了反"三路围剿"、反"六路围剿"的战役。在反"围剿"的战役中,南江是西线的主战场,红军与国民党在南江境内的大小战役数千次。1933年2月18日,敌"三路围剿"开始,红军采取"紧缩阵地"、"隐蔽防御"、"伺机反攻歼敌"的战略方针,边打边撤诱敌深入,于2月28日,放弃长赤,紧缩阵地,至八庙垭一线,经八庙垭的黄花碥一战,歼敌何子聪团官兵200余名(何也被击毙)。后红军又在甑子垭、红炮梁等地给沉重打击。八庙人民参加运输救护,搞好农业生产,踊跃交售粮食,保证红军打到哪里,给养就送到哪里。大地坪岳庄斗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劳苦大众参军参战,组建游击队、少先队、童子团、赤卫军,在1934的反"六路围剿"时,他创建的八庙区就有1000人参加。

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还乡团.对红军家属和苏维埃干部疯狂反攻倒算,实行"一打、二抢、三烧、四吊、五押、六杀"的残酷办法。

1941年八庙人民开展了对国民党的三抗(抗丁、抗粮、抗款)斗争,宣传革命真理,迎接解放。解放后的八庙人民,在中共南江县委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先后进行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一化三改造"等群众运动,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