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凝和庙
圖片來自去那兒旅行

凝和庙,俗称“云神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6号,是清代故宫外八庙之一,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历史

凝和庙始建于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用来祭祀云神,所以俗称“云神庙”。凝和庙和北长街昭显庙(祀奉雷神)都是雍正七年(1729年)决定兴建的。由于当时龙神(雨神庙,即时应宫)、风伯(风神庙,即宣仁庙)各自均已有庙,惟雷师、云师尚没有专祠,所以命仿照时应宫、宣仁庙的规制分别建庙。凝和庙有清朝雍正帝御题 “兴泽昭彩”额。[1]

清朝时,凝和庙因为靠近紫禁城,所以常有进京官员在此住宿。中华民国时期,凝和庙改为学校,是“北平市第四十三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改称“向阳小学”,现为“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小学”。凝和庙还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2]

建筑

根据乾隆《京城全图》以及现场调查,凝和庙坐北朝南,四周有庙墙,主要建筑有:

  • 牌楼:庙墙南端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已无考)。已无存。
  • 影壁:进入东、西牌楼,南侧有影壁一座,北侧为庙门。这座大影壁为琉璃砖砌成,上覆琉璃瓦顶,长22.9米,厚0.95米,下方有石制须弥座。已无存。
  • 庙门:位于影壁以北,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6.8米),进深6.6米。明间前后开有石券门,次间有石雕券窗,歇山顶大脊,顶覆黄琉璃瓦绿剪边,单昂三踩斗栱。室内为五架梁,单翘斗拱,彻上明造。
  • 献殿:庙门以北为献殿。面阔三间(10.9米),进深6米,硬山式大脊,黑琉璃瓦绿剪边,单昂三踩斗栱,平身科四攒,山面六攒,旋子彩画,障日板开有云形门窗洞。献殿两侧有内墙,并且向北延伸至后寝殿。内墙南部的东西两侧各开有一座随墙门,内墙东西外侧各有一座细长的跨院,跨院内各有寮房九间。内墙以及东、西寮房已经拆除。
    • 钟楼、鼓楼:庙门以北的东西两侧为钟楼和鼓楼。钟楼、鼓楼平面呈方形,每边长4.6米,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1972年拆除。
  • 享殿:位于献殿以北。面阔三间(14.4米),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重昂五踩斗拱,和玺彩画是后代改绘而成,六抹菱花隔扇,室内井口天花。殿前的石阶中间设有雕龙丹陛。
  • 寝殿:位于享殿以北。面阔五间(18.4米),进深8.5米,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三踩单昂斗拱,室内井口天花。
  • 东、西朵殿:位于寝殿前的东、西两侧。均为面阔三间(10米),进深6.4米,大式硬山过垄脊,灰筒瓦。
  • 庙街门:坐东朝西,面朝北池子大街,是后来改建而成。

庙门、献殿、享殿、寝殿、东、西朵殿均经过重新修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