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淨明道院轉運殿內景原圖鏈接來自 國學網 的圖片

淨明道,全稱「淨明忠孝道」,是一個南宋時期在南昌西山興起的道教派別,發端於晉朝北宋以來的許遜信仰,託辭為許遜所創,興盛於元、明,是道教歷史上七大派別(一說八大派別)之一,主要典籍有《淨明忠孝全書》。得到元明兩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稱讚,被譽為仙家之「最正者」。同時,為應對北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南方的道教流派逐漸歸於正一道。淨明道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閭山道[1]

目錄

思想

淨明道的特點是以道教融會儒、釋,倡導三教合一,繼承道家關於「」的學說和「滌除玄覽」的理論,吸收儒家的倫理觀念和佛教的「普渡眾生」之說,將「忠孝」作為修道的重要門徑[2]。淨明道認為「以本心淨明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為貴」,才能合乎「中黃八極天心」,達於「無上清虛之境」。

發展

據傳許遜曾仕晉為四川旌陽令,後辭官從蘭公、諶母,於是通曉道法,授「度人淨明大法」,傳度弟子五百餘人,淨明之道於是傳行於世。

南宋淨明道創始人為玉隆萬壽宮道士周真公、何真公等(或以為周真公、何真公為同一人),受許遜顯靈,感召,聚五百弟子創派,後失傳。元朝初年由西山道士劉玉(1257年~1308年)重建,劉玉自稱數遇許遜等仙,降授淨明道要。又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遇西山道士胡惠超,告知「淨明大教將興,當出八百弟子,汝為之師」,劉玉遂「開闡大教,誘誨後學」,弘揚淨明道法(《西山隱士玉真劉先生傳》)。提倡以老子為宗,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主要內容。

白玉蟾《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一以淨明道為靈寶派旁門,南宋淨明道(尤其淨明院周方文教團)也將其道法總稱為「靈寶大法」。

元代胡惠超編撰《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傳》,對淨明道的信仰體系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將淨明道推崇的歷史人物歸為西山十二真君,分別為:許遜、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勛、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

視頻

淨明道 相關視頻

淨明道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