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塬镇
冯原镇是渭北名镇,中国陕西外贸优质苹果第一镇,国家级苹果种植示范重点镇。距省会西安180公里,全镇辖27个村,188个村民小组,8250户,350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30867人。该镇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镇内基础设施完善,农业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该镇经济发展也很快,至2005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1]
目录
乡镇简介
冯原镇位于澄城县城西北32公里处。北依黄龙山与延安市黄龙县相连,南濒洛河水与蒲城县相接,东隔长宁河与本县刘王安三乡镇相望,西临马村河、孔走河与白水县毗邻,素有"鸡鸣一声闻四县"之美誉。总国土面积154平方公里,属黄龙山系浅山区,南北狭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海拔721-1272米。
自然条件
冯原镇辖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能丰富,热量适中,降水偏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535.5小时,年平均气温11.4℃,全年无霜期平均201天,0℃以上活动积温4615℃。年平均降水567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地貌为黄龙山前冲积洪积扇,以中壤土为主。水资源总量为628万立方米,且埋藏较浅,易于开采,境内发源有长宁河、马村河、孔走河,适合于兴修水利。全镇耕地面积8.3万亩,宜林面积6.5万亩。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果木以苹果、柿子、花椒、红枣、核桃为主。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禽养殖以猪、牛、羊、鸡为主,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
社会发展
农业劳动力13890个,占农业人口的45%,剩余劳动力较多,适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处石堡川水库首灌区,设施面积3.7万亩,镇南有百眼机井群,人均1.5亩渠井双保险水浇田。对农村进行了电网改造,建成35千伏安、九条馈路的变电站。省道201线、202线、西延铁路穿境而过,冯西、冯魏、冯赵公路四通八达,境内公路总长度110公里。电话总装机达到4000户,开设有移动、联通营业厅、安装了磁卡电话,实现了境内移动通讯无盲区。建成了冯原农副产品贸易园区,粮食、土特山货、钢木家俱、蔬菜、中药材五个专业市场初具规模,冯原商厦渭北一流,工贸市场为省级文明市场,沿街门店252个,逢二、五、八集日和每年的十月物资交流大会,是远近闻名的农副产品及货物集散地。镇内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储蓄余额达到3400万元,银行可开展各类现代金融服务。镇区设高级职业中学1所,民办中学1所、镇办初中2所,小学6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5600多人,教职员工340名。有地段医院1所,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220名。镇有文化大院、老年大学,村有农民培训学校,科技文卫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互相促进。
产业特色
至2005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财政收入2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20元。农业产业结构为:粮食面积4.5万亩,总产1.2万吨;苹果面积2.6万亩,总产达3.9万吨;以花椒、柿子、核桃为主的经济林4.3万亩;牛、羊、猪、鸡存栏分别达到2200头、5800只、15000头和20万只。苹果是群众增收主导产业,主栽品种富士、秦冠双双获得中国后稷优质水果金像奖。各类企业28个,主要有造纸、机砖、水泥制品、面粉加工、仓储保鲜、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从业人员3200余人。
历史文化
冯原镇历史悠久,战争年代乃兵家必争之地,和平时期为商贾云集之所。境内古迹众多,淤泥古城是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境内发现古代拴马桩石雕28个,造形独特,还有建于清嘉庆十八年的灵泉河石拱桥。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壶梯山战役就在镇北壶梯山上打响,彭德怀元帅、王震将军曾亲自指挥战斗。壶山翠柏为澄城八景之一。如今西安至黄河壶口瀑布旅游专线穿境而过,为开发壶梯山旅游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面前,冯原人迅速行动,提出"建设硬环境,改造软环境,创造好环境"的具体政策,为来冯经商创业的有识之士在土地使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经营项目等方面提供最优惠的条件。近三年来争取各类项目38个,资金突破1亿元,吸引了缅甸、越南、俄罗斯等地客商来冯原镇收购农副产品;韩国、意大利、日本、美国专家、学者、实业家来冯考察合作,不断开放的冯原正在生机勃发地向前迈进。冯原镇也因其处在世界苹果优生带的黄金地段而被确定为全省优质苹果生产示范镇;因其小城镇建设的显著业绩而被确定为全省一百个试点镇之一;因其在经济建设成绩显著被确定为澄城"一带三园"之一的农副产品贸易园区。因其与当地驻军的鱼水关系而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镇";因其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而被评为全市"治安模范镇"。冯原镇机关因其廉洁高效的工作态势,被评为全县"文明机关";因境内公路的面貌改观被评为全县"公路建设先进集体";党建工作被评为全县"先进党委";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获得全县"二等奖"荣誉。随着境内长宁河大桥的建成通车和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工程的建设投用,冯原镇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