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關節積液

關節積液是各種關節滑膜炎症的共同症狀和診斷關節疾病的重要證據。當關節產生病變或出現某些全身性疾病時,關節液分泌增多,在關節腔內異常積聚,即形成關節積液,常引起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及功能受限等症狀。

目錄

基本信息

就診科室; 骨科

是否醫保; 是

英文名稱; joint effusion

疾病別稱; 關節腔積液

是否常見; 是

是否遺傳; 否

並發疾病; 肌肉萎縮

治療周期; 1~3個月

臨床症狀; 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

好發人群; 長期運動者、年老體弱者、關節手術者、慢性關節炎患者

常用藥物; 非甾體類抗炎藥、降尿酸藥物

常用檢查; 關節穿刺抽液、X線檢查、磁共振檢查、超聲檢查

病因; 關節積液的病因包括關節自身病變和全身性疾病兩類,前者包括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老年骨關節病性滑膜炎、創傷性關節炎等,後者包括低蛋白血症、慢性腎炎等疾病。此外外傷、關節退變、年齡等因素也可誘發。

主要病因

關節自身病變

如風濕性關節炎、老年骨關節病性滑膜炎、創傷性關節炎、剝脫性軟骨炎晚期、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骨關節炎、膝關節滑膜結核、膝關節滑膜肉瘤等疾病。化膿性關節炎早期可以出現漿液滲出、晚期可致積膿。

全身性疾病

可見於嚴重貧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腎炎致腎病性關節積液、血友病性關節炎等。

誘發因素

運動損傷

長期運動易導致關節損傷,常表現為關節積液。其他如車禍、墜落、鈍器擊打等都可能導致關節受損,伴發積液形成。

年齡因素

年老者已出現關節退行性變,軟骨結構病變刺激周圍滑膜,也可誘發關節積液。

手術

手術操作可引起關節內創傷,誘發關節積液。

流行病學

關節積液暫無確切的流行病學數據報道。

好發人群

關節積液好發於長期運動者、年老體弱者、關節手術後人群、慢性關節炎患者。

症狀

關節積液患者主要表現為受累關節的腫脹、疼痛、活動及功能受限。當關節並發炎症時,還可出現發紅、發熱等表現。

典型症狀

腫脹

腫脹程度與關節腔內積聚的液體量有關,積液越多,關節腫脹越明顯。

疼痛

輕者表現為酸痛,重者可因劇烈疼痛而活動受限

活動及功能受限

可表現為關節活動、下蹲困難等,與積液量有關。

發紅、發熱

關節存在感染及炎症時,受累關節可表現發紅、發熱。

其他症狀

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關節積液,可出現相應的伴隨症狀:

痛風引起的關節積液,可伴發痛風石。

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積液,可伴發皮下結節、血管炎等。

併發症

關節積液可因治療不及時,導致關節滑膜增厚、粘連,影響關節活動,出現肌肉萎縮。

就醫

關節內少量積液時無需特殊處理。當由大量積液導致關節不適,出現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發紅、發熱時,需及時就醫,採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

就醫指征

在體檢或生活中發現關節積液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下一步檢查,以明確病因。

關節積液高危患者出現關節腫痛、活動受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採取積極有效治療。

就診科室

關節積液患者可就診於骨科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採取治療。若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可到相應科室就診,如痛風患者就診於風濕免疫科、糖尿病患者就診於內分泌科。

醫生詢問病情

出現了哪些不適症狀?嚴重程度?持續時間?

關節受過傷嗎?之前出現過類似症狀嗎?

有過治療措施嗎?效果如何?

您最近由受外傷嗎?有做手術嗎?

您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嗎?

