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傳漢
馮傳漢 (1914年1月26日 - 2019年6月16日) 男, 漢族,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人。骨科專家、醫學教育家。擅長管理和編輯工作。在抗癆藥物對骨關節結核灶滅菌效果的觀察、骨巨細胞瘤的基礎研究等方面作出貢獻。[1]
馮傳漢 | |
---|---|
出生 |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 1914年1月14日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院長 |
知名作品 | 臨床骨科學(上、下冊) |
馮傳漢 自幼隨父耳濡目染,很早就懷有從事醫學事業的志向。1932年考入燕京大學醫預科,1936年獲理學學士學位及優秀生獎。1940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獲外科學獎,被留校工作,任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協和醫院被迫關閉,他轉到當時北平名醫聚集的中和醫院(北京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前身)工作,任外科醫師。1945~1947年,他在中國骨科事業奠基人之一孟繼懋的領導下工作。1947年提升為外科副主任。
1949年馮傳漢獲得英國皇家外科學會進修機構資助赴英國進修。先在羅伯特·瓊斯(RobertJones)骨科醫院學習骨科。隨後在德比(Derby)郡醫院從普爾弗塔夫特(R.G.Pulvertaft)教授學習手外科。1950年秋馮傳漢回到北京。當時,中和醫院已改名為北京人民醫院,馮傳漢任醫務主任。他結合協和醫院的傳統和國外的長處,在醫院管理、培養幹部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為該醫院以後能發展成為北京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打下基礎。
1952年春他參加北京市抗美援朝志願手術隊,任醫務主任,同時主持500張床位的戰傷骨科醫療工作。
1960年起,馮傳漢歷任北京醫學院(現北京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副院長、院長,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他先後負擔醫療、教學、研究三方面的工作,多有建樹,又對現代化醫院作過一番考察。他結合國情提出,在中國建造醫院不能完全學洋,建議雙通道醫院建築用天井自然通風,采自然光;認為建造急診科應考慮到出現大事故或災害時需要接受成批傷員等情況。他的合理建議受到有關建築人員的重視和採納。1980年所著《現代化醫院與醫院現代化》一文,為國內醫務界及醫院建築界所借鑑。
1980年他任北京醫學院副院長。他對醫學教育十分關心並有濃厚的興趣,他從多年的醫、教、研實踐中認識到,醫學是一門綜合科學,既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包括精神-軀體科學。他認為雖然現在的體制已經固定,醫學院校仍不應脫離綜合大學;認為大學教育要在通才基礎上多層次地培養人才,這樣人才才能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有應變能力,又提倡在醫科大學醫院中建立臨床學院,發展臨床基礎學科,如臨床解剖、臨床生理,以橋接臨床學科與基礎學科;建立良好的圖書館,才能落啟發式教育。他反覆宣傳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能自學、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人才。這些建議有的已被實施。
馮傳漢是比較活躍的。50年代他被推選為國際外科學會會員。1982年,馮傳漢應美國骨科醫師學院的邀請,作為第49屆年會主席特邀講演人,在會上作了有關骨巨細胞瘤研究的報告。報告含有創新性的見解,受到高度評價,美國骨科醫師學院授予他「名譽會員」的榮譽。1984年馮傳漢被收入英國名人傳記公司出版的《國際當代對社會有貢獻人名詞典》中。澳大利亞骨科學會和齊默(Zimmer)公司學術部聯合邀請他作為1985年度旅行教授,赴澳大利亞講學。1986年澳大利亞骨科學會推選他為通訊會員。
從50年代起,他就積極參與學會活動和醫學期刊的建設。歷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委員、常委,《中華外科雜誌》編委、副總編、顧問,ChineseMedicalJournal(《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委和總編,《北京醫科大學學報》總編。1978年,他和一些著名骨科專家發起並於1980年成立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他被推選為骨科學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和第二屆名譽主任委員。1981年他代病重的孟繼懋主持編寫《中國醫學百科全書·骨科分冊》。他1990年就任北京醫科大學一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社長。1991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他和同道的《中國骨科新成就》(英文版)。
馮傳漢、郭世紱、黃公怡編寫的《肩關節外科》,1996年衛生部醫療衛生傑出科技著作二等獎。[2]
目錄
工作履歷
1940~1942年 任北平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1942~1949年 任北平中和醫院外科醫師及副主任。
1949~1950年 赴英國進修骨科。
1951~1958年 任北京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務部主任。
1958~1980年 任北京醫學院人民醫院骨科教授,副院長,院長。
1980~1985年 任北京醫學院副院長,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
1985~ 任北京醫科大學骨科教授。
1990~ 任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理事長、社長。[3]
主要論著
1 Feng CH,Yang CP,Wu YK.Acute appendicitis:aclinical study of 1000 cases.Chin Med J
2 Feng CH,Tang CM,Meng CM.Bacteriolgical observation in orthopedic tuberculosis treated by combined streptomycin and isoniazid therapy.Chin Med J
3 Feng CH,Chang TL,Meng CM,et al.Talocalcaneal bridge.Chin Med J
4 馮傳漢,等.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病並發耐維生素D軟骨病.中華內科雜誌
5 Feng CH,Chang CC,Chang TL,et al.Giant cell tumor of bone.Chin Med J
6 馮傳漢,等.復發性關節炎前脫位.中華外科雜誌
7 馮傳漢,等.骨巨細胞基礎研究的進展.中華外科雜誌[4]
內容簡介
《臨床骨科學》
本書分為概論、創傷、脊柱外科、關節置換、手及顯微外科、骨病、骨腫瘤、骨結核,以及小兒骨科等部分。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骨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全書圖文並重。
為便於對科病的理解,對於相關的解剖學、病理學、生物力學等也進行了闡述。對骨科常用的手術方法和國內外先進而且已經較為成熟的手術技術,均分別在各個章節內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書是一部為廣大臨床醫師提供切實解決臨床問題的參考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