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分娩(childbirth)也称为生产,是指妇女怀孕之后,一个或多个胎儿离开母亲子宫,开始在子宫外生活的过程,可能是经由阴道的阴道分娩,也可能是剖宫产。

  • 全世界在2015年时有1.35亿人出生,其中有1500万人是怀孕不到37周就出生,也有3%至12%是怀孕42周后才出生。
    • 已开发国家大部份的产妇是在医院分娩,而开发中国家大部份的产妇是在传统接生员的协助下,在家中分娩。
  • 最常见的分娩方式是阴道分娩。
    • 阴道分娩的产程包括三个阶段:宫颈管消失及宫颈扩张、胎头下降及婴儿出生、以及第三产程的胎盘娩出。
  • 第一产程约十二到十九小时、第二产程约二十分钟到二小时、第三产程约五至三十分钟。
  • 第一产程一开始会有腹部或是背部的阵痛,约每十分钟至三十分钟一次,每次持续半分钟。
    • 阵痛会越来越密集,强度也会越来越强。
    • 第二阶段会有子宫的收缩,同时将胎儿娩出,在第三阶段一般会建议延迟断脐 ,有许多方式可以减缓分娩时的疼痛,例如放松的技巧、阿片类药物及脊髓阻断。
  • 每年因为怀孕及分娩的并发症而死亡的孕产妇有五十万人,有七百万人有长期的严重后遗症,有五千万人在分娩后健康有负面的影响,其中大部份是发生在开发中国家。
    • 分娩有关的并发症有难产、产后出血、子痫及产褥热。婴儿的并发症有新生儿窒息等。

目录

分娩的方式

  • 主要分为“自然产”及“剖腹产”两种。近年来,女艺人怀孕生产不是新闻,但许多不管是女艺人还是名模都会选择“剖腹产”多过于“自然产”
    • 除了高龄怀孕及胎位不正等因素之外,很多人是为了怕痛
    • 但更现实的原因是如果选择自然产,骨盆就会变大,以演艺事业为主的女星更容易有身形恢复的困扰。
    •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5年明确指出,任何地区的剖腹产率若高于1~15%,就属不合理;
    • 台湾的剖腹产率却始终维持在32%左右,高居世界第三。
    • 究竟哪一种分娩方式比较好呢?其实各有优点、缺点,不论选择哪一种分娩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能确保胎儿与母亲的健康为优先。[1]

减痛分娩

  • 减痛分娩就是以前大家常听到的“无痛分娩”,这是能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减轻疼痛的方式,也是目前证实最有效缓解产痛的方法,而施打位置分为二种:
    • 一种是打在脊椎/脊髓鞘内(spinal anesthesia)
    • 另一种是打在硬脊膜外腔(epidural anesthesia):是目前最主要的分娩止痛方式。
    • 施打方式主要是从产妇的背部,利用硬针放入一根软管后给予止痛药。放入软管的目的是可以根据产妇不同的产程状况,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减痛的成功率可超过9成。
  • ===适合施打的产程时间===
    • 从产妇阵痛到胎盘完全脱离母体,可分成3个阶段:
    • 第一产程:从子宫开始发生间歇性收缩,至最后强烈而规律的宫缩,直到子宫颈完全扩张。
    • 第二产程:子宫完全扩张到胎儿分娩出产道的过程。这个阶段因为胎儿即将离开母体,因此会阴部、腹部及屁股后方都会感觉到强烈痛感。
    • 第三产程:妈妈体内胎盘完全排出的过程。这个过程,疼痛会变得较为轻微。
  • 依照不同的身体状况,有些产妇可能在第一产程早期就会痛到受不了,而减痛分娩以往会在第一产程的后期(活动期),子宫颈开到3至4公分且产程较稳定时,才能开始施打,但因为现在药物进步和对减痛分娩有较多的了解,只要经过医师评估过后,就可提前施打,让产妇早点舒缓疼痛。
    • 早期施打时,产妇也较好配合医师摆好姿势,此时药物的剂量不用太高,产程也可以很顺利。[2]

分娩痛苦和危险的真正原因

  • 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中,骨盆中的产道相对比较直。而在古人类中,产道很快开始显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
    • 臀部变得相对狭窄,产道变得不再那么顺直,逐渐演化为大小和形状沿其长度而异的一个圆柱体。
    • 代之以与人类更近似的一些特征,如较高的身体、较短的胳膊以及脑容量更大。
    • 脑容量更大,这一个特征对于女性古人类而言简直就是一大噩耗。
    • 从史前时期的早期起,古人类的婴儿可能就必须要通过呈弯曲状的产道。这使得分娩比以前艰难许多。
  • 女性古人类必须保持狭窄的骨盆与狭窄的产道,以便有效地使用双腿行走。
    • 同时她们所怀胎儿的头部却更大,更难适合狭窄的骨盆。分娩变得令人非常痛苦,且可能导致死亡,当今亦是如此。[3]

参考来源

  1. 什么是分娩?. 国民健康署. 2019-11-15 [2020-03-30] (中文). 
  2. Tiffany. 生产好痛!带你认识减痛分娩. 妈妈宝宝. 2018-06-04 [2020-03-30] (中文). 
  3. 科林·巴拉斯. 分娩痛苦和危险的真正原因. BBC英伦网. 2017-01-27 [2020-03-3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