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農民起義

作品名稱:農民起義

實質:階級鬥爭

主體:農民階級

代表:大澤鄉起義

農民領袖:陳勝、吳廣

農民起義是一個具有廣泛應用的術語,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農民的起義,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

這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反映,也是所謂的農民階級反對地主階級的鬥爭。

目錄

原因

歷次農民起義其實都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歷史學者秦暉曾經把秦以後農民起義的原因歸納為六個方面,這在上表中都可以得到體現:[1]

官府濫用民力,橫徵暴斂。[2]

官府實行嚴厲的經濟壟斷,比如茶葉專賣、海禁等政策,中國古代凡是經濟利益比較好的項目都是由國家壟斷。

官府進行嚴厲的戶口控制,一種是百姓想要遷徙卻被限制,另一種是百姓不想遷徙卻被官府強行遷徙到偏遠地區去墾荒。

官府吏治腐敗,法外敲詐。所謂的法外敲詐指的是,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普遍不高,所以他們想方設法地私自給百姓攤派,巧取豪奪,所謂"頭稅輕,二稅重,集資攤派無底洞"。

官府和民間對組織資源的爭奪。宗教等組織提供了一種民間結社的形式,官府是不允許民間結社這種現象存在的,所以官民之間會發生衝突。 天 災與外患等非社會因素。

因此,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四個字--官逼民反。中性地來說,這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反映,而不是所謂的農民階級反對地主階級的鬥爭。

水滸傳》在中國大陸曾被歸類為農民起義小說。它以著名的一次農民起義為原型。

農民起義通常是指由流民無產階級發動的武裝反對統治階級的運動。

歷史上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是發生在統治階層對農民階層的橫徵暴斂時期,由於農民階層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證而自發的武裝起義運動。

兩極世界理論從根本原因、過程和結果等維度分析了農民起義的特點,認為農民起義是中國封建社會形態變革的直接動力。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

意義

中國的農民起義最後鮮有成功者,多數是被地主或官僚階級摘了果實,李自成和洪秀全是兩個特別的例子。

洪秀全只取得局部勝利。李自成好歹結束了一個王朝,取得全局性勝利。但兩人都沒有治理天下的本事,農民起義一直在政治上是盲目的、沒有遠見的。[3]

中國古代歷史少有靠農民起義而推動社會發展的情形,世界上也少有靠農民起義成功的例子,農民一直是中國社會的底層,從統計角度看,這個階層缺少真正的領袖,因此,中國的發展應該以安撫農民為第一要務,而在城市化後,應該是"農民和城市下層平民",這個層面挑起的激烈行動,不會對歷史進程產生實質的影響,反而會造成社會不必要的動盪。

這是對農民起義從根本上進行否定。更進一步,社會的進步如果到了必須靠革命才得以推動的話,是社會成本相當大的非最優選擇,也是最後不得以的選擇,社會治理結構必須進行再造,不僅要避免群眾革命性激烈行為,而且應使社會前進的力量通過正常的社會成本小的渠道釋放出來。

爭議

史學界對中國"農民起義"的定性和評價一直存在分歧。從領導層來看,農民起義領袖絕大多數都不是農民。十二次農民起義的35位主要領導中,農民出身的只有3人,而且都不是領頭人物,顯示農民難以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從目的看,領袖起來"造反",不是為農民謀利益,農民參與也不是為反抗地主,甚至是被裹脅"起義"。從結果看,"起義軍"所過之處,農民並未獲得好處。因此中國歷史上是否存在農民起義很有爭議。[4]

中國歷代史書與中華民國政府對農民起事多以"暴動"、"之亂"、"民變"等稱謂來表示,費正清等漢學家也使用此稱謂;而中國共產黨因為其成立主要依靠工農階層,常稱其為"起義"。如:黃巾之亂⇔黃巾起義。另外《水滸傳》在中國大陸曾被歸類為農民起義小說。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教授余英時認為,中國史上"農民起義"的領導主體從來不是務正業的農民,而是各式各樣的社會邊緣人。如黃巢是鹽梟、李自成是作為驛卒的鄉村無賴、洪秀全是客家籍的不第秀才。邊緣人在治世難有展布,但一到亂世便有機會大顯身手。這些人並不代表農民的利益。

第一次農民起義

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農民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是發生在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戰爭(大澤鄉起義)

陳勝、吳廣是中國著名的農民義軍領袖,他們領導的起義是爆發於秦末(約公元前209年)的中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即位,這即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個昏庸而殘暴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賦稅負擔更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廣大勞動人民在飢餓與死亡線上掙扎。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徵發淮河流域的900名貧苦農民去防守漁陽(今北京密雲)。

傭農出身的陳勝和貧農出身的吳廣被指定為屯長。當他們走到蘄縣大澤鄉(安徽宿縣西南)的時候,連綿的陰雨把他們阻隔在這裡,不能如期趕到漁陽戍地。按照秦法規定,誤了期限就要全部被處死。所以他們決定起義,並且為了製造輿論,他們夜晚在駐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鳴,發出"大楚興,陳勝王(wàng)"的呼聲,被民間傳為神話。

押送他們的兩個軍尉非常凶暴,陳勝和吳廣就藉機把軍尉殺掉,接着對大家說: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誤期,誤期要被處斬。即使不殺我們,而戍守邊疆死的也有十之六七。何況壯士不死則已,既然要死,就要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他們的話激勵了戍卒的鬥志。大家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提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組成一支農民起義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陳勝、吳廣率領農民起義軍,占領大澤鄉、攻下蘄縣,很快攻占了五六個縣城。起義軍所到之處,貧苦農民紛紛響應。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攻占陳縣後,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為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 起義軍乘勝前進,分三路攻秦。

這時起義軍已發展壯大到幾十萬人,有兵車千輛。 起義軍的一路人馬由周文率領的農民軍很快進抵關中的戲地(今陝西臨潼境),逼近咸陽。秦二世見起義軍打到都城附近,十分驚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領幾十萬在驪山修墓的刑徒,迎擊起義軍。同時,又從邊塞調軍隊30萬人,與起義軍對抗。

周文農民軍雖然英勇作戰,但因孤軍深入,缺乏作戰經驗,在遭到秦軍突然襲擊時,打了敗仗,被迫退出函谷關,駐紮曹陽(河南靈寶東),等待增援。 農民軍的另一路人馬由武臣率領占領了舊趙都城邯鄲後,在混進起義軍隊伍的舊貴族勢力的代表人物張耳、陳余慫恿下自立為趙王。

陳勝為了顧全大局,勉強予以承認,並命他率軍西上支援周文。張耳陳余不但不救援周文農民軍,反而割據自立,不聽陳勝指揮。接着,六國舊貴族相繼割地稱王。這樣,就造成陳勝、吳廣所領導的起義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周文率軍在曹陽堅持鬥爭三個月,多次失利,終因眾寡懸殊,又無後援,損失過重,周文最後自殺。不久,圍攻滎陽的吳廣被部將陰謀殺害。吳廣死後,軍心渙散。其他幾支起義軍,先後也被秦軍各個擊破。

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率秦軍向陳縣撲來,陳勝親自領導義軍奮力抵抗,因兵力太少,不幸失利。陳勝被車夫莊賈暗殺了。陳勝的部下呂臣等人堅持鬥爭,這支起義軍後來與項羽、劉邦等人領導的起義軍會合,繼續同秦軍戰鬥。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農民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滅亡了。

視頻

中國歷史九大農民起義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之一,黃巾軍起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