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凡爾賽體系

凡爾賽體系英語:Versailles system)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基於以《凡爾賽條約》為代表的一系列條約與協定形成的國際關係體系[1]

這一體系最初建構於協約國與同盟國在巴黎和會上簽訂的一系列和約的基礎之上。其中的一些理念,如民族自決原則及組建國際聯盟等,則源自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此前於1917年提出的十四點和平原則。這些條約重新劃定了歐洲及近東地區的國界,對德國戰前擁有的殖民地重新進行分配,並對德國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土耳其等戰敗國進行了包括裁軍、賠款及懲治戰爭罪行在內的一系列處置。此外,在戰間期對於維繫體系有重大影響的國際聯盟也是基於這些條約建立的。後來這一體系經由《洛桑條約》及華盛頓會議上與會國家所簽訂的一系列協定與條約得到進一步完善,近東地區及遠東地區的局勢由此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較為穩定。這些條約與協定共同安排了戰後世界的秩序,而戰間期國際政治事件也大多與它們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戰後初期,歐洲各國間仍是存在大量的矛盾與衝突,尤以德法兩國間的鬥爭為甚。占領魯爾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到了20年代中期,歐洲大陸的秩序開始得到重建,歐洲國家也由此進入繁榮時期。道威斯計劃與《洛迦諾公約》是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兩項外交成就。國際聯盟也在這時迎來了黃金時代。而後各國又在尋求實現持久和平方面進一步做出努力並取得一定進展,其中包括西方大國於1928年簽訂的《非戰公約》以及1930年通過的楊格計劃。

但到了30年代初,凡爾賽體系開始受到經濟與政治兩方面的衝擊。1929年10月自美國興起的大蕭條,一方面重創了各國經濟,打破各國此前在賠款及戰債問題上所做出的安排,另一方面加速了納粹黨的崛起。1931年,陷於經濟危機之中的日本在中國東北引起了九一八事變。雖然國聯試圖通過調解的方式處理這場危機,但調解最終仍是以失敗收場。九一八事變一方面瓦解了華盛頓會議對於遠東秩序的安排,另一方面使國聯的威信受到了重創。而1932年開始的世界裁軍大會最終也以失敗收場。協約國沒有執行其在《凡爾賽條約》中所許諾的裁軍。德國也由此得到了重整軍備的藉口。

納粹黨的掌權導致歐洲大陸的外交格局發生劇變。德國在希特勒上台後衝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重整軍備,並違背《洛迦諾公約》中萊茵蘭重軍事化的規定。意大利也在此時侵占了阿比西尼亞。這幾個事件給凡爾賽體系帶來了較大的傷害。而此時,世界其他地區的時局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遠東,中日之間的戰爭於1937年全面爆發。而歐洲此時也在一步步走向戰爭。1937年,由德日意三國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初步形成。德國也在1938年完成了德奧合併,並占領了處在德捷邊境附近的蘇台德區。儘管英法等國試圖通過綏靖政策來阻止全面戰爭的爆發,但這並沒有使德國停下侵略的腳步。1939年,德國在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2]不久,發起了對波蘭的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凡爾賽體系至此徹底終結。

條約體系的初步建立

1919年1月18日,來自27個國家的代表齊聚巴黎召開巴黎和會。各個國家的代表在會議中權力依在戰爭中的角色各有不同,其中美英法意「四巨頭」是此次會議的主導力量。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對於戰敗國(特別是德國)的處置以及籌建國際聯盟。巴黎和會最終於1920年1月21日閉幕。

本次會議中擬定的和約,雖然戰敗國能對其提出書面意見,但整體而言是由戰勝國強加於戰敗國的,並不是平等談判而得,其所達成的是所謂「強制的和平」。最終簽訂的一系列條約也與十四點和平原則多有出入,比如《聖日耳曼條約》中禁止德奧合併這一條款即違背了民族自決原則。而《凡爾賽條約》中將德國在山東特權轉交給日本的條款,侵犯了戰勝國中國的利益,導致中國代表沒有在該條約上簽字。對於土耳其過於嚴苛的《色佛爾條約》最終也並沒有帶來近東地區的和平。以上述兩點為代表的不合理條款導致這些條約產生了遺留問題。

視頻

凡爾賽體系 相關視頻

0211歷史 凡爾賽體系的建立-鄭雯心
《世界歷史》 第78集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