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山
冈底斯山冈底斯山 [1] 脉(KailasRange亦作Kang-ti-ssuShan或GangdisiShan)横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属褶皱山。为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北为高寒的藏北高原,南为温凉的藏南谷地。 [2]
冈底斯 [3] 藏语意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东接念青唐古拉山脉。长1100千米。海拔约6000米。最高峰为罗波峰(冷布岗日),海拔7095米。山顶有28条冰川,面积只有88.8平方公里,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 [4] 第二主峰冈仁波齐峰 [5] 在玛旁雍错以北,海拔6656公尺,雪线6000公尺。象雄雍仲苯教以冈底斯山为宇宙中心,尊为圣地。据《世界地理概说》记载:“里象雄应该是冈底斯山西面三个月路程之外的波斯、巴达先和巴拉一带……中象雄在冈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 [6] 。尼泊尔人、印度人则以山为湿婆(印度教三尊神之一)的乐园。以玛旁雍错为圣湖。香客多来此朝拜。由巴噶经普兰,沿孔雀河谷有道路通往尼泊尔。冈底斯山南北侧均为地震活动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多次发生六级以上地震。 [4]
地理情况编辑
地貌
冈底斯山脉的景色
冈底斯山脉的景色(17张)
冈底斯山脉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北,并与后者大致平行。其走向受噶尔藏布—雅鲁藏布江断裂的控制。 [4] [7]
冈底斯山脉西起喀拉昆仓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脊(北纬34°15′,东经78°20′),东延伸至纳木错西南(约北纬29°20′,东经89°10′),与念青唐古拉山脉衔接。海拔一般5500~6000米。西段呈东南走向,主要支脉阿隆干累山以同一走向并列于主脉北侧,山体宽约60~70公里。位于该段的主峰──冈仁波齐峰(梵文又称开拉斯峰),乃佛教著名圣山,在佛经中称为“底息”,为信徒朝拜巡礼之地。 [4] [7] 该峰底部为燕山期花岗岩,其上为厚达2000米的始新世砾岩和砂岩层;峰体呈锥状。在东经84°左右,山脉转为东西走向,山体渐宽,至东段宽达100公里。山脉中段因北西、北东两组构造断裂活动形成许多纵向块断山地和陷落湖盆或谷地,山形零乱、脉络不清。
东段海拔7095米的罗波峰(冷布岗日,岗日藏语为雪山,又如普若岗日、岗日嘎布山)为冈底斯山脉最高峰。 [2] [4]
地质
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
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15张)
冈底斯山脉开始隆起约当白垩纪中期,至早始新世后又经强烈上升。有人认为冈底斯山脉是印度地块与亚洲地块中晚始新世相撞、挤压、断裂与褶皱上升的结果,两地块的缝合线在冈底斯山脉南麓、印度河流域—雅鲁藏布江谷地一带。 [2] [4]
冈底斯地区火山岩广泛分布。时间上从前震旦纪到第四纪都有不同的发育;分布地区上看,前二叠纪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西藏的东北部地区;华力西期-印支期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燕山期是西藏火山岩发育的鼎盛时期,主要分布于西藏的中南部地区;喜马拉雅期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地区和其北部的可可西里地区。 [8-9]
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段,从古生代开始就有火山活动。中生代以来火山活动频繁,以新生代始新世最为强烈,所形成的火山岩厚度大、岩石种类繁多、岩相类型齐全。尤其是邦多地区,火山构造复杂多样、在空间上成群、成带镶嵌叠置,构成了别具一格的火山地质景观。剖面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由南向北可分为3个喷发旋回:第一旋回由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熔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第二旋回由安山岩组成;第三旋回以含碱较高的粗面-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和安粗岩为特征。3个旋回反映了火山作用以间歇性的爆发和喷溢为特征,而且,从早期至晚期岩浆由中性向中酸性和偏碱性演化。 [10]
气候特点编辑
