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
冰壶(Curling),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 冬奥会比赛项目,并设有冰壶世锦赛。冰壶周长约为91.44厘米,高(从壶的底部到顶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壶柄和壶栓)最大为19.96公斤。冰壶运动是集健身娱乐和竞技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很高的健身和观赏价值。静中有动,文雅中蕴藏对抗。有人把冰壶称作“冰上国际象棋”,这一比喻很好地诠释了冰壶的神秘与高雅。冰壶为圆壶状,由不含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世界上所有的制造优质冰壶用的天然花岗岩均产自苏格兰近海的一个小岛艾尔莎克雷格岛,也只有苏格兰人掌握着制作世界顶尖水平冰壶的技术。
目录
冰壶的起源
冰壶被描述为“roarin”游戏,来源于花岗岩石滑过冰面时发出的类似“roar”的声音。游戏的确切来源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冰壶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团队运动之一。
由16世纪佛兰盲语艺术家彼得 Bruegel(1530-1569年)创作的绘画,描绘了类似于正在冷冻的池塘上的冰壶活动。第一次书面的证据出现在拉丁美洲,1540年John McQuhin曾这样记录,佩斯利修道院的约翰·斯卡特然和加文·哈密尔顿之间进行了比赛,斯卡特然沿着冰投掷一块石子三次。冰壶运动已经开始成为人们在寒冷的北欧冬季,在冰上扔石头的一个愉快的消遣活动,现已演变成一种流行的现代体育,冰壶世界锦标赛吸引了大量球迷和广大的电视观众。
早期的爱好者都是在冰冻的湖面和池塘上玩冰壶,但现在所有的国家和国际冰壶比赛都是在室内的冰场举行,这样可以控制冰面温度。
苏格兰冰壶俱乐部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俱乐部,19世纪前后,苏格兰人在冬季将冰壶慢慢“出口”至加拿大、美国、瑞典、瑞士、挪威和新西兰。苏格兰Grand Caledonian俱乐部制定了正式的“冰壶规则”,该俱乐部于1838年在爱丁堡成立,并成为冰壶项目的主要管理机构。四年后,曼斯菲尔德在维多利亚女王访问期间,在伯斯附近康宫的舞厅地板上做了一个冰壶游戏的演示。女王非常喜欢这个游戏,1843年她同意将俱乐部的名字改为皇家苏格兰冰壶俱乐部。
欧洲和美国北部地区从19世纪开始举办国际冰壶比赛和活动,1924年法国夏蒙尼冬奥会设立了男子项目作为表演项目,当时英国队击败瑞典队和法国队获得冠军。在1998年时正式成为冬奥会项目至今,发展了不同类型的冰壶比赛。
规则
比赛分两队进行,两队各有四名球员,轮流丢掷石球(rock),以赛前双方掷点离圆心近者先掷。每局(end)在每队交替掷球,每人分别丢掷两球,八人共十六球之后结束。计分方式为:拥有位于圆垒(house)中、位置最接近圆垒中心之石球之队伍得分。
该队每颗位于圆垒中、位置较另队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圆心之石球皆可获计一分。 主将(skip)应领导球赛。当队员掷球时,主将应持冰刷(broom),作为掷球之目标物。主将并应指示石球之旋转(turn)方向及应滑行之距离,并使队员了解掷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员(sweeper)决定应如何刷冰,因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离、同时减少行进之曲度(curve)。
传统上,在第一局中,不拥有最后一球掷球权的一队,可选择该队的球色。
开局双方各出一人投一壶,谁的壶距离目标最近谁有权选择先后手,当然没有让你选择先手,因为正常来讲,后手价值2分 比赛开局后每局得分的一方下一局变为先手,如果双方都没有得分,下一局的先后手与前一局相同。所以,如果第9局是后手,而这一局没人得分,那么后手的在第10局还是后手。如果有队得分了,那么没得分的一方在第十局就是后手。所以,有的时候,第九局是后手的队伍,如果第九局得不了高分(2分以上)就会选择把所有的壶都打出去,这样双方都不得分,第十局他就依然保有后手的优势了。 一场为10局,比赛时间约2小时30分。以双方队员掷出的石离大本营中心的个数多少来计算得分并决定胜负。 若属于不同队之两颗石球无法判定何者较接近圆心时,除非另有石球更接近圆心,该局将被视为不计分。 队员要听从主力队员的指示,按照一垒队员、二垒队员、三垒队员、主力队员的排列顺序与对方一对一的对抗比赛。两个队的队员在冰上投球两次,每次投一个冰壶石。主力队员做出迎战对策的指示。
- 扫冰队员使用刷子快速在冰上刷动,以改变冰壶石的滑行方向和速度。
- 投掷出的冰壶石一边旋转一边以适当的曲线向前滑行,冰壶石转一圈半到两圈半最为理想。
- 把对方队的冰壶石扫出圈外也是技巧之一。
