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 |
中文名: 冰山理論 初次產生時間: 1895年 海明威的看法: 簡約的藝術 最早來源: 西方文學 |
冰山理論:是薩提亞家庭治療中的重要理論,實際上是一個隱喻,它指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冰山。包括行為、應對方式、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七個層次。[1]
目錄
簡介
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羅伊爾合作發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也就傳布於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他認為人的心理分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斷、價值觀等組成,本我是人的各種欲望,自我介於超我和本我之間,協調本我和超我,既不能違反社會道德約束又不能太壓抑.與超我、自我、本我,相對應的是他對人的心理結構的劃分,基於這種劃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於無意識的,而這絕大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人的發展和行為,包括戰爭、法西斯,人跟人之間的惡劣的爭鬥,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於對人的無意識的研究,這點也受到了後來人的批評。
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領域將"冰山理論"提出並加以應用,"冰山理論"才得以廣為流傳!
詳情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後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則"。他以"冰山"為喻,認為作者只應描寫"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應該通過文本的提示讓讀者去想像補充。 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學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謂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謂的"八分之七"。前兩者是具體可見的,後兩者是寓於前兩者之中的。
"冰山理論"有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是簡約的藝術。即刪掉小說中一切可有可無的東西,以少勝多,象中國水墨畫技巧,計白當黑,不要鋪陳,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國學者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一文中認為,這種簡約在語言上表現為刪掉了小說中幾乎所有的解釋、探討,甚至議論;砍掉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剝下了亨利·詹姆斯時代句子長、形容詞多得要命的華麗外衣:"他以誰也不曾有過的勇氣把英語中附着於文學的亂毛剪了個乾淨。"這些英語文學的亂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詞。形容詞過多是十九世紀末以亨利·詹姆斯為代表的小說家帶給英語文學的一大災難。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貴婦人的畫像》充斥了長句子和多重修飾,"你不憋足一口長氣是讀不完一個句子的,好比一長列貨車,站在它面前望不到盡頭"(董衡巽語)。這絕對是學者型的文風。而海明威18歲就去打仗,根本沒有機會進行科班訓練,打過仗當了美國一家報紙駐歐洲的記者,寫文章和報道要用電報發回國,語言必須簡明,於是形成了一種所謂的"電報體風格",極少用修飾語,極少用形容詞。可以說文學史上有一類作家是敵視形容詞的。法國大文豪伏爾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詞是名詞的敵人。"他似乎在說只有名詞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詞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內質,所以是名詞的敵人。
其二,小說家馬原認為"冰山理論"的更內在的質素可以概括為"經驗省略"。他指出開始許多評論家把海明威的省略與傳統的留空白理論等同起來,以為這是一種含蓄手法的運用,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是一個大的失誤。傳統的省略方法很類似於刪節號的作用,它省略的是情味和韻致;而海明威省略的則是完全不同質的東西--實體經驗。馬原以《永別了武器》中曾被海明威改寫了三十九遍(在另一處海明威又說是四十遍)的結尾為例:
我往房門走去。
"你現在不可以進來。"一個護士說。
"不,我可以的。"我說。
"目前你還不可以進來。"
"你出去。"我說。"那位也出去。"
"在此之前作者沒告訴我們房間裡有幾位護士,這段文字也沒交代,可是我們馬上知道了這間停着'我'情人(卡薩玲)屍體的房子裡有兩位護士。'我'的對話沒有絲毫失態之處,可是我們也從這段文字里知道了'我'的失常變態。""這些語調上的變化其實在上邊文本中全無提示,作者也沒有用敘述的方式告訴我們關於主人公'我'的任何情緒變化,然而我們都知道了。作者利用了人所共有的感知方式及其規律,他知道大家都知道的東西你不說大家也會知道這個道理,他就不說大家都知道的東西,結果大家還是都知道了。這樣做除了因省略掉一些東西而縮短了篇幅外,由這種省略還產生了完全出人意料的新的審美方法,以作用於(閱讀)對象心理為根本目標的方法。"(馬原《小說》)
海明威省略的其實是我們憑經驗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這種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讀者的經驗參與,使讀者覺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經驗能力。在這個意義上,海明威等於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裡讓讀者自己憑經驗去填充。而以往的小說家如果是現實主義者就把什麼都告訴你,喋喋不休,不厭其煩,不留空白;如果是浪漫主義者就拚命調動讀者的情緒,拚命煽情。海明威也在調動,他調動的則象馬原所說,是經驗。這肯定是一種新的小說美學。怎樣深入闡發它的美學層次的內容還需要繼續思考。但我們起碼可以說,這種"經驗省略"涉及的決不僅僅是個"簡潔"的問題,它還關涉着對世界的認知與呈示問題,關涉着小說家對生活中的情境和境遇的傳達方式問題,從中有可能生成一種小說的情境美學。
物流冰山理論
物流成本冰山理論由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西澤修教授提出,是指當人們讀財務報表時,只注意到企業公布的財務統計數據中的物流費用,而這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有相當數量的物流費用是不可見的。
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們所能看見的向外支付的物流費用好比冰山的一角,而大量的是人們所看不到的沉在水下的企業內部消耗的物流費用,當水下的物流內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將各種問題掩蓋起來。這種現象只有大力削減庫存,才能將問題暴露並使之得到解決。這就是物流成本的冰山理論。
參考來源
- ↑ 孩子遭遇挫折,安慰沒有用?「冰山理論」幫你知因曉法,助孩子破冰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