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蘭山街道

中文名 : 蘭山街道

所屬地區: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

蘭山街道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西北部。東、北分別與金雀山街道、柳青街道隔河相望,西鄰義堂鎮、朱保鎮、馬廠湖鎮,南接銀雀山街道。[1]

目錄

簡介

蘭山街道位於臨沂市中心中北部。蘭山區政府駐地。轄27個社區、30個行政村。兗(州)石(臼所)鐵路、205國道、327國道過境。境內有王羲之故居--洗硯池遺址,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出生此地。古城村有魏即邱城遺址。

蘭山街道位於蘭山區東南部。東、東北分別隔沂河、祊河與河東區、南坊街道相望,西鄰朱保鎮、馬廠湖鎮,南接羅莊區、銀雀山街道、金雀山街道,北靠義堂鎮。總面積57.9平方公里,轄15個城市社區、12個農村社區、20個村,人口278176人(2010年)。2009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8億元,完成國地稅7.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8億元。街道機關駐育才路與蒙山大道交匯處。

轄區內名勝古蹟有孔子廟、王羲之故居、天主教堂、琅琊冢及大汶口、龍山、漢隋唐、北宋等各時期的古遺址和艾山旅遊景點,革命紀念地有中共中央華東局、山東省政府、新四軍軍部、山東大學等舊址。2001年1月,蘭山辦事處更名為蘭山街道(街道機關與工貿開發區機關合署辦公)。街道轄77個社區、行政村。

歷史沿革

蘭山街道歷史悠久。轄區東部的臨沂老城區,始建於春秋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時稱啟陽邑。西漢初置啟陽縣於此,後避景帝劉啟諱改稱開陽。東漢建初五年(公元80年)開陽縣為琅琊王劉京國都,西晉末為琅琊王司馬睿"潛邸"(舊稱皇帝即位前所居)。

南朝宋為即邱縣(治所今河東區古城村)地。

隋朝為(沂州)琅琊郡臨沂縣兩級治所,因城東臨沂水而得名臨沂。

明初撤銷臨沂縣入沂州,弘治四年(1491年)涇王朱佑橓封於沂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為府,設附郭蘭山縣。

1913年改蘭山縣為臨沂縣,並為琅琊道治所。1936年6月山東省第三行政專員公署遷治臨沂城。1945年抗戰勝利後為中共華東局、山東省政府、魯中南行署、臨沂縣政府駐地。

建國後為臨沂縣城關區(鎮)轄區,並於1950年至1960年為濱海專署駐地。1984年由原臨沂縣城關鎮析出設立蘭山街道。1958年建紅星公社,1959年更名為涑河公社,1984年更名為大嶺鄉,1993年改稱大嶺鎮。1984年臨沂縣改市,城關鎮劃為三個街道辦事處,此居其一,名蘭山街道辦事處。1994年12月撤市設區後,為臨沂市蘭山區蘭山街道。2001年6月,大嶺鎮撤銷,其行政區域劃歸蘭山街道。


視頻

蘭山街道: 拆除違建 還「綠」與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