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冬至的情怀(红山飞雪)

​​ 冬至的情怀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冬至的情怀》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冬至的情怀

裹着满身的雪花,岁月的脚步走进了“冬至”。

北方,进入“冬至”,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寒冷的冬天就开始了。越往北,冬天的时光越漫长,寒气越凛冽。到了我们塞外,一个冬天,从十一月份开始,要跨过春节的门槛,一直到来年四月的清明才会结束。有的地方时间甚至更长,五月节前后,冰封的土地才会解冻。人们冒着刺骨的寒风,用犁尖划破土地的肌肤,把种子埋进土壤里,等待它们破土、吐芽、生长。

在我国古代,“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冬至”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从立冬开始,人们在寒冷的季节蛰伏了很长时间了。灯火暖炉,烟熏火燎,呆在温暖的屋子里,浑身都有了一种松软的感觉。冬至了,寒气不那么逼人,向阳处,已经感觉有温暖的气息逸出来。人,和身上那种阳刚之气,都蠢蠢欲动了。沉寂了一个漫长冬季的村子,也渐渐有了活跃的气氛。家家户户的烟囱,开始缭绕着袅袅炊烟,持续不断。贮满寒气的碾道,也开始有人进进出出,石碾子轰轰隆隆不停碾压,谷物被碾成了面粉,寒冷的日子被碾压得热气腾腾,面粉在锅里变成了雪白的馒头,那些裹着白面馒头香气的炊烟,在村子上空飘荡,人们的心里,都是暖洋洋的。春节,在人们的心里和眼里,越来越近了。

冬至,节气开始有了转换,人的心情,也不一样了。

杜甫有一首《冬至》这样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北方的冬季历来属于“猫冬”的季节,不宜远行。“猫冬”自然是家人俱在,用亲情抵御寒冷,用炉火温情,融化冰天雪地。恰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如何不寒冷凄清呢?虽然寂寞孤独,但诗人娓娓道来,却也韵味悠长。想想古人的情怀,确实比我们现代人柔婉、蕴藉。

我们现在很重视春节,也钟情于与“春”有关的节气。认为“春”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人们是很在意开始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好的开始,就是一个好兆头,会事事顺意。求一个好的开头,最终还是想要一个好的结果。按照古人的说法,“冬至”是一年的结束,不就是一个出结果的时候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如此说来,结束似乎更加重要。一年的工作结束了,无论怎样,都应该放松心情,快快乐乐,以待来年。古人比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更懂得一张一弛的道理。

《周礼春官·神仕》里面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冬至之时祭拜天地鬼神,就是辞旧迎新之意。一年结束了,该走的走了,该睡的睡了,该休养生息的,躲在温暖的屋子里,享受一年里难得的慵懒时光。北方的冬天,也是一个很好的季节呢。

那些候鸟,拍着翅膀飞向南飞去。它们要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那些鸟儿就携家带口,再度回归。离开,是为了再度归来。那些冬眠的动物们,钻进厚厚的泥土里,构思一篇长长的腹稿,以待来年,书写一篇华彩篇章。草木萧疏了,人类的活动也日渐减少,冬至以后,北方就沉寂了。

在这漫长的沉寂中,都在谋划着一个新的开始。植物、动物,还有人。

[1]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