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四城盐州
《其十四城盐州》大清帝国第六位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的作品之一。清高宗乾隆皇帝,名弘历,爱新觉罗氏。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农历八月十三日生。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自小受祖父康熙皇帝的钟爱,养之宫中。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密建其为皇储,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1]。
“ |
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 德宗筑城五原上,不谋边臣不谋相。 自从城筑盐州安,阐布赞普增怅望。 十馀载弗敢犯塞,万姓夜眠昼无恙。 又如张仁愿受降筑三城,北边千里得安宁。 其后边将非不计及此,顾欲养寇翻得掘强兵。 各为身谋将可鄙,独断筑城君足美。 白家乐府意在此,然亦不过慎守幸保无事而已矣。 城迪化,乌鲁木齐增廨舍。 城惠远,伊犁今为外户阃。 野可牧畜田可耕,工商富聚谋经营。 来往夜行无盗惊,哈萨布鲁常至城。 以马易帛携归籯,是城较之盐州受降拓万里,香山白傅以为何如耳。 |
” |
— [清]弘历 |
目录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六个来源:内府本,即政府藏书,包括武英殿等内廷各处藏书;赞撰本,即清初至乾隆时奉旨编纂的书,包括帝王的著作;各省采进本,即各省督抚征集来的图书;私人进献本,即各省藏书家自动或奉旨进呈的书;通行本,即采自社会上流行的书;《永乐大典》本,即从《永乐大典》[2]中辑录出来的佚书。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
参考文献
- ↑ 乾隆皇帝即位不在“乾隆元年”,搜狐,2017-06-01
- ↑ 《永乐大典》——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搜狐,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