您有結核嗎?接觸過結核患者嗎?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通過視診、觸診、浮髕試驗等,檢查關節腫脹程度、關節活動度,有無發紅、發熱,排除非積液因素引起的關節腫脹。浮髕試驗陽性,提示關節積液量達到50ml及以上。

實驗室檢查

主要用於原發疾病的輔助診斷:

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升高,提示存在感染。

關節穿刺抽液

確定積液性質,如細菌性、無菌性、結核性等。

風濕免疫相關指標

類風濕因子陽性提示可能患有類風濕關節炎、HL A-B27陽性提示可能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等。

血尿酸測定

痛風患者存在體內嘌呤代謝異常、血液中尿酸升高

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

關節積液時顯示關節囊膨大。

超聲檢查

可顯示關節積液程度。

CT及磁共振成像

對軟組織及關節結構顯示良好,成像清晰。磁共振成像排除是否合併有骨性關節炎、半月板損傷等疾病的可能。

診斷標準

通過詢問患者病史,了解患者關節疼痛、活動不便等症狀出現的時間以及病情的變化,同時檢查患者關節腫脹、活動受限的情況,結合關節穿刺抽液檢查、X線、MR等輔助檢查結果可做出診斷。

體格檢查出現關節疼痛、腫脹、活動不便等症狀,浮髕試驗陽性。

關節穿刺抽液,確定積液性質,如細菌性、無菌性、結核性、血性等。

影像學檢查可顯示關節腔積液及積液程度。

鑑別診斷

關節骨折、骨軟骨損傷、韌帶損傷等疾病可導致關節積血,表現為關節腫脹,關節穿刺抽液為血性液體,X線或磁共振成像可明確鑑別。

治療

關節積液患者應明確病因,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以減輕疼痛、炎症,控制病情發展。一般常用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若關節積液量較大,可行關節穿刺抽液。

治療周期

關節積液的治療周期與原發疾病、治療方法有關,有一定差異,一般治療1~3個月可有所改善。

藥物治療

鎮痛藥物 常用藥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藥,可減輕疼痛、控制炎症。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乏力等,一般可自行恢復。

糖皮質激素

口服可減輕關節的疼痛、腫脹,減輕炎症,也可向關節腔內注射達到快速消炎止痛的作用。

其他藥物

主要用於治療導致關節積液的原發疾病,如對感染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積液使用抗生素,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使用別嘌醇、非布司他等。

手術治療

關節穿刺抽液 適用於關節積液量較大的患者,有效減輕關節腫脹。

物理治療

根據病情選擇冰敷或熱敷,可以減輕腫脹、緩解疼痛

其他治療

關節腔注射藥物

該方法需要進行關節腔穿刺注入藥物,常用注射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玻璃酸鈉等,注入藥物具有潤滑、抗感染、軟骨修復等功能,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預後

關節積液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一般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復,保持關節正常的功能,預後良好。但也有可能因對原發病的治療不及時而影響關節及患肢活動,對工作、生活造成不便。

能否治癒

關節積液經過積極治療,一般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關節積液預後良好,一般不影響壽命。

複診

遵醫囑定期複查,觀察受累關節恢復情況。

飲食

關節積液患者飲食應以富含蛋白質、鈣質為主,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日常多飲水。

飲食調理

患者多吃牛奶、瘦肉、魚肉、堅果等富含蛋白質和鈣質的食物。

痛風患者注意戒煙酒,限制進食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火鍋、羊肉等高嘌呤食物。

護理

關節積液患者的護理在於減輕關節負擔、避免關節損傷。建立合理的活動方式,防止對關節造成過度負荷。

日常護理

注意對關節保暖,避免受寒導致關節積液。

適度運動鍛煉,活動時注意保護關節,避免損傷。

控制體重,避免因肥胖導致關節損傷。

病情監測

關節積液患者應定期複查,日常觀察並記錄關節症狀,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特殊注意事項

關節積液患者運動前要充分熱身,避免劇烈運動。

預防

關節積液患者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避免關節因過度負荷而損傷,建立良好的活動方式對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早期篩查

對關節積液的高危人群應及時進行篩查,以免因診斷及治療不及時,影響關節及患肢活動。

預防措施

進行適度的運動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方式。

出現關節損傷應及時治療,以免導致併發症的出現。

在進行體力勞動時可佩戴護具,如護腕、護膝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