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
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 |
中文學名: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 拉丁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cypriotes 別 稱:塞浦路斯冬鷦鷯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雀形目 科:鷦鷯科 屬:鷦鷯屬 種:冬鷦鷯 亞 種: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Bate, 1903 |
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cypriotes)是冬鷦鷯的亞種之一,小型鳴禽,成鳥體長9 -10厘米,翼展13-17 厘米,體重8-13克。通體褐或棕褐色,具眾多的黑褐色細橫斑。飛羽黑褐色,外側的5枚初級飛羽外翈具10-11條棕黃白色橫斑,極為明顯。尾較短而狹,棲止時尾常常高高舉起,鳴管結構及鳴肌複雜,善於鳴囀,叫聲多變悅耳;鳴唱時呈仰首翹尾之姿,鳴聲清脆響亮。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棲息於森林、灌木叢、小城鎮和郊區的花園、農場的小片林區、城市邊緣的林帶、灌木叢、岸邊草叢。一般獨自或成雙或以家庭集小群進行活動。在森林下部活動,以苔蘚,昆蟲為食。遷徙。巢一般建在樹洞、岩洞、建築物、岸邊洞隙、灌木叢和突出的岩石上。每窩下5至7枚白色卵,約12天孵化。 [1]
目錄
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外形特徵
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成鳥額、頭頂、枕部及後頸棕褐色;由鼻孔至眼後具一條乳黃白色細的眉紋;眼先、耳羽及頰部羽色較淡,雜有黃褐色點斑和條紋。背、肩及整個上體為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棕褐色較重,各羽均具黑褐色橫斑,腰羽靠近端部尚具白色點斑,部分個體還具白色羽干紋。
頦、喉部污白,具淺棕色羽緣。前頸、胸部棕灰,具黑褐色細橫斑。腹部和兩脅濃棕,具寬的稀疏黑褐與棕白色相間排列的橫斑,尾棕褐色與尾上覆羽同色。雌性成鳥與雄鳥同色。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下嘴較淺;跗蹠與趾暗肉褐色。
幼鳥與成鳥近似,唯羽色偏紅,眉紋不顯著,頭頂、枕部羽有狹的黑褐色羽緣。中覆羽無明顯白色端斑。頦、喉、胸部羽色較深,且具窄的黑褐色羽緣。尾上覆羽乏有白色端斑。
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生活習性
棲息於森林、灌木叢、小城鎮和郊區的花園、農場的小片林區、城市邊緣的林帶、灌木叢、岸邊草叢。一般獨自或成雙或以家庭集小群進行活動。膽子很小,平時都躲在灌木叢問、岩石間活動,見人臨近隱匿起來。
儘管飛行高度很低,但也不易觀察到。它們在灌木叢中迅速移動,常從低枝逐漸躍向高枝,尾巴翹的很高。歌聲嘹亮。夏季生活在中、高山的潮濕密林和灌木叢中, 冬季遷至低山區和平原地帶, 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陰暗潮濕的密林中做巢。
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蟲。而雛鳥主要餵食蝗蟲,蟋蟀,毛毛蟲。
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克里特島,羅得島,塞浦路斯和近東地區(指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包括非洲東北部和亞洲西南部)。
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是4月下旬至9月,每年繁殖兩次。一夫一妻制,在繁殖期間,雄鳥要承擔主要的建巢責任,巢建在樹洞、岩洞、建築物、岸邊洞隙、灌木叢和突出的岩石上。
巢以樹枝、草葉、苔蘚、細莖等物,編織成一個呈圓屋頂狀或囊狀的鳥巢,巢的一側開有「小門」,巢的上面則有「屋頂」。雌鳥每窩下5至7枚白色卵,約12天孵化。幼鳥孵化後由父母再餵養15至17天才離巢。
冬鷦鷯塞浦路斯亞種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