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庆华
冯庆华[1]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曾任校长助理、研究生部主任、英语学院副院长。 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研究生部主任、英语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翻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1996年评定为教授,1998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出版和发表了300万字的学术作品。1991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4年获全国首届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9年获上海市育才奖,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年优秀曙光学者,2007年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其独立编著的《实用翻译教程》(81万字)为全国许多高校的教学用书,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其学术代表作包括《实用翻译教程》、《文体翻译论》、《红译艺坛》、《翻译365》、《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讲授的课程包括:本科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的“修辞翻译”、“文体翻译”、“翻译理论”、博士研究生的“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译者风格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普通高校翻译系列教材”。 冯庆华副校长会见越南河内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代表团[2]
冯庆华 | |
---|---|
出生 | 1958年11月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名于 |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
知名作品 |
《实用翻译教程》 《文体翻译论》 《红译艺坛》 |
目录
工作历程
所获荣誉
1991年7月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1994年11月获全国首届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1996年5月被评为上海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
1999年6月获上海市育才奖
1999年5月被选拔为上海市"曙光计划"学者
200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1995-2005年度的优秀曙光学者
2007年入选"上海领军人才"。
其代表作的《实用翻译教程》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
课程介绍
讲授的课程包括:本科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的"修辞翻译"、"文体翻译"、"翻译理论"、博士研究生的"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译者风格研究"。 指导了硕士与博士研究生150余名。
作品
出版和发表了400万字的学术作品。2002年来的主要作品有:1、《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独立编著),81万字,高等学校用书,发行量已超过20万册;2、《文体翻译论》(任主编及参与编写),39万字;3、《红译艺坛》(任主编及参与编写),47.5万字;4、《翻译365》(任主编及参与编写),50万字;5、外教社大学生拓展阅读系列(任总主编,包括《健康新概念》、《社会多棱镜》、《文苑风景线》、《影视百花园》、《科技新视野》、《都市流行风》、《人生启示录》等十册);6、《新世纪英汉多功能词典》(任执行副主编),600多万字;7、《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独立专著),51万字;8、《汉英翻译基础教程》(任主编及参与编写),63万字;9、《英语专业翻译系列教材》(共6册),教育部立项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副校长冯庆华教授为我院教师作十九大精神学习专题报告
2017年12月1日下午,副校长冯庆华教授应邀于虹口校区综合楼816室为国际教育学院全体教师作题为“十九大报告独特词分析——从词频探索十九大报告与往届报告的特色”的专题报告。
冯庆华副校长强调,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结合党代会报告原文,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他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从党代会报告的文本分析入手,系统梳理了党自成立以来历届党代会报告的语言特色,通过历届党代会报告高频词语和特色词语,解析报告产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历次报告所提出的党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
冯庆华教授着重分析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民族”“建设”“标准”“文化”“反腐”“和平”等角度分析了报告的独特用词、语言特色与语言魅力,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梦”“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一流”等部分高频词语与重点词汇入手,以生动的事例展示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翔实的分析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讲座结束之后,大家围绕十九大报告的用词、部分词语的英译以及文本分析研究方法与冯庆华副校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反映,冯庆华副校长关于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报告以独特的视角切入,既向大家宣讲了十九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又展示了一种研究方法,让大家受益匪浅。
职务
2011.5.26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参考资料
- ↑ 个人简历网
- ↑ 冯庆华副校长会见越南河内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代表团,上海外国语学院, 20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