冈底斯山脉南侧即通称的藏南地区,气候温凉稍干燥,海拔4000米以下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为灌丛草原,较高地区为亚高山草原。这一地区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其北侧为羌塘高原内流区,气候严寒干燥,以高山草原为主。绝大部分土地只宜入牧绵羊和牦牛或为无人居住的荒寂原野。 [4]
水系情况编辑
冈底斯山地势高耸,为雅鲁藏布江与印度河流域的分水岭。印度河流域上源狮泉河发源于冈底斯山北侧,朗钦藏布(象泉河)发源于南侧,进入印度境内称萨特莱杰河(Cis-Sutlej)。 [4]
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湖泊虽然很多,但都是盐碱水。 [11]
自然资源编辑
植物
冈底斯山和藏北无人区的藏羚羊
冈底斯山和藏北无人区的藏羚羊 [11]
冈底斯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属大陆性半干旱类型,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和亚高山草原带(西段南坡)或山地灌丛草原带(东段南坡),往上依次为高山草甸带、高山冰缘植被带及高山永久冰雪带等。 [2]
冈底斯山脉南侧即通称的藏南地区,气候温凉稍干燥,海拔4000米以下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为灌丛草原,较高地区为亚高山草原。这一地区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其北侧为羌塘高原内流区,气候严寒干燥,以高山草原为主。绝大部分土地只宜放牧绵羊和牦牛或为无人居住的荒寂原野。冈底斯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属大陆性半干旱类型,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和亚高山草原带(西段南坡)或山地灌丛草原带(东段南坡),往上依次为高山草甸带、高山冰缘植被带及高山永久冰雪带等。 [2]
动物
冈底斯山猫生活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属于野生山猫。除了冈底斯山猫还有野马和藏羚羊群,其他野生动物如鹿、藏野驴、野牦牛甚至狼、熊等等也常常出现在这里。 [11]
矿产
冈底斯山脉
冈底斯山脉(19张)
2001年位于冈底斯山脉中东段发现一个世界级的铜矿带,的这个铜矿带的远景资源量可达2300万吨。这个铜矿带由三部分组成:冈底斯中南部的矿带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约30至40公里,远景资源量可达1500万吨以上;冈底斯南缘的矿带长100公里以上,宽约10至15公里,铜资源量可达300万吨以上;冈底斯中部的铜资源量远景可达500万吨以上。这一世界级铜矿带不仅蕴藏着大量的铜,而且富含铁、金等其他矿床,铁矿的远景量在两亿吨以上。 [12]
宗教文化编辑
诸多宗教发源地
冈底斯山地区气候干燥,寒冷,空气稀薄,几乎荒芜人烟。 [11]
但是在藏传佛教中,冈底斯山是一座神山。按照密宗讲,它象征密宗中本尊胜乐和佛母金刚亥母;还有的佛教徒则认为佛陀便居住在此山,它周围有五百罗汉侍守。自古以来是中亚和南亚各地人们仰慕、朝圣的圣地。印度有一寺庙叫“湿婆神庙”,印度语称“凯拉散塔”,其建筑结构也酷似此山。《往世书》还认为,印度教的财神阎婆罗所统治的国度就在此山,山周围的几座山峰就是财神的宝库。耆那教也视冈底斯山为一座有灵性的圣山,是该教创始人勒夏巴哈获得解脱的地方。 [13] [14]
冈底斯山脉
冈底斯山脉(4张)
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地区,对它崇拜由来已久。苯教认为此山是万山之王,是诸天神的住处,是天神下凡和升天的天梯,还有个苯教神祇住在此山。的冈底斯山及其周围的湖泊、河流等大自然造就了崇尚自然界的苯教,而古代藏人又被这天地间的庞然大物所震慑,因此对它产生敬畏继而是崇拜心理,并尊它为象雄王国的神魂山。 [13]
苯教还认为天像一盖伞,地像一莲花,冈底斯山就是伞把和莲花的根茎;它处于世界的中心,是诸天神的住处,是连接天上人间的天梯;祖师先饶米沃且之化身就是沿着天梯下凡的,还有360位本教的神住在此山中。 [15]
冈底斯山不仅是苯教的发源地,也是印度教大自在天派的发源地。有些学者进一步推测分析认为,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宗教,诸如苯教、印度教、耆那教、祆教皆属一个源头,最早都起源于冈底斯山。 [15]
印度教徒认为,只要朝拜过冈底斯山,其他的山就不必朝拜了。围着冈仁波齐转一圈(约六七十公里),可洗尽一生罪孽;转上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上百圈,便可以升天成佛。每12年一次的马年朝山盛会更是延续至今。人们都相信,马年来冈底斯朝圣一次,等于常年朝拜13次,因为大小众神都会在马年聚集于此。 [15]
