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和
劉乃和(1918-1998),女,天津市楊柳青人。中共黨員、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1]、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所教授。畢業於輔仁大學,與啟功、柴德庚同為陳垣得意弟子,並多年擔任陳垣秘書,陳垣去世後,作品、文集、年譜大多由劉乃和整理校訂。着有《歷史文獻研究論叢》、《勵耘承學錄》等。
劉乃和 | |
---|---|
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 | |
出生 |
1918年4月16日 天津市楊柳青 |
逝世 | 1998年5月16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大學教授 |
目錄
簡介
劉乃和(1918~1998),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1918年4月16日生於北京,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人。
1939年考入北京輔仁大學歷史系,1943年畢業留校。1947年輔仁大學史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任輔仁大學歷史系助教、講師。
1949年北京解放,進入華北革命大學學習。
1952年院校合併,轉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
1955年任陳垣校長專職秘書,曾兼任文書科科長、校長辦公室副主任,在陳垣校長身邊工作至1971年陳垣校長去世。
1984年調任古籍所教授,1985年陳垣研究室成立,任該室主任。
1979年,劉乃和參與發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並先後擔任副會長、會長。
1989年任《歷史文獻研究》主編,她還兼任全國婦聯婦女運動歷史資料編委會委員、輔仁大學校友會副會長。
個人經歷
劉乃和,女,1918年4月16日生於北京,天津楊柳青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祖父劉學謙曾點翰林,父親長於金石書法,外祖父徐坊是著名藏書家。劉先生幼承家學,喜好文史。1939年考入北京輔仁大學歷史系,劉乃和參加過"一二·九"等學生運動。解放前夕,她不顧危險,掩護和協助了黨的地下工作1943年畢業留校。1947年輔仁大學史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任輔仁大學歷史系助教、講師。 1949年北京解放,進入華北革命大學學習。1952年院校合併,轉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1955年任陳垣校長專職秘書,曾兼任文書科科長、校長辦公室副主任,在陳垣校長身邊工作至1971年陳垣校長去世。。劉乃和於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至1978年參加《新華詞典》的編撰工作。1978年回歷史系擔任教學工作,先後任副教授、教授,兼歷史文獻教研室主任;其間有一年在北京大學為外國留學生授課。
1984年調任古籍所教授,1985年陳垣研究室成立,任該室主任。1979年,劉乃和參與發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並先後擔任副會長、會長。1989年任《歷史文獻研究》主編,她還兼任中國婦聯婦女運動歷史資料編委會委員、輔仁大學校友會副會長。發表了百餘篇論文,於國內外皆有學術影響,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津貼,並被收入《世界五千婦女名人錄》[2]。
1998年5月16日13時50分,劉乃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劉乃和執教五十多年,將畢業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為師憂道不憂貧"是她發自肺腑的心聲,也是她一生的真實寫照。劉乃和先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執着追求,默默奉獻,淡泊名利,獎掖後學,甘於清貧,樂觀豁達的不朽精神,值得所有"為師"者學習。
治學生涯
劉乃和是當代歷史學家和文獻學家,在五十餘年的治學生涯中,繼承陳垣的學術和治學精神,在陳垣學術研究、中國古代史研究、歷史文獻學研究以及史學的普及與提高方面。做出了令人嘆服的成就,在有關學科的理論建設上提出諸多重要見解,為世人矚目。
