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十缚戎人
《其二十缚戎人》清朝第六位皇帝弘历的作品之一。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
乾隆帝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乾隆帝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1]。乾隆帝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弘历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 |
䌸戎人,不是戎人实汉人。 乡贯凉原没落蕃,皮裘毛带束系身。 牧羊饲牛多苦辛,冒死奔逃欲归汉。 忽逢汉军出拜见,却被将军缚作蕃,同彼真蕃作俘献。 有诏赦死徙南方,离却蕃乡投蛮乡。 蛮乡言语本不解,有苦谁诉泪万行。 凉原故地不得归,蕃中妻子叹别离。 较诸真蕃更增苦,穷民之情谁达之。 居易作歌良有以,边将冒功率如此。 缚戎人,听我今歌缚戎真。 促浸官寨噶喇依,大兵四面重重围。 据高压下逐步进,夺碉破柴力不遗。 神器火攻贼益惧,土囊堆积聊避危。 复断水路艰取汲,立待朝夕成扫犁。 乃群面䌸蕃城出,牵羊肉袒难恕其。 亦有汉人则实逆兵降贼者,行营示众正法明凌迟。 是皆同闻共睹之实事,岂如唐代冒功屈陷以诈为巡归。 郊台奏凯宴,献庙献俘蒇礼仪。 缚戎人,由今视昔非同彼,纵有香山之才奚为辞。 |
” |
— [清朝]弘历 |
目录
清朝盛世
“盛世”、“全盛”等词汇经常在清朝臣民之口出现,并在乾隆时期的社会舆论中逐渐形成“盛世”意识。“康乾盛世”的这种历史记忆逐渐成形,也被文人学士广泛接受,记载下来并流传至今。20世纪以前,对康乾时代的评价主要是在这种传统的变易史观下展开的。首先是康熙、乾隆等皇帝对盛世这种政治局面的追求和标榜。到乾隆时期,财富积累,军功强大,特别是以平准战争的胜利、统一天山南北为标志,清朝强盛一面展现得更加充分,盛世一词也更是经常被皇帝、大臣们反复提起,“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国家势当全盛。”“关门以西,万有余里,悉入版图。如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及回部各城,以次抚定,现在巴达克山诸部落,皆知献俘自效,捧檄前驱,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臣仆,稽之往牒,实为未有之盛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很容易被盈庭称颂,广为流传,成为一种统一的政治话语。盛世意识由此逐渐形成[2]。
康乾盛世因为在乾隆帝时期走向顶峰,亦有人称为乾隆盛世,康乾盛世人口暴增的原因是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政策。
参考文献
- ↑ 清史中的乾隆皇帝,不仅电视剧里的多情,统治时期是清朝最高峰 ,搜狐,2019-03-21
- ↑ 清朝在鼎盛时期有多强大?拥有的18个藩属国,现在都是哪些国家?,搜狐,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