- 如果冰壶石超过后卫线会失去比赛资格。
- 投石时,一定要在前卫线前把握着冰壶石的手松开。投出的石不过对方的前卫线时失去比赛资格。
- 四个队员溶为一体,需要密切配合。
球员的位置的规定
- 非掷球队:主将及副将(third)可站立于标的端之底线后方,主将也可立于掷球队之主将之后。下一顺位之掷球员可站在后板(backboard)附近,而其他球员则可站在冰道底端之后或两栏线之间。
- 掷球队:持冰刷之主将(或副将)可立于标的端圆心线后方之任何位置。[1]
室内冰壶场地
冰上溜石所用场地是一个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半径为1.83米的圆圈作为球员的发球区,被称作本垒。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一圆圈,被称为营垒。营垒是由4个半径分别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外面两圆之间涂为红色。在场地两端各装有一个斜面橡胶起蹬器。在冰壶场地前后两端各有一条蓝色的实线称为“前卫线”和“后卫线”。冰壶掷出后,如果未进前卫线或越过后卫线都视作无效,将被清出场外。
边线(side line):任何接触到边线的石球都被视为出局,应立即从场地中移开。
圆垒(house):冰道(sheet)两端各一,由数个同心圆所构成。
起滑架(hack):位于场地边缘与圆垒之间,球员在掷球时可借此将腿后蹬而向前。
圆心线(tee line):掷球时,若石球已通过掷球区的圆心线,则不可再重掷。石球掷出后,己方的刷冰员可在石球通过标的区的圆心线之前进行刷冰;之后,则对方将有主权进行刷冰,以使球离开圆心。
栏线(hog line):掷球时,球员必须在掷球区的栏线之前将球离手。掷球后,若石球未完全通过标的区的栏线便停止,则此球视为出局。但若曾与在局中的球发生碰撞,则该球无须完全通过栏线。[2]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于1995年引进冰壶运动,并由日本和加拿大冰壶专家先后举办了培训班,并提供了相关的器材和技术资料。
2000年,中国第一支冰壶队——哈尔滨市队成立。
2003年,第一支国字号队伍诞生,同年,中国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自此,世界冰壶赛场才有了中国运动员的身影。
中国女子冰壶队成立于2003年,虽然成立时间短,但中国冰壶的姑娘们在短短五六年间就跻身世界强队行列,中国冰壶人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2006年,中国女队获得世锦赛第五名的好成绩。
2008年在加拿大弗农举行的世锦赛上,中国姑娘曾两度击败冰壶“梦之队”加拿大队,获得亚军,而男队随后在美国北达科他州举行的男子世锦赛上夺得第四名,同样创造历史最佳战绩。
2009年3月29日,女子冰壶世锦赛在韩国江陵闭幕,中国女子冰壶队战胜瑞典对手获得金牌,收获了第一个世界A级赛事冠军。
冰壶注重技巧,对体能没有过多要求,更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也在吸引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3]
握法
冰壶石不光是用手握的,也不光是握在掌心深处,还需要手指与手掌的密切配合。用力的手指握紧冰壶石控制好持续投石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投石时有大旋转和小旋转技巧。
投掷方法
- 运动员蹲下身子并作成将身体坐在腿肚子上的姿势,伸直骼膊把冰壶石轻松地放在自己的前方。垂直肩膀、伸直骼膊、靠拢膝盖、端正身体。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控制好平衡时非常重要的。
- 在将冰壶石向前稍微移动的同时开始投石。在作投石动作之前,要先把躯干部分抬起。
- 保持好伸直的骼膊与垂直的肩膀,关键是在抬起躯干的时候。其余只要掌握好冰壶石的握法与自我控制,并以正确的姿势投出冰壶石便不会失误。
- 冰壶石是由肩膀用力而投出去的。靠伸直的肩膀前后摇摆来调节投石的距离。重要的是要控制好小横步,实际就是脚的转弯度。作投石运动时保持好重心也是非常重要因素之。把身体的重心移到右侧稍微弯曲的脚上,用左脚来控制并掌握平衡。
- 把冰壶石提到自己的前方,伸直胳膊然后把脚慢慢地移到冰壶石的后方。因为身体的重心要从后脚移到向前弯曲的前脚上,所以要掌握好平衡。也可以借助刷子的手来调节平衡。
- 投石运动员把冰壶石充分地提到自己的前方,又脚伸直至后方并将身体向前移动。使肩膀垂直于帮助调节平衡的刷子是非常重要的。投出石的瞬间,前胸落到膝盖的内侧,冰壶石脱手而出,飞向目的地。这时身体完全保持平衡,甚至不用刷子来支撑。
- 投石结束后,身体伸展到最低、最远的程度,到最后的一个动作完成为止肩膀保持垂直,骼膊也要伸出去。为了不养成坏习惯,投出冰壶石后使身体保持最低的姿势,直到投石结束为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