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的向日葵:余光中散文
凡·高的向日葵:余光中散文 |
《余光中散文(凡·高的向日葵名家散文典藏)》由余光中所著,《余光中散文(凡·高的向日葵名家散文典藏)》屬「名家散文·青春讀本」叢書之一,約12萬字,精選了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經典作品。不論遊記寫景,還是狀物抒情,或是敘事說理,都純真透徹,可見其誠摯的襟懷和嚴謹的作風,適合青少年閱讀。
目錄
基本內容
內容簡介
散文是一切文學類別里對於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類:譬如選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裝。散文家無所依憑,只有憑自己的本色。《余光中散文(凡·高的向日葵名家散文典藏)》由余光中所著,本書收錄了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大量散文佳作。這些作品風格獨特,自成一派,行文流暢,文筆精妙,較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文學水平與藝術素養。讀來令人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圖書目錄
抒情散文
石城之行
南太基
丹佛城
聽聽那冷雨
高速的聯想
花鳥
我的四個假想敵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黃繩系腕
橋跨黃金城
黃河一掬
誰能叫世界停止三秒?
拜冰之旅
失帽記
雁山甌水
西湖懷古
故國神遊
知性散文
猛虎和薔薇
書齋·書災
沒有人是一個島
凡·高的向日葵
自豪與自幸
面目何足較
天方飛毯原來是地圖
粉絲與知音
不朽與成名
長未必大,短未必淺
小品文
論天亡
朋友四型
幽默的境界
茱萸之謎
沙田山居
夜讀叔本華
憑一張地圖
娓娓與喋喋
三訪倫敦
另有離愁
開你的大頭會
戲孔三題
文摘
石城之行
一九五七年的雪佛蘭小汽車以每小時七十英里的高速在愛荷華的大平原上疾駛。北緯四十二度的深秋,正午的太陽以四十餘度的斜角在南方的藍空滾着銅環,而金黃色的光波溢進玻璃窗來,撫我新剃過的臉。我深深地飲着飄過草香的空氣,讓北美成熟的秋注滿我多東方回憶的肺葉。是的,這是深秋,亦即北佬們所謂的「小陽春」(Indian Summer),下半年中最值得留戀的好天氣。不久寒流將從北極掠過加拿大的平原南侵,那便是戴皮帽,穿皮衣,着長統靴子在雪中掙扎的日子了。而此刻,太陽正凝望平原上做着金色夢的玉蜀黍們;奇蹟似的,成群的燕子在晴空中呢喃地飛逐,老鷹自地平線升起,在遠空打着圈子,覬覦人家白色柵欄里的雛雞,或者是安格爾教授告訴我的,草叢裡的野鼠。正是萬聖節之次日,家家廊上都裝飾着畫成人面的空南瓜皮。排着禾墩的空田盡處,伸展着一片片緩緩起伏的黃艷艷的陽光,我真想請安格爾教授把車停在路邊,讓我去那上面狂奔,亂嚷,打幾個滾,最後便仰臥在上面曬太陽,睡一個童話式的午睡。真的,十年了,我一直想在草原的大搖籃上睡覺。我一直羨慕塞拉的名畫《星期日午後的大碗島》中懶洋洋地斜靠在草地上幻想的法國紳士,羨慕以抒情詩的節奏跳跳蹦蹦於其上的那個紅衣小女孩。我更羨慕鮑羅丁在音樂中展露的那種廣闊,那種柔和而奢侈的安全感。然而東方人畢竟是東方人。我自然沒有把這思想告訴安格爾教授。
東方人確實是東方人。喏,就以坐在我左邊的安格爾先生來說,他今年已經五十開外,出版過一本小說和六本詩集,做過哈佛大學的教授,且是兩個女兒的爸爸了;而他,戴着灰格白底的鴨舌小帽,穿套頭的毛線衣、磨得發白的藍色工作褲和(在中國只有中學生才穿的)球鞋。比起他來,我是「紳士」得多了,眼鏡,領帶,皮大衣,筆挺的西裝褲加上光亮的黑皮鞋,使我覺得自己不像是他的學生。從反光鏡中,我不時瞥見后座的安格爾太太、莎拉和小花狗克麗絲。看上去,安格爾太太也有五十多歲了。莎拉是安格爾的小女兒,十五歲左右,面貌酷似爸爸——淡金色的發自在地垂落在頸後,細直的鼻子微微翹起,止於鼻尖,形成她頑皮的焦點,而臉上,美國小女孩常有的雀斑是免不了的。後排一律是女性,小花狗克麗絲也不例外。她大概很少看見東方人,幾度跳到前座來和我擠在一起,斜昂着頭打量我,且以冰冷的鼻尖觸我的頸背。
