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边与烘烤边现象
冷凝边与烘烤边现象当岩体规模较小时(如浅成岩),由于所携带的热能有限,其与围岩之间很难发生明显的同化混染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一般只能出现较明显的冷凝边与烘烤边现象。所谓冷凝边是指岩体在靠近围岩的边缘上,由于受冷的围岩的影响而快速冷却所形成的结晶程度较差的边缘带。[1]
目录
基本内容
通常,冷凝边在颜色上与岩体的主体略有差异,但主要还是表现为结晶颗粒显著变小,甚至为隐晶质一玻璃质,有些浅成岩的冷凝边上可见气孔构造。烘烤边则是指围岩受高温岩体的烘烤影响而形成的边缘接触带。一般主要表现为烘烤边的颜色与围岩主体有明显差异,常与高温氧化及微弱的变质有关。
在火山岩地区工作的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是,火山岩不仅要研究层状的火山岩系,而且还要注意研究侵入状的地质体,尤其是最常见的一些外貌酷似熔岩的次火山岩体,次火山岩的鉴别与研究之所以引起地质工作者广泛的重视,是由于这一问题在火山岩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火山岩区只有将次火山岩区别出来,了解其分布与产状,才能正确地解决火山层的层序、旋回和厚度。同时也有助子反映火山岩区的区域构造与火山构造,如果把次火山岩误认为火山岩,那么就无法查明和解决这些基础地质问题。更重要的是,不少矿床与一定的次火山岩有关。例如宁芜地区的“玢岩铁矿”实质上是与次火山岩——火山活动第二旋回末期的辉长闪长玢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密切相关的一套互有联系的矿床组合。所以,有些地区次火山岩是个重要的找矿指示,它对于阐明火山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