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刘半九(1922年11月8日-2009年9月29日)原名刘仁甫、笔名绿原,湖北黄陂人,中国著名现代诗人及翻译家。诗歌创作获第37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 ,译作《浮士德》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 。2004年接受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为文学艺术界颁发的首批“资深翻译家”证书。 绿原曾是20世纪40年代的“七月派”诗人,更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著有诗集《童话》、《集合》、《又是一个起点》、《我们走向海》、《绿原自选诗》、《人之诗》、《另一支歌》等。 2009年9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7岁。

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英文和法文。1941年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处女诗作《送报者》。1942 年在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期间,与邹荻帆、冀汸等合编诗刊《诗垦地》。《诗垦地》成了以邹荻帆为核心,以几位湖北同乡诗人为主要队伍的刊物。《诗垦地》是受《七月》直接影响在《七月》停刊后继续《七月》精神与诗风,活跃于重庆的诗歌阵地。绿原的第一部诗集《童话》出版于1942年,是胡风编辑的《七月诗丛》第一辑中的一部[1]

绿原一生历经磨难,解放前曾遭遇国民党当局的政治迫害,在大学即被通缉而不得不离校逃亡;解放后又蒙冤二十五年,但他始终珍惜与诗神相遇合的缘分。

目录

狱中自学德语为“刘半九”做准备

1944年5月13日,绿原在一封给胡风的信中写道:“我已被调至 中美合作所工作,地点在瓷器囗,十五号就到差;航委会不去了。” 只是信中的这一段话,他就被当做了在臭名岹著的重庆“中美 合作所”效过力的“美蒋特务”。绿原蒙冤入狱后,他想自己之所以遭此厄运,皆在于文艺思想上的“反马克思主义”,何不好好学学德语,认真读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弄明白自己究竟是怎样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失足的呢?从1956年到1962年,身陷囹圄的绿原,默默地研修德语,长达六年之久。

1962年6月,公安部以“免于起诉”的审理结论,将绿原释放。一出狱,他就立即给中宣部写信。中宣部副部长林默涵约他谈话, 安排他到人文社编译所工作。谈到他在狱中自学德语的事时,林说: “这几年隔离也有好处,学到了一门外语。要是在外面,像我们这样 忙忙碌碌,那是很难学到什么的。” 他进了人文社的编译所,任务是接替冯雪峰编“五四”新诗目录,也翻译德语古典文论,还审读社外专家的译稿。他审读的第一部稿件是朱光潜翻译的莱辛的《拉奥孔》,朱虽译笔老练,但因年迈力衰,仍有不少顾及不到的误译。他用铅笔在原稿上一一改正后,写了 -份请译者斟酌的处理意见,由社办转给负责推荐此稿的社科院外文所。外文所负责人冯至觉得意见相当中肯,还向出版社打听是谁提的意见。

这个在狱中自学德语的人,德语水平究竟如何呢?外文所把他 译的文字古怪的让波尔的《美学入门》的一章,送给著名学者钱锺书审阅。钱看完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译得很忠实,有些地方颇传神,只是‘性’字太多。” 这一评语,使绿原在翻译界仿佛领了一张通行证。此后,他署名 “刘半九”的译作,就频频出现在一些著名杂志上。[2]

主要著作

生平著作等身,著有《童话》、《集合》、《又是一个起点》、《人之诗》、《人之诗续篇》、《另一支歌》、《我们走向海》、《绿原自选诗》、《向时间走去》 《等诗集;《绕指集》、《非花非雾集》、《苜蓿与葡萄》、《再谈幽默》、《寻芳草集》、《半九别集》、《绿原说诗》、《寻觅集》、《沧桑片羽》 等文集。其主要译作有《浮士德》、《里尔克诗选》、《请向内心走去》、《拆散的笔记簿》、《日安课本》、《德国的浪漫派》、《现代美学析疑》、《叔本华散文选》、《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莎士比亚新剧《爱德华三世·两个贵亲戚》等。2007年武汉出版社出版了六卷本的《绿原文集》 。201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卷本的《绿原译文集》 [3]

参考资料

  1. 周积明. 湖北文化史.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 
  2. 王培元. “人文”肖像: 在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 秀威出版. 1 February 2008: 215–. ISBN 978-986-6732-81-2. 
  3. 绿原 (1922.11.6—). [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