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凝滯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凝滯漢語詞語,拼音為níng zhì,意思是拘泥粘滯停止 流動,猶困阻。指疑難聚結。出自《楚辭·漁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凝滯 [1]

外文名稱 stagnate

讀音 níngzhì

相關文獻 《楚辭·漁父》

拼音

凝滯:níng zhì

基本解釋=

凝滯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停留不動;不靈活 目光凝滯 淹回水而凝滯。

出處與詳解

1、[stagnate]拘泥;粘滯;停止流動。

①《楚辭·漁父》:"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②南朝 梁 江淹 《別賦》:"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于山側。"

③ 隋唐前《天隱子》:"遂我自然,勿為邪見所凝滯,則成功矣。"

④唐 李邕 《鶻賦》:"彼俊異之英決,豈凝滯於嫌猜?"

⑤宋太宗《逍遙詠注》:"聖人之御理也,不凝滯於物,不封執於教。"

⑥宋陳善《捫虱新話·劉道原能自攻其過》:"況古非今,不達時變,凝滯少斷,勞而無功。"

⑦元 劉塤 《隱居通議·理學一》:"自是磊磊落落,軒豁呈露,無秋毫凝滯。"

⑧《續資治通鑑·宋太祖開寶五年》:" 從信嘗游楚泗間,見糧運停阻者,良由舟人乏食,日曆州縣勘給,故多凝滯。"

⑨《楚辭·屈原·涉江》:淹回水而凝滯。

2、猶困阻。指疑難。

①《南史·謝靈運傳》:" 幾卿詳悉故實,僕射徐勉每有凝滯,多詢訪之。"

②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積年凝滯,豁然霧解。"

③唐 劉知幾 《史通·論贊》:"夫論者所以辯疑惑,釋凝滯。"

3、聚結。

①《淮南子·俶真訓》:"今夫冶工之鑄器,金踴躍於爐中,必有波溢而播棄者,其中地而凝滯,亦有以象於物者矣。"

②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順逆》:"咎及於金,則鑄化凝滯,凍堅不成。"

③ 明 馮夢龍 《醒世恆言·吳衙內鄰舟赴約》:"大抵此症,起於飲食失調,兼之水土不伏,食積於小腹之中,凝滯不消。"

④楊朔 《風暴》:"百姓都不做聲,眼睛直盯着喪門神 ,面部凝滯着不可捉摸的表情:恐怖?憤怒?仇恨?"

哲學

道家鑄造並掌握有一把能夠打開延年益壽甚至能"得道登仙"之門的"金鑰匙",這便是指道家修持者們必須天天誦念、時時持行的《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用通俗的話來解釋經名,就是:"太上老君"教導世人要經常保持清靜的心性。從字面上解釋,"清",水澄澈之意,與"濁"相對。

《詩·鄭風·溱洧》:"溱與洧,瀏其清矣。"《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又,純潔無穢,明鑑不雜。

《苟子·解蔽》:"凡觀物有疑,中心不定,則外物不清。"

《淮南子·精神訓》:"耳目清,聽視達,謂之明。"

《本際經》:"無染無穢,是名清淨。"《戰國策·齊四》:"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靜",古文"夠",《韻會》通作靖,亦通作靚,亦通作諍。

又《韻會·正韻》音淨義同。(見《康熙字典》)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本字作"諍",注作"靜"。意即心地寧靜、不受外物干擾,安定不煩。"清"與"靜"組合成為理念詞語,便形了一個涵蘊豐湛的哲理範疇。其中便包含着"神"與"心" 、"心"與"物" 、"性"與"情" 、"清"與"濁" 、"淨"與"毒" 、"靜"與"欲" 、"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鬥爭;能夠以"神" (指人身中之神)制"心"、以"心"制"物"、以"性"制"情"、以"清"制"濁"、以"淨"制"毒"、以"靜"制"欲"、以"善"制"惡",也便能夠從矛盾紛擾、功利束縛中解脫出來,達到常清常靜,與"道"合真的境界。

考,"清靜"一說,在我國古籍哲著中最早見之於《老子》,如: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①

致虛極,守靜篤。②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③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④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⑤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老子提出:"清靜"是世人修身處世的準則。"清靜"可以消除渾濁,可以戰勝燥熱,可以遣除貪慾,可以避免煩擾之事;進而使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老子的"清靜"之說,為後世建樹了修身處世規範,同時也是為後人開拓了一條保健心身、益壽延年的通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