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兰花黑斑病

兰花黑斑病

兰花黑斑病
原圖鏈接

兰花得了黑斑病要先将病叶剪除,和其他健康的兰花隔离开来,进行杀菌处理,单独养殖,方便观察照看,避免传染给健康兰株。兰花的黑斑病也叫炭疽病和黑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兰花的叶片和茎部,使兰花叶片组织发黑坏死,影响兰花健康生长,降低兰花的观赏性。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兰花黑斑病

 
兰花黑斑病
原圖鏈接

外文名:Round spot disease

别 称:圆斑病

发病死亡率:约26.8%

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兰花叶片,病叶首先出现褐色小点,迅速扩展为圆形、半圆形的黑褐色斑,周围常具水渍状浅黄色晕圈,直径1~17毫米。后期病部中央逐渐褪色,成为中间浅褐边缘黑褐色的病斑。感病部位正反两面均生有淡褐色至灰白色疱状小突起,在潮湿环境下,涌现出蜜黄色颗粒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病斑易发生于植株中下部位的叶片,病斑之间的叶组织失绿变黄,多个病斑可连结成大斑块,容易引起病斑块以上叶段干枯甚至全叶死亡。

病原

兰花黑斑病(Cylindrosporium phalaenopsidis)是由半知菌亚门、腔胞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柱孢霉属的薯蓣柱孢霉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主要生于叶片正面,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而外露,直径129~257微米。分生孢子梗无色、短小,仅基部分枝,具0~2个分隔,圆柱形,内壁芽殖产孢。分生孢子无色、薄壁、线形,直或稍弯,大小20.4~45×1.4~2.4微米。病菌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0~25℃,但在10℃左右孢子萌发率还可达到50%。发生规律 兰花黑斑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在广州每年12月中旬开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入传播,翌年的2~3月是病害的流行期,若遇上连续阴雨、多雾、日照少时发病最重,5月份以后当气温上升至30℃时,病害消退并停止扩散蔓延。病菌可侵染多种兰科植物如墨兰、春兰、建兰、蕙兰、虾脊兰、蝴蝶兰和纯色万带兰等。还可为害朱顶兰、吊兰和吉祥草。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或病叶上越冬。来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在叶面上有水滴、温度22-25℃的条件下,孢子萌发并穿透角质层侵入寄主,在寄主细胞组织内吸收养分,繁行出大量新的孢子进行再侵染。由于病菌多次重复侵染,故生长季节可多次发病。带病的苗木、植株和切花是病害远程传播的媒介。

流行规律

多雨、多雾、多露、雨后闷热、通风透气不良等高湿条件均有利于发病,炎夏高温干旱季节病害扩展缓慢。植株生长衰弱易感病。露地栽培株丛密度大,或花盆摆放太挤,偏施氮肥,以及采用喷灌方式浇水,都加重病害的发生。

北京地区5-6月开始发病,8月-9月为发病盛期。长江流域5-6月及8-9月为两次发病高峰。

原因

养殖兰花的养护比较难,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叶片黑斑等。产生黑班病的原因很多,如浇水时当头淋浇,易溅起盆土沾于叶上,使叶发焦。施肥时肥液沾在叶上,如不立即喷洒清水去除,会使叶子出现黑斑、发焦。春夏季节如不注意遮阳,在烈日下会使兰花叶子发黄、发焦。放置在煤烟较多的环境中,兰花因受烟害而发黑斑。

另外,兰花受炭疽病危害,叶子常会发生黑斑点。在温度高而通风不良的梅雨季节或秋雨连绵季节尤易发生,有时甚至比较严重。其症状为开始时叶部仅出现半圆形或圆形的褐色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成黑褐色,许多病斑扩大成条状黑褐色病斑,后期在病斑中部变成灰白色,上面有许多小黑点。该病在叶子的中部和上部多见。发现此病,应把病叶剪去,最初发现时,除了改善通风外,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周喷1次,连续喷3次~4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防止病虫害感染,兰花之间不宜太挤、太密,避免兰叶互相交叉在一起,应保持通风、透光良好的环境。[1].

防治方法

1. 加强检疫,尤其注意产地检疫,选取无病苗,控制病害传播。

2. 清除病叶和落叶,及时剪去叶片上中部的病斑,集中烧毁。

3.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2]


相关视频

兰花黑斑病,防治全靠这几招,简单实用!


兰花黑斑病影响美观咋办?又叫炭疽病,我是这样处理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