劉乃和自1939年考入輔仁大學起,就被陳垣的學術造詣所吸引。1943年畢業留校,並跟隨陳老攻讀研究生課程。1947年研究生畢業任輔仁大學歷史系助教並任陳老助手,1955年起任陳老校長專職秘書,直到陳老1971年去世。數十年間,劉乃和追隨陳老問學請業,深得陳老學術之精奧,並且一直把記錄、整理陳老生平資料,總結弘揚陳老學術,作為她孜孜不倦的奮鬥目標。80年代以來,劉乃和陸續撰寫了數十篇文章,對陳老的學術特點、治學態度、教學實踐、史學貢獻、愛國精神、思想發展和工作生活,進行了全面闡述和發揮,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並主編了三部紀念文集和一本紀念畫冊。"在劉乃和的大力提倡和組織推動下,陳垣研究已經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重視,所取得的成果對研究中國現代史、現代教育史和現代史學史多有裨益,對當代學者讀書治學也起到了很好的借鑑作用"(鄧瑞全《勵耘承學,休光垂世--記劉乃和先生的生平和學術》,載《歷史文獻研究》總第19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須提及的是,劉乃和一直在進行《陳垣年譜》和《陳垣評傳》的撰寫工作。兩部書稿尚未完竣,劉乃和卻因病長逝。
陳垣的學術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善於總結和開拓,在繼承和發掘中闡揚精華。劉乃和先生的學術研究也具有這種精神和風格。劉乃和治學範圍甚廣,其中主要有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中國婦女史和陳垣研究。大體說來,中國古代史和歷史文獻學的研究,是在繼承陳老的基礎上,加以擴展和發揮;中國婦女史和陳垣研究,則是先生的開拓和創新。劉乃和曾主編《《冊府元龜》新探》、《《資治通鑑》論叢》、《司馬光與《資治通鑑》》、《司馬遷和《史記》》、《歷史文獻與民族文化》、《中原文化與傳統文化》、《太湖文化研究》等多部學術論文集,發表了百餘篇論文。
劉乃和的學術思想和創新之論,主要見於《勵耘承學錄》(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和《歷史文獻研究論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兩部着作。其中,繼承發揚陳老學術方面,涉及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避諱學、年代學、職官制度、歷史地理、文獻學理論等諸多方面,已為學界熟知。
劉乃和是中國女界精英,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婦女史的研究,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文章。不僅寫了廣為人知的古代女界人物,如中國最早的女史學家班昭和東漢才女蔡文姬等:也評述了鮮為人知的唐代農民起義女領袖文佳皇帝陳碩真、能詩善詠的女道士魚玄機,以及清代光彩照人的彈詞女詩人陳端生等;撰着了《中國古代婦女的教育、地位、奉獻》等很有學術分量的論文;還整理了清代傑出的女天文學家、女才子王貞儀的文集《德風亭集》。並且主編過一部婦女辭典和婦女史資料匯編,請中國人大副委員長雷潔瓊題寫了書名,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付印,這是劉乃和深以為憾的一件事。除自己研究外,劉乃和還大聲呼籲全社會重視婦女史的研究。早在1984年,劉乃和就撰文指出:"占中華民族人口半數的婦女.在歷史上是做過重大貢獻的,其成就是不可泯滅的。但婦女事跡,則因散見各書,多不為史家注意。寫通史、專着,也未注意對婦女歷史的探索,史書無專章,論述少專着,這是很不應當,也是很不公平的。今之治史者應有意識地更多地重視古代婦女史的研究,以補過去的遺漏和不足,這是史學研究中很值得注意的一個課題。"(《要重視古代婦女史的研究》,載《光明日報》1984年10月3日)
現在婦女史研究蓬勃開展,漸為社會重視,許多研究婦女史的作者都尊劉乃和為元老。儘管劉乃和抱着"但開風氣不為師"的態度,不以元老自居,實則當之無愧。《光明日報》1993年8月10日發表劉乃和《探驪巾幗史,屈指二十年》一文加的編者按所說:"建國以來,女性研究長期只限於婦聯繫統,至80年代初,才逐步進入學術領域。一位學者在《中國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2期)中回顧這段進程時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最早呼籲研究中國婦女史的,應屬史學界的老前輩劉乃和先生。
劉乃和作為學界前輩,受到廣大學者的尊重,問學、求序、索文者絡繹不絕,她還承擔了大量社會工作,因而有寫不完的回信,償不完的文債,開不完的討論會。即使如此,自己的學術研究仍然取得突出成就.這與她加倍的勤奮分不開。劉乃和的生活中從來沒有節假日,"她曾說過:我是把別人每天遛彎、聊天、打太極拳的工夫都用來工作了。勤奮的確是出名的,用'手不釋卷'已經不足以形容。她的案頭上永遠擺滿了打開的書籍資料,書房內所有家具的大小平面上都摞放着書。先生每天晚上很晚才睡,為了趕稿子,有時還要熬夜。但是無論睡得多晚,早上都是四五點鐘就起床,往往是別人都還在睡覺時,她已經開始一天的工作了"(王明澤《先生與我》)。
