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華
馮慶華[1] 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曾任校長助理、研究生部主任、英語學院副院長。 上海市翻譯家協會理事。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助理、研究生部主任、英語學院副院長。 主要從事翻譯學教學與研究工作。1996年評定為教授,1998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出版和發表了300萬字的學術作品。1991年被評為「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1994年獲全國首屆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1999年獲上海市育才獎,200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十年優秀曙光學者,2007年入選上海領軍人才。其獨立編著的《實用翻譯教程》(81萬字)為全國許多高校的教學用書,分別於1999年和2003年兩度被評為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其學術代表作包括《實用翻譯教程》、《文體翻譯論》、《紅譯藝壇》、《翻譯365》、《母語文化下的譯者風格》。講授的課程包括:本科生的「翻譯理論與實踐」、碩士研究生的「修辭翻譯」、「文體翻譯」、「翻譯理論」、博士研究生的「紅樓夢翻譯藝術研究」、「譯者風格研究」。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包括「普通高校翻譯系列教材」。 馮慶華副校長會見越南河內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代表團[2]
馮慶華 | |
---|---|
出生 | 1958年11月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知名於 | 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 |
知名作品 |
《實用翻譯教程》 《文體翻譯論》 《紅譯藝壇》 |
目錄
工作歷程
所獲榮譽
1991年7月被評為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
1994年11月獲全國首屆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1996年5月被評為上海市模範軍隊轉業幹部
1999年6月獲上海市育才獎
1999年5月被選拔為上海市"曙光計劃"學者
2001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0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1995-2005年度的優秀曙光學者
2007年入選"上海領軍人才"。
其代表作的《實用翻譯教程》分別於1999年和2003年兩度被評為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
課程介紹
講授的課程包括:本科生的"翻譯理論與實踐"、碩士研究生的"修辭翻譯"、"文體翻譯"、"翻譯理論"、博士研究生的"紅樓夢翻譯藝術研究"、"譯者風格研究"。 指導了碩士與博士研究生150餘名。
作品
出版和發表了400萬字的學術作品。2002年來的主要作品有:1、《實用翻譯教程》(增訂本,獨立編著),81萬字,高等學校用書,發行量已超過20萬冊;2、《文體翻譯論》(任主編及參與編寫),39萬字;3、《紅譯藝壇》(任主編及參與編寫),47.5萬字;4、《翻譯365》(任主編及參與編寫),50萬字;5、外教社大學生拓展閱讀系列(任總主編,包括《健康新概念》、《社會多稜鏡》、《文苑風景線》、《影視百花園》、《科技新視野》、《都市流行風》、《人生啟示錄》等十冊);6、《新世紀英漢多功能詞典》(任執行副主編),600多萬字;7、《母語文化下的譯者風格》(獨立專著),51萬字;8、《漢英翻譯基礎教程》(任主編及參與編寫),63萬字;9、《英語專業翻譯系列教材》(共6冊),教育部立項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副校長馮慶華教授為我院教師作十九大精神學習專題報告
2017年12月1日下午,副校長馮慶華教授應邀於虹口校區綜合樓816室為國際教育學院全體教師作題為「十九大報告獨特詞分析——從詞頻探索十九大報告與往屆報告的特色」的專題報告。
馮慶華副校長強調,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要結合黨代會報告原文,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學。他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與學術研究相結合,從黨代會報告的文本分析入手,系統梳理了黨自成立以來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語言特色,通過歷屆黨代會報告高頻詞語和特色詞語,解析報告產生的時代背景,闡釋了歷次報告所提出的黨在不同階段的歷史任務。
馮慶華教授着重分析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從「民族」「建設」「標準」「文化」「反腐」「和平」等角度分析了報告的獨特用詞、語言特色與語言魅力,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夢」「小康社會」「一帶一路」「全面從嚴治黨」「新時代」「一流」等部分高頻詞語與重點詞彙入手,以生動的事例展示了十八大以來黨領導全國人民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以翔實的分析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講座結束之後,大家圍繞十九大報告的用詞、部分詞語的英譯以及文本分析研究方法與馮慶華副校長進行了互動交流。大家反映,馮慶華副校長關於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報告以獨特的視角切入,既向大家宣講了十九大報告的核心要義,又展示了一種研究方法,讓大家受益匪淺。
職務
2011.5.26任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
參考資料
- ↑ 個人簡歷網
- ↑ 馮慶華副校長會見越南河內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代表團,上海外國語學院, 20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