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龙属
分支龙属(属名:Alioramus),又名歧龙、阿利奥拉龙,是兽脚亚目暴龙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上白垩纪的蒙古。分支龙是由苏联古生物学家Sergei Kurzanov在1976年所命名。模式种是遥远分支龙(A. remotus),化石包含一个部份颅骨、三个跖骨,发现于蒙古,该地在7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片泛滥平原。第二个种是阿尔泰分支龙,化石是一个更完整的骨骼,是由Stephen L. Brusatte等人在2009年命名。
如同大部分兽脚类恐龙,分支龙是二足恐龙,而锐利的牙齿显示它们是肉食性动物。它比近亲的暴龙及特暴龙较小型,但目前仅有发现两个标本,而且可能来自于幼年体或亚成年体,因此难以估计成年个体的大小。分支龙的特征是在其口鼻部上侧的一排五个骨冠,以及牙齿较其他暴龙科更多。分支龙的头颅骨较其他暴龙科为低矮,这可能是个幼年特征。
分支龙与其他暴龙科动物的关系未确定,但部分科学家认为分支龙与生存于同时代、同地区的特暴龙是近亲,或者分支龙是特暴龙的幼年个体。根据新发现的阿尔泰分支龙的化石,分支龙应该是特暴龙的近亲。
目录
叙述
根据Sergei Kurzanov在1976年的最初研究,分支龙的身长估计是在5到6公尺之间。但是颅骨在化石化的过程中遭到变形,这意味者该个体的身长较Kurzanov的估计值更短。另外,如果这个标本是个幼年体,成年分支龙的体型应该更大,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成年体的化石[1]。
分支龙的头颅骨约为45公分长,头颅骨长而低矮,外形类似原始暴龙超科,以及幼年暴龙科的头颅骨。遥远分支龙的前上颌骨部份没被发现,但头颅骨的高度大于宽度,与已知所有的暴龙超科相同。鼻骨互相愈合,上有一排骨质瘤,沿者鼻骨接合处排列,共五个。这些骨质瘤的高度大于一公分。很多暴龙超科恐龙都有凹凸不平的鼻部,但有骨质瘤的就有分支龙及阿巴拉契亚龙(有六个)[2]。
头颅骨后部有个横向突出物,从愈合顶骨延伸出来,称为颈脊(Nuchal crest),这是所有暴龙超科都有的特征。分支龙的颈脊明显较厚,类似特暴龙与暴龙。如同头颅骨其他部分,分支龙的下颌修长,可能是个幼年个体的特征。分支龙的下颌隅骨侧边棱脊,连接者齿骨后方的方形突,使这两块骨头固定者,减少下颌的灵活度,在暴龙科之内,只有分支龙与特暴龙具有这个特征[3]。分支龙亦有另一个特征,就是在上颌及下颌都有很多牙齿。其他暴龙科的前上颌骨牙齿两边各有4颗,牙齿横剖面为D字型。分支龙的上颌骨各有16只牙颗,而在齿骨则各有18颗,比已知的暴龙科更多[4]。阿尔泰分支龙的脑壳特征,介于原始兽脚类恐龙、鸟翼类之间[5]。
遥远分支龙的颅后身体部份仅发现三块跖骨。阿尔泰分支龙的化石更为完整,使科学家能更清楚分支龙的外貌型态。但从已知暴龙科来推测,分支龙应该与以二足行走;而后肢比例极可能类似似鸟龙下目,胫骨与跖骨长,两者总长约等于股骨。分支龙的前肢应该很小,上有两指,不过某些暴龙科标本上有退化的第三指。长尾巴可平衡头部与身体的重量,将重心维持在臀部位置。
参考文献
- ↑ (英文)Holtz, Thomas R. Tyrannosauroidea. (编) Weishampel, David B.; Dodson, Peter; & Osmólska, Halszka (eds.).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111–136. ISBN 0-520-24209-2.
- ↑ (英文)Currie, Philip J.; Hurum, Jørn H; & Sabath, Karol. Skul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in tyrannosaurid phylogeny (PDF).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3, 48 (2): 227–234 [2009-1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9).
- ↑ (英文)Hurum, Jørn H.; & Sabath, Karol. Giant theropod dinosaurs from Asia and North America: Skulls of Tarbosaurus bataar and Tyrannosaurus rex compared (PDF).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3, 48 (2): 161–190 [2009-1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1).
- ↑ (英文)Currie, Philip J. Cranial anatomy of tyrannosaurid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lberta (PDF).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3, 48 (2): 191–226 [2009-1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9).
- ↑ (英文)Variation, Variability, and the Origin of the Avian Endocranium: Insights from the Anatomy of Alioramus altai (Theropoda: Tyrannosauroidea). PLOS Collections. [2012-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