社會工作
劉乃和的一生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71年前主要協助陳垣工作;1971年陳老逝世後,全身心教書育人,研究學術,還承擔了繁重的社會工作。
劉乃和在陳垣身邊學習和工作三十多年,始終把照顧、幫助陳老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特別是院系調整後,陳老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組織上派劉乃和做他的專職秘書,而其時陳老已年逾古稀,因此除了幫助陳老的行政工作和學術研究外,每天照顧陳老的日常生活起居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劉乃和的工作。為了照顧陳老,劉乃和放棄了家庭的天倫之樂,即使是逢年過節都同陳老在一起,卻沒有在自己家裡度過一次新年除夕。對於劉乃和的無私關照,陳老非常感動,曾說過"今生得一知己則無憾事"的話。後來又多次動情地對劉乃和說:"沒有你,我活不到這麼大歲數!"
陳垣除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外,還兼任中國科學院史學二所所長和中國人大常委等職,日常工作和社會活動都非常繁重,作為助手,劉乃和承擔了其中絕大部分工作。陳老的許多講話、文章都由劉乃和起草,她還經常仿陳老筆跡書寫墨筆條幅,以滿足社會各界之索求。這在北京師範大學已是公開的秘密,但劉乃和從不自我誇耀。
陳老在世時,劉乃和的工作是隨着陳老的時間表運轉,1971年之後,劉乃和就可以自主安排時間了。憑着劉乃和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功力,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集中精力,潛心治學,一定能獨樹一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但她為了祖國文化教育建設這個大事業,把個人的名和利一概拋在了腦後,正如北京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著名學者李修生教授所說:"她搞學術工作絕少個人的目的,她有自己準備研究的課題,但當有學術組織和個人請她為一個項目的計劃、一部書、一篇文章提意見時,無論是給她一個顧問的名義,或無任何名義,她都會全力以赴地開始工作,為別人的書或文章查材料,核對原文。有時她寫出的意見書,比她看的文章還長。"(李修生《憶劉乃和先生》)
劉乃和有着強烈的時代感和社會責任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劉乃和又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1979年,劉乃和參與發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並先後擔任副會長、會長。近二十年間,她不顧腰腿疼痛.和學會會員一起走遍祖國大江南北,發掘地方歷史文獻,研討鄉邦歷史文化,推動了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1989年任會長和《歷史文獻研究》主編以來,劉乃和更是殫精竭慮,為使學會成為國內外頗具聲望的一流學術團體而廢寢忘食,辛苦操勞。近十年來,她帶領學會全體會員輾轉祖國各地,先後在上海嘉定、廣東汕頭、陝西西安、內蒙古呼和浩特、四川南充、河南駐馬店、貴州貴陽、江西樂平、江蘇蘇州等地開展以地方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學術活動。這些學術活動在各地引起了深入、持久的影響,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主要著作
劉乃和在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婦女史研究等領域創穫良多,被譽為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最早呼籲研究中國婦女史的第一人。她撰有《勵耘承學錄》、《歷史文獻研究論叢》等著作;主編《<冊府元龜>新探》、《<資治通鑑>論叢》、《司馬光與<資治通鑑>》、《司馬遷和<史記>》、《歷史文獻與民族文化》、《中原文化與傳統文化》、《太湖文化研究》等論集,另撰有《陳垣年譜》和《陳垣評傳》兩部書稿(未及完成)。
參考來源
- ↑ 劉乃和先生和歷史文獻學 ,百度文庫, 2021-12-24
- ↑ 劉乃和 ,孔子舊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