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理論學派
決策理論學派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目錄
名詞解釋
決策理論學派是以社會系統論為基礎,吸收了行為科學.系統論的觀點,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統籌學的方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
決策理論學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管理學派。
決策理論學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跨國公司不斷地發展,這種企業不僅經濟規模龐大,而且管理十分複雜。同時,這些大企業的經營活動範圍超越了國界,使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面臨着更加動盪不安和難以預料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整體的活動進行統一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決策理論學派如何對組織活動進行統一管理的研究從兩個方面展開:其中一個就是以西蒙為代表的決策理論。它繼承了巴納德的社會組織理論,着重研究為了達到既定目標所應採取的組織活動過程和方法。
決策理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決策理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獲197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赫伯特·西蒙。西蒙雖然是決策學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許多思想是從巴納德中吸取來的,他發展了巴納德的社會系統學派,並提出了決策理論,建立了決策理論學派,形成了一門有關決策過程、準則、類型及方法的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著作有《管理行為》、《組織》、《管理決策的新科學》等。
詹姆斯·馬奇(James G.March,1916-),1953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在卡耐基工藝學院任教。1964年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社會科學學院的首任院長,1970年成為斯坦福大學的管理學教授。
決策理論學派的理論要點
一、決策貫穿管理的全過程,決策是管理的核心。西蒙指出組織中經理人員的重要職能就是作決策。他認為,任何作業開始之前都要先做決策,制定計劃就是決策,組織、領導和控制也都離不開決策。
二、系統闡述了決策原理。西蒙對決策的程序、準則、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的異同及其決策技術等作了分析。西蒙提出決策過程包括4個階段:
搜集情況階段;
擬定計劃階段;
選定計劃階段;
評價計劃階段。
這四個階段中的每一個階段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
三、在決策標準上,用「令人滿意」的準則代替「最優化」準則。以往的管理學家往往把人看成是以「絕對的理性」為指導,按最優化準則行動的理性人。西蒙認為事實上這是做不到的,應該用「管理人」假設代替「理性人」假設,「管理人」不考慮一切可能的複雜情況,只考慮與問題有關的情況,採用「令人滿意」的決策準則,從而可以做出令人滿意的決策。
四、一個組織的決策根據其活動是否反覆出現可分為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決策。經常性的活動的決策應程序化以降低決策過程的成本,只有非經常性的活動,才需要進行非程序化的決策。
參考文獻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搜狐,2017-03-27
- ↑ 中國漢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