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退休之際(吳北平)
作品欣賞
寫在退休之際
四十年,相對於人生長河而言的確不短,似乎占據了人生的半壁江山;四十年又仿佛揮手間,曾經的過往好像就發生在昨天。下個月,我滿60歲,工作40年的我就要脫下鐵路工作服與工作崗位道別,和同事們說聲再見。
四十多年前,我高考以兩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在填報中等專業學校志願時,是父親幫我拿了主意,所填五個志願全部是鐵路學校,最終被株洲鐵路機械學校物資管理專業錄取,從此我與鐵路結了緣。 記得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剎那間,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在大中專生錄取率極低的那個年代,許多人為能考取中專而自豪,然而對我而言,我是滿含眼淚。因為平時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我,是被學校公認穩能考取大學的人,好在親朋好友的寬慰以及大夥對我被鐵路學校錄取投以羨慕的目光,落榜大學的失落感才慢慢平復下來。
1982年9月初,是我第一次出遠門,更是第一次坐火車,在武昌縣縣城紙坊火車站坐武昌至衡陽的綠皮慢火車去往學校所在地株洲報到,隨着蒸汽機車汽笛一聲長嘯,我的心像火車車輪一樣,在鐵路上滾滾向前,此時我義無反顧地和鐵路這個行當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畢業後,我被分配在原武漢鐵路分局武昌南車輛段材料室從事物資計劃管理工作。這個1983年10月1日成立的新段,主要從事貨車檢修、運用工作。那些年,年段修任務雖然不足千輛,但是由於車種車型複雜,車況不好,檢修手段簡陋,工作環境差,職工幹活完全靠體力,所以勞效低,待遇不高,和當今的年修萬餘輛車相比,職工的付出沒有什麼差別。有調侃道:遠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飯的,再仔細一看,是車輛段的。
之所以有上述調侃,是因為滑動軸承軸箱主要靠軸油潤滑,檢修時要開蓋更換軸瓦、油棉卷、軸油等,無論作業者多麼細心,軸油或多或少地會滴在工作服上或漏在作業區域的地面上,久而久之,地面和工作服被油污染,還有的需鑽到車底下作業,粉塵和油垢自然而然地把工作服染成了「油抹布」。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前,貨車軸承基本以滑動軸承為主,滾動軸承占比不到百分之十,轉向架型號更是五花八門。當時拱架柱轉向架占比大,載重從30噸到50噸,轉6型載重60噸的轉向架算是比較先進的,更不用談轉8型轉向架了,今年轉8型轉向架也將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K2型轉向架。由於落後的車型,導致全路熱軸率居高不下,配件掉垮落事故頻繁,切軸事故每年都有發生。
那個年代,貨車材質差,破損嚴重,檢修起來工作量大,職工拼的是體力,憑的是經驗,靠眼看手摸作業。如今就不一樣了,以60噸、70噸車型為主,主型轉向架為K2、K6型,可適應高速運行,實現了全部滾動軸承化。70噸貨車材質及新型車材質不再是普通鋼材,採用了耐候鋼或合金鋼,車輛構造不斷優化,新技術不斷廣泛應用,貨車向重載、高速發展。檢修有流水線,探傷有設備,扣車有網絡,運行安全有天眼5T系統把關。所以,職工在寬敞潔淨的生產線幹活無需像過去那樣「提心弔膽」,只需嚴格執行作業標準,遵守規章制度,安全生產就有了保障。而今行車故障率逐年下降,檢修任務年年攀升。
我是從事物資計劃管理的,四十年來,為保證生產所需,催貨、求援物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雖然蒸汽機車越來越多被內燃和電力機車所取代,但是客車改型換代的步伐較慢。那時我出差乘坐的全是綠皮車,沒有空調,夏冬兩季車內的溫度比車外還要糟糕。出差幾乎坐硬座,偶爾弄到一張臥鋪還得費去九牛二虎之力。目的地直達的少,多數行程需一天以上。記得1999年夏天去昆明出差,列車時速只有四五十公里,與現在的高鐵時速350公里相比可謂如蝸牛般,坐了兩夜一晝花去43個多小時才到達,買的一個西瓜準備在車上解暑的,結果被車上的老鼠搶先降了溫。由於天氣炎熱,坐的時間太久,到了昆明後還病了一場,那次出差令我至今難忘。要是安排在節假日出差,那更加頭疼,除了車站人滿為患外,列車上總是被擠得水泄不通,難有立身之地。
鐵路經過6次大提速,特別是高鐵迅猛發展,八縱八橫已逐步形成,網越織越密。如今,出差無論是平時還是節假日,不再恐懼,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昔日一票難求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式,高鐵朝發夕至,安全快捷舒適,它不光是鐵路人的驕傲,更是中國一張亮麗的名片。
鐵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鐵路人的生活福利隨之得到了極大提高,住房不斷改善,醫療有保障,職工收入每年穩中有升。
四十年,往事不堪回首,有歡笑,又有辛酸;有太多的感慨,也有更多的不舍。40年,作為一名鐵路人,有幸參與了鐵路的建設,見證了鐵路的發展。雖然工作在普通崗位上,但是我很知足,是鐵路給了我安逸的生活,作為一個黨員幹部,我始終以「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雲捲雲舒」的心態為人處世。
我即將步入老年行列,在鐵路發展這個突飛猛進的時代,我的心卻始終青春綻放,永遠保持着年輕人一般火熱的心努力工作,遺憾的是歲月不饒人,無論熱血多麼沸騰,都要順從自然規律。
有人說,退休就是到站下車,我不認同,退休在我看來是生活的新開篇,是人生旅途中的驛站,更是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退休後,強身健體,保持良好的心態至關重要,作為一個鐵路人我要用這個抹之不去的身份繼續關注、關心鐵路的建設和發展,身體力行地參加一些公益活動;與此同時我還要享受鐵路發展帶來的成果,乘坐高鐵去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莫言秋色山容淡,山到深秋紅更深。[1]
作者簡介
吳北平,筆名:悠然。男,60後,湖北武漢人,工程師,武漢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