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内感受器

内感受器
圖片來自网易

内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和躯体深部的各种感受器。可接受机体内部的各种化学和物理性刺激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至相应的感觉中枢,产生不同的感觉。[1]

目录

按感受器的分布分类

1.本体感受器:

亦称固有感受器。是一种特化的神经末梢,接受动物体或其一部分所处的状态,特别是指以力学状态作为直接感觉刺激而使身体感知的感受器。是与接受外界的和体表等外刺激的远距离感受器(distance receptor)及外感受器(exteroceptor)相对而言的。它们分布于骨骼肌、肌腱、关节、皮肤和内耳迷路以及上位颈椎。[2]它们感知运动时关节和肌肉的活动情况。这些感受器受到机械力刺激产生的作用就由脊髓灰质和(或)脑干发起反射性反应。脊椎动物的肌梭和腱梭是具有其代表性的,它分别以该骨骼肌或腱的机械伸展为适宜刺激而兴奋,并将其伸展的程度报向中枢。内耳的前庭装置(卵圆囊、球囊、半规管)作为所谓平衡器官,因具有感受动物体本身的静力学、动力学状态的功能,但不可列入本体感受器。这些本体感受器的活动,一般不一定作为明确的自我感觉(本体感觉)进入意识,主要是作为特定反射活动的诱发因素而起着重要作用。

2.内脏感受器:

内脏的感受器通路网络包括背根、交感、小肠节细胞、副交感神经网络。包含在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中的感觉纤维是内脏感觉的外周通道,至于气管、直肠和外阴部的痛觉纤维是通过经由副交感神经传入的。除肺和脾之外,内脏痛存在于所有的体内部位(也包括牙、眼、耳等)。这些部位和皮肤痛不同,对张力和压力很敏感,但反过来通常却对切伤无反应(如脑膜、肠)。因为内脏感觉纤维所产生的兴奋,在脊髓中扩散,波及到同节段皮肤传来的通道,再由投射而使该皮肤部位感到疼痛,甚至导致痛觉过敏症(发散投射说)。与各个脏器相对应的皮肤节段称为海德氏带(Head'sband)或痛带。如肝脏异常时,而第八和第九胸椎背根支配的那部分皮肤则感到疼痛。这样的海德氏带的疼痛称为感应痛或关连痛(r-eferrodpain),有助于内脏疾病的诊断,同时对它的治疗反过来有时会感应到内部。

按所感受的刺激性质上分类

1.机械感受器:

(1)压力感受器:

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些感觉神经末梢,其末端膨大呈卵圆形,当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时,这些感觉神经末梢受到血液的压力刺激产生兴奋,并向心血管中枢发放神经冲动,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抑制,这些感觉神经末梢就是压力感受器。这种压力感受器对防止血长过高有很重要的监护作用。还有一种压力感受器,如位于腔静脉壁的压力感受器,其传入的神经冲动可引起心率加快。

(2)牵张感受器:

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的平滑肌中。如膀胧壁内的牵张感受器,在膀胧贮尿达一定程度(约400毫升),膀胧被动扩张时产生兴奋,并通过排尿中枢调节排尿活动。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内的牵张感受器,可反射性地控制呼吸深度,以调节呼吸频率,防止肺过度扩张,对肺起到保护作用。

(3)容量感受器:

在心房(主要是左心房)壁内,也包括胸腔大静脉壁中,有一种容量感受器,它们也接受牵张的刺激,但起着监测回到左心室血量的作用。这种感受器对血最变化很敏感,当循环血量减少(如失血量在10%以内)时,就会产生兴奋(而动脉压力感受器只有在缺血量超过10%时才发生兴奋),从而调节和维持循环血量的恒定。

2.化学感受器:

是接受化学物质(如O2、CO2、激素、神经递质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区域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区域的主动脉体就是非常重要的化学感受器。这些小体埋藏在血管壁外结缔组织中,直径约为I~2毫米(在人体,直径约为3~S毫米),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全身血液供应最丰富的器官,这与它能及时、直接、准确地获得动脉血液化学成分变化的信息相适应,当流经小体的血流速度减慢或血液中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有烟碱、乙酞胆碱、氰化物等药物时,这些小体的感觉神经末梢便发生兴奋,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至并刺激延髓的呼吸中枢、交感中枢和迷走中枢,使呼吸加强和血循环加快。 在消化道壁中也有一些化学感受器,如误食一些有害物质,就可引起胃壁内的化学感受器的兴奋,通过延髓的呕吐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呕吐,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3.温度感受器:

在消化道平滑肌中有一些温度感受器,当温度迅速改变时,这些感受器受刺激而产生兴奋,可反射地引起平滑肌的激烈收缩或蠕动异常。

4.痛觉感受器:

分布在人体内脏器官上的痛觉感受器其感觉神经纤维大部分混合在交感神经中,然后由背根进入背盐,这些感受器主要是接受对内脏器官有损害作用的各种刺激,从而引起机体相应的反射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