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蘭里鎮是一代名臣滿朝薦的故里,位於湖南省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東北部,距縣城14公里,東連呂家坪鎮黃雙鄉,南接和平溪鄉,西靠綠溪口鄉、栗坪鄉,北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接壤,轄21個村,1個居委會,157個村民小組,全鎮總面積80.5平方千米,人口總數23470人(2017年),以苗族為主,蘭里鎮是麻陽縣第三大集鎮。[1]

目錄

名稱來歷

元代,蘭里闢為集市,明初建寅賓公館。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十三日,林則徐巡察過此,留下了"一山好水留客住"的詩句。同治十二年(1873年),蘭里屬一都里地,民國時期為鄉駐地。據《大清一統志》記載,蘭里本名"爛泥",後棄"爛泥"而用蘭里至今。

歷史沿革

解放後,蘭里屬麻陽第五區,1956年撤區並鄉,以原蘭里區(第五區)的棠梨、新營、所住、岩寨4個鄉加上下岔(花園),合為蘭里鄉。1958年10月,和平溪鄉納入蘭里,成立蘭里人民公社,12月,又將呂家坪轄區納入蘭里。1961年調整人民公社區劃規模,將呂家坪、和平溪另設公社。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恢復鄉制,稱蘭里鄉,12月改為蘭里鎮。1988年10月麻陽苗族自治縣成立,蘭里鎮隨之改稱為麻陽苗族自治縣蘭里鎮。

地理交通

該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沿錦江河兩岸為狹長平原地,其餘以丘陵山地為主,整個地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處為雄山,高789米。發源於貴州梵淨山的錦江河貫穿蘭里全境,通航上可達高村、銅仁,下可達辰溪、沅陵,直至湘江、長江。354國道沿錦江河而行,途徑蘭里6個村(居)和鎮政府屬地,往上可通麻陽縣城、鳳凰古城、懷化市,與209國道通連通,往下可通辰谿縣、沅陵縣等,包茂高速穿過縣城高村鎮,交通便利,並與全鎮村級公路連成網絡,把22個村(居)連成一片。通過縣城的張吉懷高鐵正在建設當中。該鎮位於懷化、吉首、銅仁三市的大三角區域內,是麻陽上山區通往辰谿縣的必經之路。[2]

經濟發展

該鎮有耕地949.9公頃,水田11183畝,旱地3650畝,森林3288.7公頃,覆蓋率達41.4%。鎮內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年降水量1100毫米以上,是麻陽主要產糧區之一。農業支柱產業有水稻、蔬菜、柑桔、桃、西瓜、李、梨、板栗、甘蔗、木材、藥材等,物產豐富,尤以盛產大金寶桃、金秋梨、柰李、布郎李、無籽西瓜而稱著,有"水果之鄉"的美名。大金寶桃、金秋梨,優質板栗、柰李、布郎李、柑桔、反季大棚蔬菜等是麻等是麻陽重要的生產基地,其中大金寶桃、金秋梨、柰李、布郎李、柑桔等產品遠銷長沙、北京、上海、新疆等地。該鎮精心打造沿錦江河兩岸和308省道兩邊的大金寶桃、柑桔產業帶及山後村的金秋梨、優質板栗、柰李、布郎李產業帶,以產業帶動效益。養殖業蒸蒸日上,家禽家獸、魚等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錦江白鵝以錦江河為天然養殖場地,個體大、生長快、肉肥味美,美名傳遍麻陽、懷化。全鎮工業小有規模,預製板廠、煙花炮竹廠、林產品化工廠、油脂廠、釀酒廠、碾米廠等工商企業不斷湧現,規模不斷壯大。是麻陽比較富庶的鄉鎮之一。

基礎設施建設

該鎮屬古鎮,通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發展,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古貌換上新顏。鎮屬地發展至方圓4平方公里,地勢平坦,緊鄰錦江河畔,308省道穿鎮而過,水陸交通發達便利。城鎮功能齊全,銀行、郵政、通訊、商貿市場等服務周到便捷,自來水、煤、電、氣等供應充足,有線電視覆蓋全鎮村落,中小學校教學質量過硬,衛生院醫術精湛。城鎮規劃布局合理,水泥馬路寬闊平坦,街道整齊衛生,店鋪林立,商貿物流繁華。22個村(居)開通程控電話,有移動、聯通兩座無線移動電話發射中轉站和移動、聯通兩家繳費服務業務處,通郵通電可達全國各地和國外。經過不斷改造和發展,該鎮逐步成為一個現代新型城鎮。[3]

歷史文化

該鎮文化底蘊深厚。鎮內歷史文化古蹟眾多,"滿朝薦書院"古色古香,"水星閣"香客如雲,"水碾群"巍然聳立。始建於元代、傲立在碧波蕩漾的錦江河中的18座水碾為全國最大水碾群。民風純樸,人們勤勞、善良。群眾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有頗具民間特色的歌舞劇團,有聲名遠播瀘溪麻陽的管弦鼓樂隊,有獨具苗族自特色、妙趣橫生的山歌協會,等等,是麻陽有名的文化大鎮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