昨夜安格爾教授打電話給我,約我今天中午去「郊外」一游。當時我也不知道他所謂的「郊外」是指何處,自然答應了下來。而現在,我們在平而直的公路上疾駛了一個多小時,他們還沒有停車的意思。自然,老師邀你出遊,那是不好拒絕的。我在「受寵」之餘,心裡仍不免懷着鬼胎,正覺「驚」多於「寵」。他們所謂請客,往往只是吃不飽的「點心」。正如我上次在他們家中經驗過的一樣——兩片麵包,一塊牛油,一盤番茄湯,幾塊餅乾。那晚回到宿舍「四方城」中,已是十一點半,要去吃自助餐已經太遲,結果只飲了一杯冰牛奶,餓了一夜。
「保羅,」安格爾太太終於開口了,「我們去安娜摩莎(Anamosa)吃午飯吧。我好久沒去看瑪麗了。」
「哦,我們還是直接去石城好些。」
「石城」(Stone City)?這地名好熟!我一定在哪兒聽過,或是看過這名字。只是現在它已漏出我的記憶之網。
「哦,保羅,又不遠,順便彎一彎不行嗎?」安格爾太太堅持着。
「O please,Daddy!」莎拉在想念她的好朋友琳達。
安格爾教授OK了一聲,把車轉向右方的碎石子路。他的愛女兒是有名的。他曾經為兩個女兒寫了一百首十四行詩,出版了一個單行本《美國的孩子》(American Child)。莎拉愛馬,他以一百五十元買了一匹小白馬。莎拉要騎馬參加愛荷華大學「校友回校大遊行」,父親巴巴地去二十英里外的俄林(Olin)借來一輛拖車,把小白馬載在拖車上,運去遊行的廣場,因為公路上是不准騎馬的。可是父母老後,女兒是一定分居的。老人院的門前,經常可以看見坐在靠椅上無聊地曬着太陽的老人。這景象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我曾看見一位七十五歲(一說已八十)步態蹣跚的老工匠獨住在一座頗大的空屋中,因而才了解弗羅斯特(Robert Frost)《老人的冬夜》一詩的淒涼意境。
不過那次的遊行是很有趣味的。平時人口僅及二萬八千的愛荷華城。當晚竟擠滿了五萬以上的觀眾——有的自西達拉匹茲(Cedar Rapids)趕來,有的甚至來自三百英里外的芝加哥。數英里長的遊行行列,包括競選廣告車,賽美花車,老人隊,雙人腳踏車隊,單輪腳踏車隊。密西西比河上的古畫舫,開闢西部時用的老火車,以及四馬拉的舊馬車,最精彩的是老爺車隊,愛荷華州一九二。年以前的小汽車全部都出動了。一時街上火車尖叫,汽船鳴笛,古車蹣跚而行,給人一種時間的錯覺。百人左右的大樂隊間隔數十丈便出現一組,領先的女孩子,在華氏四十幾度的寒夜穿着短褲,精神抖擻地舞着指揮杖,踏着步子。最動人的一隊是「蘇格蘭高地樂隊」(The Scottish Highlanders),不但陣容壯大,色彩華麗,音樂也最悠揚。一時你只見花裙和流蘇飄動,鼓號和風笛齊鳴,那嘹亮的笛聲在空中迴蕩又迴蕩,使你悵然想起司各特的傳奇和彭斯的民歌。
汽車在一個小鎮的巷口停了下來,我從古代的光榮夢中醒來。向一隻小花狗吠聲的方向望去,一座小平房中走出來一對老年的夫妻歡迎客人。等到大家在客廳坐定後,安格爾教授遂將我介紹給鮑爾先生及太太。鮑爾先生頭髮已經花白,望上去有五十七八的年紀,以皺紋裝飾成的微笑中有一影古遠的憂鬱,有別於一般面有得色、頤有餘肉的典型美國人。他聽安格爾教授說我來自台灣,眼中的淺藍色立刻增加了光輝。他說二十年前曾去過中國,在廣州住過三年多;接着他講了幾句迄今猶能追憶的廣東話,他的目光停在虛空里,顯然是陷入往事中了。在地球的反面,在異國的深秋的下午,一位碧瞳的老人竟向我娓娓而談中國,流浪者的鄉愁是很重很重了。我回想起在香港的一段日子,那時母親尚健在……
P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