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寫春聯(唐正國)

​​​​​​​​​寫春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寫春聯》中國當代作家唐正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寫春聯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自後蜀主孟昶題撰天下第一副對聯,經宋元明清世代流布,寫對聯貼春聯己成為傳統中國年祈祥納福的一種年俗。

我第一次寫春聯,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那年我十六歲。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晚上, 家裡請人做米糖、搓「歡團」、炒薯條,準備過年來人待客的吃貨。我打算湊過去幫忙,順便弄點吃吃,不曾想父親卻虎着個臉叫我離開,說:這兒你幫不上忙,做你該做的事去 ,準備準備,今年的門對子由你來寫,如今你好歹也算是個讀書人了,再請人寫,說不過去。 我清楚地記得,父親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嚴肅,一副不容置辯的口吻。

我知道,父親是個很要面子的人。那年我初中畢業考入師範學校,給他掙了面子,如果我再能寫好對聯,那他臉上就更有光了。可他應該知道,從小學到初中我又寫過幾回大字?

然而,父命難違。接下來的幾天,我一心撲在寫春聯的準備工作上。我知道,一幅好的春聯起碼具備兩點:一是內容好,二是書法好。時間緊迫,我當時制定的思路是:先分門別類地選好各幅對聯的內容,然後依照內容逐字練習,重點是把字寫得好一點。於是,我找來廢紙,提筆練字。剛開始的時候手抖腕顫,橫寫不平,豎寫不直,點寫成頓號,彎鈎收不住,轉折處似長了個疙瘩,筆畫歪歪扭扭,結體松松垮垮,寫出來的字比剛練大字的蒙童好不了多少。就這樣一天下來,弄得是滿地棄紙,一桌子的墨跡,急得我是心慌臉熱,累得我是腰酸背痛。傍晚時分,父親踏進我的房間,黑着臉說:不練了。二爹在村頭給馬爺家寫對聯,明天你去看看,問問。

二爹,是我的堂祖父,當時有七十來歲了,過去念過私塾。他的字深得柳體之妙,結構嚴謹,骨力遒勁,是鄉鄰尊崇的老先生,村裡的春聯幾乎全都出自他老之手。

那天從早到晚我跟了一天,看他如何裁紙張,如何折格子,如何鋪毫濡墨,如何提腕運筆,邊看邊問,用心揣摩,學了不少東西。臨走的時候,二爹對我說,他老了,寫不了幾年了,鄉里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少不了一個會寫字的人,希望我今後好生練習,接過他手中的筆,為鄉親們服務。聽完,我使勁點點頭,算是答應。

第二天,我把自己關在房裡,繼續臨陣磨槍。晚飯時分,父親跨進來,瞅了一會兒,淡淡地說:比前天好多了。仿佛受了巨大的鼓舞,我急切地回應道:明天我再練練。

臘月二十九,春聯書寫的大幕正式拉開。雖說有所準備,但初遇紅紙,我還是心慌得不敢下筆,那種惶恐的感覺就如同十年後面對我心愛的女人時的緊張怯場不敢表達一樣,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後來還是父親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他告訴我先從「福」字和那些貼在不顯眼的地方的對子寫起,練練手,熱熱身,等適應了再依次寫那些重要的對聯。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按照父親的指點,果然是越寫越順。不到中午,春聯全部寫完。望着鋪滿一地的紅彤彤散發墨香的對聯,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那年春聯貼出來之後,父親總算說了一句肯定的話:比我想象的要好,但和你二爹的字比起來還差得遠,你還小,好好練。是鼓勵,也是鞭策。

那年正月開學以後,我到縣城的書店買了兩本字帖,一本趙孟頫的,另一本是隸書。我知道,寫好字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要想短期內縮小與二爹的差距,得到鄉親們的認可,必須求新,二爹擅長柳體,那我專攻隸書。於是,學習之餘,潛心練字。這樣一年下來,頗有進步。

轉眼又來到年底,左鄰右舍的鄉親,有的圖方便,就把紅紙送到我家裡,叫我寫春聯。就這樣,蠶頭燕尾的隸書便第一次出現在山村的門楹上,這種端莊健勁字體也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此後,每到年關,找我寫春聯的人越來越多。有送到家裡寫的;也有「延至其家」的,寫完後還「設酒殺雞作食」,熱情款待。能為鄉親們服務,我感到十分高興,和我一樣高興的還有父親和二爹。

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伴隨歲月的腳步,新產品、新業態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如今人們很少自己寫或請人寫春聯了。一到臘月,市場上春聯印刷品鋪天蓋地地掛出來,各式各樣,任由挑選,買回去就貼,簡單省事。儘管如此,可我總覺得那些從機器里「走出來」的春聯,沒有墨韻,缺乏生機,「味道」不正。

為了守護心中的那份真實,三十多年,我始終堅持自己寫春聯。 [1]

作者簡介

唐正國,安徽池州,中學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