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新春
简介
2000 年7 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欧进萍院士]。2000 年10 月至2002 年12 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3年1月受聘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2007年4月破格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2004年3月-6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做访问学者,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美国Cornell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基于土木工程的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的研究工作,包括磁流变液及其智能减振系统、树脂基磁致伸缩复合材料及其智能减振系统,高性能与智能混凝土等。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2项863计划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973计划项目课题1项。在核心及以上刊物和国内外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 收录30多篇,获得和申请专利8项。
学习经历
1991.9-1995.7哈尔滨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士学位;
1995.9-20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0.10-2002.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8.7-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3-2004.6在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 Champaign(UIUC)做访问学者
2007.8-2008.7在Cornell University做公派访问学者
获奖及荣誉
1,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
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
学术兼职
《Pacific science review》编委
亚太地区智能结构技术研究中心(ANCRiSST) 传感与驱动委员会委员
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振动与控制委员会委员
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
论著成果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计划1项;作为子项负责人,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863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化合作项目和97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1项。作为主持人或子项负责人,正在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留学归国基金。
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40余篇,ISTP检索10余篇。
以“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为背景,重点开展了“磁流变液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树脂基磁致伸缩复合材料及其智能驱动器”、“碳纤维水泥石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和“基于压电材料的传感和能量收集系统”四个方向的研究。研制成功了性能优良的、得到国内多个研究机构试用的磁流变液,发明制作了一系列的磁流变液性能评价、测试设备;所研制的磁流变液阻尼器已应用于桥梁斜拉索和海洋平台的振动控制。合作发明了碳纤维水泥石传感器,系统地研究了碳纤维水泥石传感器的性能,建立了基于碳纤维水泥石传感器的混凝土构件应力监测系统,合作完成了碳纤维水泥石传感器的工程应用。研制成功了性能优良的树脂基磁致伸缩棒材。利用自制的树脂基磁致伸缩棒材,设计制备了智能摩擦阻尼器,并首次利用此类阻尼器实现了缩尺的桥梁斜拉索的半主动振动控制。研制了压电纤维、聚合物压电薄膜,并研制了不同类型的面向土木工程的压电传感器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