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腦中風
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硬化引起腦部血管破裂,導致顱內出血。雖然出血性腦中風在腦中風中佔較少比例,死亡率卻明顯較高。
出血性腦中風會根據出血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症狀,例如大腦淺層出血會出現頭痛、半側下肢或上肢無力;大腦中的枕葉出血則可能只有對側視野半盲等,如果出血的範圍太大時,病人會出現嗜睡,嚴重會有昏迷的情況。尤其出血部位在接近腦幹的橋腦時,容易波及到維持生命機能的腦幹,死亡率會大幅提升。
出血性腦中風多為手術治療,內科療法主要做為輔助用途,或病人無法手術時使用。出血性腦中風重在預防,一旦發生就算痊癒也會對腦部造成一定的損傷。[1]
目录
出血性腦中風分類
在臨床上可分為五類:一、高血壓性腦出血;二、顱內動脈瘤破裂合併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三、顱內動靜脈畸型合併腦出血;四、阻塞型中風合併腦出血;五、腦瘤合併出血。其中高血壓性腦出血佔了多數(約80%),因腦出血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症狀也不同,其出血位置分別為:
1.基底核佔60%。
2.大腦皮質下佔10%。
3.視丘佔10%~15%。
4.腦幹佔10%。
5.小腦佔10%。
出血性腦中風治療
治療主要達到降低腦壓為目的,包括藥物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以藥物控制血壓、矯正出血傾向、控制顱內壓等,適用對象如下:
1.對於出血量較小的病患,可以單獨使用內科治療就可以達到治療目標。
2.身體狀況不好、年紀太老等不適合手術的病患。
3.腦幹出血,無法手術的病患。
4.神經功能嚴重缺損或合併腦幹功能受損病患,其手術療效有限或術後仍可能成為植物人或死亡。[2]
出血性腦中風的成因
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破裂,在腦內形成血塊,壓迫到腦部組織而造成神經損傷。出血性腦中風發生原因很多,根據出血原因不同又可分成:
-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出血性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長時間高血壓,會使腦中的動脈血管壁變得脆弱,脆弱的血管一旦破裂,就會發生腦出血。
- 顱內動脈瘤破裂:以蜘蛛膜下腔出血居多。
- 腦血管動靜脈畸型:好發於年輕族群。
一般來說,腦出血主要是由高血壓所引發。當血管壁長期受到高壓血流的衝擊,會使血管壁變薄且彈性減弱。一旦有情緒激動、便秘、過度疲勞、激烈運動等使血壓突然飆升的情況時,硬化的血管便容易破裂出血。臨床表現上,病患會有突發性的頭痛欲裂、意識喪失、噁心嘔吐等病癥,甚至在短時間內呼吸、心臟停止而致死。
哪些人容易得到《出血性腦中風》?
- 45歲以上中老年族群,且男性多於女性。
- 長期抽菸、酗酒、身體勞累及情緒激動者。
-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 尿酸及血糖值偏高者。
- 習慣吃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甜食及含糖飲料者。
如何預防?
- 日常飲食應選擇清淡、低鹽低脂的食物,避免辛辣及攝取高油脂食物。
- 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果,適度補充水分,保持排便順暢。
- 避免情緒激動、緊張、暴怒和過度疲勞,維持血壓穩定。
- 平時應養成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及充足睡眠。
- 避免抽菸及酗酒,因菸酒易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
- 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因肥胖引發心血管疾病。
- 天冷時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故應特別注意身體保暖。[3]
出血性腦中風併發症
1.吸入性肺炎:腦中風病人因意識障礙,嘔吐,吞嚥困難, 可能併發吸入性肺炎,為了預防肺炎的發生,應定時為病人翻身拍背,臥床姿勢最好採取側臥或半俯臥。
2.褥瘡:由於腦中風病患大多喪失意識或無法自由移動身體,脊椎骨突出部分長時間接觸床面,血管容易受到壓迫就不易流通而怎阻塞,長期下來會造成組織壞死,形成褥瘡。
3.心臟疾病:可能會併發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
4.水腫:長期臥床缺乏運動的患者,由於血液轉流回到心臟的速度較緩,血液中的水分向外滲漏,致使水腫。[4]
手術的方法
1.開顱術併清除血塊(或配合顯微手術),術中若發現血塊移除後,腦部仍腫脹,可行顱骨切除術(不將顱骨植回),多爭取一些可讓腦部腫脹的空間。
2.立體定位抽吸術:對於較深部的、出血量較小的腦出血,可考慮行此手術。
3.腦室外引流術:對於單純腦室出血或腦內出血及腦室造成腦室積血,利用引流管來導出腦室內血水,以達減低腦壓。
4.顱內壓監視器:植入顱內或腦室內,以利術後監測腦壓變化。
5.腦室腹腔引流術:許多顱內出血尤其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患會出現水腦現象,腦部已無法正常吸收腦脊髓液,可行腦室腹腔引流術將過多的腦脊髓液藉引流管導至腹腔,由腹腔幫忙吸收。[5]
視頻
高血壓引起出血性腦中風 該如何搶救?
【看中醫】20190910 - 中秋養生.出血性腦中風.神麴
- 中風 #腦中風 #腦出血
【做工的人】阿祈突然昏倒的原因? 可怕的「出血性腦中風」| 蒼藍鴿評評理E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