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门鳄
凯门鳄 |
凯门鳄是短吻鳄科凯门鳄属动物的统称,属于中小型鳄鱼,它们和短吻鳄有亲缘关系,是像蜥蜴一样的两栖肉食动物。凯门鳄咬力不如同等体型的真鳄属鳄鱼,它跟其他鳄鱼一样张开嘴的肌肉不发达,一个成年男子就可以轻易让它张不开嘴,鳄鱼猎人都依据这一弱点来捕捉凯门鳄。
凯门鳄生活在江河及其他水域的边缘。雌鳄筑巢产卵并护卵。卵硬壳。共2属:短吻鼍属(Caiman),包括宽吻凯门鳄(C. latirostris)、眼镜短吻鼍(C. crocodilus);南美鼍属(Paleosuchus),俗称光脸凯门鳄,包括锥吻南美鼍(P. trigonatus)及盾吻南美鼍(P. palpebrosus)两种。
目录
简介
凯门鳄属于鳄鱼家族,是拥有四足的爬行类动物。凯门鳄与美洲鳄鱼外表长得很像,尾巴又长又厚,末端尖细,鼻子细长。一般说来,凯门鳄比其他的鳄鱼小一些,平均身长4英尺到6英尺(1.2米到1.8米)。它们的身体布满了多骨的鳞边,颜色为黑色或褐色,还有一些浅色的斑记。
凯门鳄一般长1.2-2.1米。眼镜鳄最长的有2.7米,产于从墨西哥南方到巴西的热带地区。由于它们的眼睛中间有凸起的脊骨,像是片的眼镜架子一样,因此而得名。它们大量在水流缓慢而多泥底的水中繁殖。自从美国的密西西比短吻鳄受到法律保护以后,数量巨大的眼镜鳄被捕捉运往美国出卖。凯门鳄中体型最小的是两种平头凯门鳄。它们分布在亚马逊水流湍急而多石的河流中。由于头上眼镜鳄那样凸起的脊骨,所以叫平头凯门鳄。
凯门鳄这一属的动物在眼睛的前端有一横骨嵴,很像人戴的眼镜架,因此它们的英文名有眼镜鳄之称。普通凯门鳄体长最大可达250厘米,常见成体为150-200厘米,初孵幼鳄为20-25厘米。吻稍延长,端部略高起,吻长略大于吻基宽度。两眼眶前端有一发育很好的横骨嵴,形似眼镜架。上眼睑高起成瘤状。两颌有槽生锥形齿,不显露。较老的成体第一下颌齿与第四下颌齿一样,可突出上颌,后面齿长在一公共的齿槽内。下颌骨联合延伸到第四或第五齿水平面。后枕鳞由6-8块鳞片排列成2-3横排。项鳞4-5横排,前后紧密相靠,其中有2排或2排以上,每排含有4鳞,与背鳞相接。背鳞 18-19横排,每排8-10鳞。尾背前部有双列鬣鳞12-13对,后部具单列鬣鳞18-19个,尾下鳞环列。腹领由稍扩大的单横排鳞组成。腹鳞缺皮肤感官,20-24横排,前后排彼此略叠盖。仅趾间有蹼。背面呈橄榄绿色,头、体和尾上有无数深色斑,背和尾上有深棕色或黑色的横带纹,腹面呈纯米色或浅黄色。初孵小鳄颌部两侧有浅色斑,全长约35厘米时全部消失。
评价
凯门鳄有多个亚种,不同亚种分布地区不同:
(1)指名亚种C.c.crocodilus,广泛分布于奥里诺科河的排水区,委内瑞拉的南美大草原和从哥伦比亚经过巴西北面和玻利维亚东面到秘鲁的亚马逊排水区。
(2)中美亚种C.c.fuscus,分布于哥伦比亚的马格德林(Magdelena)河进入委内瑞拉西部的大西洋沿岸。
(3)太平洋亚种C.c.chiapasius,分布于墨西哥南部沿太平洋沿岸经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乌巴拉(Uruba)海湾,有些专家认为此亚种与中美亚种属同一亚种。
(4)窄吻亚种C.c.apaporiensis,与其他亚种有明显区别,吻部很窄,只分布于哥伦比亚的阿帕玻里斯河(Apaporis)上游的瀑布间,但窄吻形的渐变群能横穿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南美大草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