来冈底斯朝圣,是佛教徒、印度教徒、本教徒或印度耆那教徒的毕生夙愿。对于那些来自拉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的藏民,和那些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或巴基斯坦的信徒而言,冈底斯朝圣之途无比神圣,一路上充满艰辛。两只脚板走上半年甚至一年,有的要穿过无人区,有的要翻越喜马拉雅山,有些人甚至倒在朝拜的路上。朝圣过后能够平安回到家乡的人,受人敬重。据说过去在印度、不丹和尼泊尔,教徒和喇嘛前往朝山时,在国内可以免费乘坐马车。居住在冈仁波齐附近的阿里人拥有冈底斯就拥有了一种至尊和财富,他们去尼泊尔、印度或青康藏区,只要一说他们来自冈仁波齐,就会受到特殊礼遇。 [15]
多种文化汇集中心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冈底斯山又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古时,这里有一条商道通往中亚和欧洲,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第二条古道,有人称为“麝香之路”。这条商道不仅使东西方经济在这里得以接轨,而且东西方文化也得到交流、融合。藏民族乐于把自己的土著文化之根追寻到西部的大食地方,这说明了藏族文化和西部文化、特别是同中亚地区的诸文化之间自古就有交流融合的历史。 [15]
藏族的文明的曙光
冈底斯山文化学家认为藏族文明的曙光——诞生在象雄中部的微莫隆仁地方。古代文献中说象雄西起大食,东至安多,而微莫隆仁大约在今冈底斯山下、玛旁雍措湖边的古格地方。因此,冈底斯山和玛旁雍措周围是藏族文明的先驱苯教的发源地。事实上,微莫隆仁早已因是苯教创始人辛饶米沃且的降生地而闻名。 [15]
传说
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峰
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峰 [16]
在冈底斯的名字里,“冈”为藏语,意即“雪”,“底斯”为梵语,“雪山”之意,两种文字合二为一得此名称。《底斯山湖志》有言:冈底斯山为群山之王,高不可攀,直耸云霄,山脉雪峰林立,天寒地冻。山上时常可见冰凌晶莹、冰笋、冰蘑菇冰清玉洁,山洞如同水晶宫,山峰之间多有凌空横架的冰桥。冈底斯山除了巨岩叠嶂、大石垒垒,便是冰雪世界。主峰冈仁波齐则像国王的龙床,周围群峰则是他的臣民。东边的万宝山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登临过的山,西有度母山,南有智慧女神峰,北为护法神大山。 [16-17]
按照佛教密宗的说法,冈底斯山是胜乐大尊的圣地。因此,尊胜乐为本尊的佛教噶举派历来把雪山作为修行之地,在神山当下仍有许多保存完好的修行洞。按照佛教显宗的说法,冈底斯是十六罗汉中出支罗汉的圣地。据说当年孟加拉高僧阿底峡入藏传教,行至神山脚下,依稀听到山上有敲击檀板之声,以为是罗汉中午用餐之时,便对众人说:“罗汉敲午钟了,我们也用膳吧。”传说自此以后,凡来冈底斯山朝圣者,如是有福之人,便可听见檀板敲击之声。 [18]
旅游信息编辑
景点
止拉浦寺
止拉浦寺座落在冈底斯山背面的大拐弯处,白龙河、东龙河和卓玛拉河在此汇流而下。止拉浦意思为白牛角洞。它的对面是分别象征着观音、金刚持和菩萨的三座山峰。 [15]
江扎寺
江扎寺是直贡噶举派的多杰增巴所建,是直贡噶举的根据地。往西则到了赛龙寺,相传这是多杰增巴的弟子布穷的修持地。绕过因揭陀山就到了直贡噶举十三塔。塔中分别供着17位直贡法嗣的法体,自此再向前则回到起点。内圈还要经过两座湖,小噶巴拉湖水呈白色,而噶瓦拉水则呈黑色。转山的人都愿意在噶巴拉湖边取些圣上圣水带回家为供物。 [15]
托吉错
托吉错,意为慈悲湖,传说在此湖中沐浴,能洗净身上的污垢和孽障,有助于精神的升华,只是由于湖水冰凉,人们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翻过山口下到冈底斯山东面谷地,路经第三座寺庙一一松楚浦(变幻寺)。相传此寺也是后人因纪念米拉日巴与那惹本穷斗法而建造的。 [15]
象隐居洞
据说莲花生曾在此洞修行,并埋藏了佛经。从这里向北走去,顺着狭长的河谷,到了长寿三组峰,它们分别是度母山、阿弥陀佛山和维古那山。 [15]
路线
有五条路可以到达冈底斯山,除去尼泊尔和印度的两条朝圣线路,另有三条是:
阿里北线拉孜-措勤-改则-革吉-狮泉河-塔钦,距拉萨2021千米,距拉孜1670千米。 [19]
阿里南线萨嘎-仲巴-巴噶-塔,距拉萨1338千米,距拉孜847千米。南线是去冈底斯山最直接的一条路。沿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而上,沿途可欣赏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雪峰,还能见到藏羚羊。这条路是汽车自然压出来的,并无人修整,逢雨季时,车很容易在过河的时候熄火,当下主要的河流小溪上都架起了水泥公路桥。 [19]
新藏线喀什-叶城-麻扎-界山大坂-多玛-日土-狮泉河-门士-塔钦,距喀什1671千米。 [19]
食宿
冈底斯宾馆,是当地最著名的旅店,冈底斯宾馆东门外就是神山下著名的拉萨饭店。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