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興國縣(公園美景)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興國縣位於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平固江上游。東接寧都縣、于都縣,南連贛縣,西鄰萬安縣、秦和縣,北靠吉安縣、永豐縣。全縣東西長84千米,南北寬71.5千米,總面積3214.46平方千米。總人口73萬人。是中國客家居民聚居的主要縣份之一。

全縣轄7個鎮、18個鄉:瀲江鎮、江背鎮、古龍岡鎮、梅窖鎮、高興鎮、良村鎮、龍口鎮、興江鄉、樟木鄉、東村鄉、興蓮鄉、傑村鄉、社富鄉、埠頭鄉、永豐鄉、隆坪鄉、均村鄉、茶園鄉、崇賢鄉、楓邊鄉、南坑鄉、城崗鄉、方太鄉、鼎龍鄉、長岡鄉。共有10個居委會、302個行政村。縣政府駐瀲江鎮,北距省會南昌市346千米,西南距贛州市82千米。

地勢由東北西邊緣逐漸向中南部傾向,形成以縣城為中心的小盆地。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局部有中山、低山。雩山支脈綿延全境,東西北三面環山,中南部丘陵亘綿。南部最低處是龍口鄉睦埠村,海拔127.9米;北部最高處為楓邊鄉大烏山,海拔1204米;東部、西部高山,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河流主要屬贛江貢水支流的平固江水系,以及孤江、良口河、梅江、雲亭河,共五大水系,幹流788.6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8.8℃,年平均降雨量為1515.6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84天。

礦產有鎢、金、稀土等21種,瑩石、大理石、瓷土等蘊藏豐富。特產有紅鯉魚、灰鵝、九山姜、煙葉。京九鐵路、319國道從境內通過。風景名勝有寶石仙境風景區、太平岩溶洞、靈山冰心洞風景區、均福山森林公園等。文物古蹟有唐代的普惠寺,明代的朱華寶塔,清代的瀲江書院。紀念地有毛澤東、朱德舊居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江西省軍區、中央紅軍總醫院、中央紅軍兵工廠、中央造幣廠舊址和第三、五次反「圍剿」戰爭的主要戰場、革命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塔等。

目錄

歷史沿革

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從贛縣析置平陽縣。西晉太康元年(280)改稱干固縣。隋開皇九年(589),屬南康縣地。大業三年(607),屬贛縣地。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析贛縣原平固縣地置興國縣,以「興國」年號為縣名,屬虔(贛)州。元屬贛州路。明、清屬贛州府。

1912年至1925年,屬贛南道。1926年至1928年,直屬江西省。蘇維埃時期(1929年至1934),先後直屬中央和江西省。1935年至1949年7月,屬第八行政區。1949年8月8日興國解放後屬瑞金專區。1950年屬寧都專區。1952年屬贛州專區。1954年屬贛南行政區。1964年屬贛州專區。1970年贛州地區、贛州市。

1984年5月15日,設立梅窖鄉、興蓮鄉、隆坪鄉(贛府字[1984]112號)。1988年12月10日,撤銷江背鄉,設立江背鎮(贛民函[1988]138號批覆)。

1993年11月17日,撤銷梅窖鄉,設立梅窖鎮(贛民字[1993]167號批覆)。1994年8月18日,撤銷高興鄉、良村鄉、古龍崗鄉,設立高興鎮、良村鎮、古龍崗鎮(贛民字[1994]130號批覆)。1997年1月14日,撤銷龍口鄉,設立龍口鎮(贛民字[1997]12號批覆)[1]

1997年,全縣面積3215平方千米,人口62.3萬。轄8鎮21鄉:瀲江鎮、陳也鎮、江背鎮、梅窖鎮、高興鎮、古龍岡鎮、良村鎮、龍口鎮、興江鄉、樟木鄉、東村鄉、興蓮鄉、傑村鄉、留龍鄉、社富鄉、埠頭鄉、隆坪鄉、永豐鄉、均村鄉、茶園鄉、崇賢鄉、賀堂鄉、楓邊鄉、南坑鄉、城岡鄉、方太鄉、鼎龍鄉、長岡鄉、五里亭鄉。縣政府駐瀲江鎮。

2000年2月25日,撤銷五里亭鄉,劃歸瀲江鎮(贛民字[2000]35號批覆)。至此,全縣轄8個鎮、20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全縣總人口611163人;其中:瀲江鎮72661人、陳也鎮5860人、江背鎮24240人、梅窖鎮19308人、高興鎮47306人、古龍崗鎮30939人、良村鎮20680人、龍口鎮18858人、興江鄉17833人、樟木鄉10929人、東村鄉15284人、興蓮鄉15272人、傑村鄉16424人、留龍鄉7906人、社富鄉27442人、埠頭鄉33521人、隆坪鄉10174人、永豐鄉29182人、均村鄉31964人、茶園鄉15485人、賀堂鄉4908人、楓邊鄉12835人、南坑鄉9137人、城岡鄉22032人、方太鄉13741人、鼎龍鄉22326人、長岡鄉37425人、崇賢鄉17491人。

2001年3月2日,撤銷陳也鎮,劃歸興江鄉;撤銷留龍鄉,劃歸社富鄉;撤銷賀堂鄉,劃歸崇賢鄉(贛民字[2001]96號批覆)。2002年底,興國縣轄7個鎮、18個鄉,6個居委會、373個行政村。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73.2萬人。

視頻

興國縣 相關視頻

興國縣養鵝有1700多年的歷史 逢年過節都會用鵝肉做一道主菜
將軍故里 模範興國(興國縣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