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關東巧玲花

中文學名:關東巧玲花

拉丁學名:Syringa pubescens Turcz.
subsp. patula (Palib.) M. C. Chang & X. L. Chen

別 稱:Syringa pubescens subsp. patul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捩花目

亞 目:木犀亞目

科:木犀科

亞 科:木犀亞科

族:丁香族

屬:丁香屬

種:巧玲花

亞 種:關東巧玲花

命名者及年代:M. C. Chang & X. L. Che, 1990

英文名稱?:Velvety Lilac

關東巧玲花(Syringa pubescens Turcz. subsp. patula (Palibin)M.C.Chang & X.L.Chen),別名關東丁香, 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該亞種特點在於其小枝、花序軸、花梗和花萼均被微柔毛、短柔毛或近無毛;葉片卵狀橢圓形、橢圓形、長橢圓形以至披針形,或倒卵形至近圓形,先端尾狀漸尖,常歪斜,或近凸尖;花冠淡紫色、粉紅色或白帶薔薇色,略呈漏斗狀,長1-1.5厘米,花冠管長0.7-1.1厘米;花葯淡紫色或紫色,着生於距花冠管喉部0-1毫米處。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產於中國遼寧吉林長白山區。生山坡草地、灌叢、林下或岩石坡,海拔300-1200米。朝鮮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朝鮮北部。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關東巧玲花的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1]

目錄

關東巧玲花形態特徵

關東巧玲花是巧玲花的亞種,該亞種特點在於其小枝、花序軸、花梗和花萼均被微柔毛、短柔毛或近無毛;葉片卵狀橢圓形、橢圓形、長橢圓形以至披針形,或倒卵形至近圓形,先端尾狀漸尖,常歪斜,或近凸尖;花冠淡紫色、粉紅色或白帶薔薇色,略呈漏斗狀,長1-1.5厘米,花冠管長0.7-1.1厘米;花葯淡紫色或紫色,着生於距花冠管喉部0-1毫米處。花期5-7月,果期8-10月。

關東巧玲花生長環境

生山坡草地、灌叢、林下或岩石坡,海拔300-1200米。

關東巧玲花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遼寧、河北、吉林長白山區。朝鮮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朝鮮北部。

關東巧玲花葯用價值

【藥理作用】丁香苦甙具有利膽的功效。
【性味】辛;微溫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主急性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6g。
【各家論述】
1.《新華本草綱要》葉:味辛、性微溫。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能。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2.《中草藥通用》:葉含苦味素,如丁香甙。
【摘錄】《中華本草》

關東巧玲花區別

與原亞種區別僅在於本亞種的葉片先端呈尾狀漸尖,常歪斜,或近凸尖;花冠管略呈漏斗狀;花葯着生於距花冠管喉部0-1毫米處。兩者分布重疊區在遼寧與河北兩省交界處,並有中間類型存在。 參看:巧玲花

參考來源

  1. [ ],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