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兒的割禮(漠風)
作品欣賞
凱撒兒的割禮
凱撒兒長得很帥氣,他是一位六歲的維吾爾男孩。在親友們為他舉行的割禮慶祝儀式上,他跳着歡快的麥西來甫,有一群小男孩、小女孩圍繞着他邊唱邊跳,好像大家在過一場盛大的節日。
按照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男孩6~12歲時須舉行割禮,即割去男孩生殖器過長的包皮,從此就可免於包莖中蓄積污穢而便於清洗。如今在新疆不僅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實行割禮,就連在新疆生活的漢民族也有不少人接受了割包皮這一習俗,人們普通認為割包皮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凱撒兒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平時在家裡喜歡玩車,不久前他已經做了包皮手術,慶賀儀式是在他完全康復之後。他的母親是我的同事,當她送來請柬時,只說了一句:「我們的凱撒兒已經長大了,歡迎您參加他的割禮慶宴!」。我感到很新鮮,與其接受這一邀請,不如說我很想了解這一民族習俗。
維吾爾人稱割禮為「遜奈提」或「海提那」。將割禮儀式稱為「遜奈提托儀」或「海提那托儀」。割禮原為阿拉伯半島古代居民的習俗。根據阿伊莎所傳的一段聖訓說,先知穆罕默德認為屬於人類賦性的有10件大事,即剪髭鬚、割包皮、用牙刷、嗆鼻、剪指甲、洗趾節、拔腋毛、剃陰毛、節約用水和漱口。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中國的回民族習俗,總覺得信仰伊斯蘭教很講究衛生,有些好習慣值得倡導,譬如信伊斯蘭教的人從來不吃也不賣死去的牲畜肉,所以上清真飯館吃飯就讓人感到很放心。對於割禮,新疆所有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都很重視,而維吾爾族更把割禮看作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要舉行割禮儀式。
凱撒兒的割禮慶宴儀式是在晚上,烏魯木齊春天的積雪還沒完全融化,國際大巴扎賽達爾宴會廳卻像春天般溫暖,被凱撒兒父母邀請的賓朋像過節一樣,大家滿臉笑容,互致問候。凱撒兒的父母更是滿臉喜色,他們與重要親屬身着盛裝分成男女兩排,站在宴會廳門口以迎接親友。整個宴會廳賓朋滿座,金碧輝煌,凡來參加宴會慶典的朋友被一一引導到指定的位置,秩序井然。凱撒兒一直不忘自己主角地位,不住地揮動着自己的小手臂跳個不停。
客人坐定之後,主持人宣布宴會開始,小凱撒兒說着我聽不懂的維語,偶兒有幾個單詞我聽明白了,他說感謝父母的養育,感謝親戚朋友參加他的割禮慶典,希望大家吃好喝好。我忽然感覺他不像一個六歲的孩子,反而像一位成熟的成年人在演講。他把話講完時,剛開始與他一起跳舞的孩子們突然從樓上涌下到大廳,把凱撒兒圍在中間,有的把花環掛在他的脖子上,凱撒兒則顯得落落大方,好象有一種說不出的氣質。站在一旁的女賓給每一個孩子送一份禮物,孩子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鳥在雀躍飛翔。
客人早已開始吃飯了,剛開始上的乾果、水果已經撤下,首先上來的是涼菜,然後是饢、抓飯、薄皮包子、拉條子、手抓肉等主食及熱菜,客人邊吃邊欣賞凱撒兒與家人、親友的表演。孩子表演結束,下來就是照相,凱撒兒與父母站在後排的中間,前排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伯父母、叔父母等,最後他們一家又分別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相。總之,凱撒兒度過了他這一生最為光彩的一個晚上。一會兒,音樂再一次響起,這時,孩子們退出,開始由凱撒兒的父母與大家一起跳麥西來甫,凱撒的父母成了主角,接着就有人像獻哈達一樣,把圍巾圍在凱撒父母的脖子上,主人客人都顯得彬彬有禮,時而他們又把圍巾獻給跳舞的客人。
在客人們吃飽之後,酒也開始上來了,喝酒只要大家盡興就可以,沒有人勸酒,凱撒兒的父母肯定要給客人敬酒,但麥西來甫一直有人跳。中國的少數民族大都能歌善舞,維吾爾族也一樣,每次參加少數民族舉辦的活動,心情總感到很愉快。曾去過貴州的苗族村寨,也有同樣的感受。凱撒兒的割禮既是維吾爾小孩凱撒兒的幸福,也是參加割禮儀式所有賓客的快樂,其實我們都應該學會快樂。[1]
作者簡介
漠風,陝西神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