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蘭花參

植物蘭花參
原圖鏈接

蘭花參,中藥名。為桔梗科植物藍花參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A.DC.的根或全草。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益氣健脾,止咳祛痰,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虛損勞傷,自汗,盜汗,小兒疳積,婦女白帶,感冒,咳嗽,衄血,瘧疾,瘰癧。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蘭花參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桔梗目

科:桔梗科

 
又名藍花草蘭花參
原圖鏈接

屬:藍花參屬

種:藍花參

分布區域: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採收時間夏、秋季

貯 藏:置乾燥處

來源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蘭花參的根或帶根全草。夏季採收,曬乾。

植物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直根較粗壯,甚長,側根較多,淡黃色。莖細弱,直立或甸甸。葉互生,倒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約2厘米,先端短尖,邊緣有疏生淺鋸齒,基部延長,兩面疏生細毛,無柄。花單生枝頂,淡藍色;花梗細長;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直立;花冠藍色,鐘形,深5裂;雄蕊5,花絲近基部膨大,花葯長橢圓形;雌蕊1,子房下位,倒圓錐形,3室,胚珠多數,花柱細長,柱頭3裂。蒴果,倒圓錐形,長約7毫米,基部狹窄成果柄,成熟時草黃色,由頂端萼齒間開裂。種子多數,細小,長橢圓形,黑褐色,有光澤。花期3~4月。果期5月。[1]

別名

土參、細葉沙參、金線吊葫蘆、娃兒草、乳漿草、藍花參、藍花草、罐罐草、蛇須草、沙參草、破石珠、金線草天蓬草、寒草

分布區域

分布華東和雲南、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等省。生於石坎、荒坪隙地。[2]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的田邊、路邊和荒地中,有時生于山坡或溝邊。

性狀鑑別

性狀鑑別 本品長10-30cm。根細長,稍扭曲,有的有分枝,長4-8cm,直徑0.3-0.5cm。表面棕褐色或淡棕黃色,具細縱紋,斷面黃白。莖叢生,纖細。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皺縮,展開後呈條形或倒披針狀匙形,長1-3cm,寬0.2-0.4cm;灰綠色或棕綠色。花單生於枝頂,淺藍紫色。蒴果圓錐形,長約5mm。種子多數,細小。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氣。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色,由6-12餘列木栓細胞組成。皮層狹、薄壁細胞間有乳管成群散在,周圍可見黃色分泌物;皮層狹,薄壁細胞間有乳管成群散在,周圍可見黃色分泌物;皮層薄壁細胞中,可見較多的圓形團塊狀細胞內含物,直徑15-25μm,內皮層不明顯。韌皮部狹窄,韌皮射線2-8列細胞,韌皮部赤散有乳管群。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發在,由木纖維、導管、管肥線成;木射線,韌皮射線中赤見圓形細胞內含物,導管放射狀排列。[3]

性味

《滇南本草》:"性平,味甘微苦。"

歸經

《滇南本草》:"入脾、心。"

功能主治

補虛,解表。治虛損勞傷,咳血、衄血,自汗、盜汗,婦女白帶,傷風咳嗽,胃痛,瀉痢,刀傷。

①《滇南本草》:"補虛損,止自汗、盜汗,又止婦人白帶。""調養元氣,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益氣滋陰。"

②《質問本草》:"治感冒風寒濕氣,發散之品。"

③《湖南藥物志》:"補脾胃,益肺腎,祛痰,殺蟲,止血。"

④《閩東本草》:"解表清熱,化痰止嗽。治風熱喘嗽,咳血,衄血,小兒驚風,跌打損傷。"

⑤《貴州民間藥物》:"搗爛敷,治刀傷,接骨;煎水服,治胃寒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搗爛敷。

複方

①治產後失血過多,虛損勞傷,煩熱,自汗,盜汗,婦人白帶:蘭花參五錢。嫩母雞一隻,去腸,入參於內,水煮爛服之。惟弱極者,同牙豬精肉燉用亦可。(《滇南本草》)

②治肺癆:細葉沙參、野雞泡。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傷風咳嗽:細葉沙參根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④治小兒驚風:蘭花參全草四錢。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⑤治痢疾初起:鮮蘭花參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⑥治虛火牙痛:蘭花參全草五錢,雞蛋一個,冰糖五錢。加水適量燉服。(《閩東本草》)[4]

摘錄

《中藥大辭典》


相關視頻

龍家鮮藥文化 龍帥江講述中醫鮮藥神奇療效——蘭花參


農村常見的蘭花參,可以調理產婦產後體虛咳嗽,不知道的趕緊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