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湘
劉嘉湘(1934年-),男,漢族,福建省福州市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劉教授1950年畢業於福建軍醫醫務學校醫科,在軍隊任西醫工作時,自學針灸,並治療多種病證,常獲奇效,燃起他學習中醫的興趣。1956年考入上海中醫學院,六載刻苦學習,成績斐然,1962年於上海中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留校工作,先後師從滬上名醫張伯臾、陳耀堂教授,深得其傳。
劉嘉湘 | |
---|---|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 |
出生 |
1934年 福建省福州市 |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福建軍醫醫務學校、上海中醫學院 |
目錄
人生經歷
畢業後歷任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曙光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劉嘉湘。
上海中醫學院內經及傷寒溫病學教研室助教、腫瘤研究組組長,中醫內科教研室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龍華醫院腫瘤專科負責人、主治醫師、腫瘤科主任、副主任醫師,1986年晉升為上海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
1989年任中醫內科學博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榮譽證書及政府特殊津貼[2]。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上海市繼承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
擅長領域
擅長運用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癌症,尤其以中醫扶正法為主辨證治療肺癌、胃癌、肝癌、腸癌、胰腺癌、乳腺癌、泌尿系統腫瘤、惡性淋巴瘤、腦瘤等各種腫瘤以及防治放化療的毒副反應。
學術兼職
曾兼任全國中西醫結合腫瘤防治研究協作組副組長,上海市中醫中藥防治腫瘤協作組組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上海分會理事,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腫瘤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第十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腫瘤防治協調領導小組成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中醫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校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徐匯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主任、腫瘤研究室主任、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醫腫瘤專科醫療中心主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審評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專業評審委員會及學科評審組特邀評審員,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專家諮詢組專家,中國抗癌協會全國理事兼傳統醫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醫藥學會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中醫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癌症康復協會常務理事,美國國際傳記學會研究會顧問,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顧問,國際議會騎士聯合會皇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理事,上海市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理事,上海市中醫藥腫瘤學會主任委員,《腫瘤雜誌》、《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河南腫瘤學雜誌》、《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等雜誌編委。1978年以來,他培養了博士及碩士研究生21名,帶徒4名。
獲得榮譽
1977年,評為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
1977年,獲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1978年,被評為上海市衛生戰線先進工作者。
1979年,獲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國慶三十周年獻禮科技成果獎。
1980年,獲上海市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研成果三等獎。
1983年,中國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3]。
1983年,獲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1982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肺癌》。
1984年,獲上海中醫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4年,獲上海市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研成果二等獎。
1985年,獲中央衛生部醫藥衛生重大科技成果部級甲級獎。
1985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
1986年,中國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
1987年,獲上海中醫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7年,獲上海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8年,獲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中國醫藥學報》首屆優秀論文二等獎。
1988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劉嘉湘 | |
---|---|
劉嘉湘 |
1989年,獲上海市科技精英獎提名獎。
1989年,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5年,被評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
並獲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優秀導師獎。
1991年,美國國際名人協會授予「世界傑出名人獎」金質獎章及榮譽證書。其醫療科研成就已被列入1991年美國《世界名人錄》(第四版)及英國劍橋《國際名人錄》(第十版)。
1992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國際議會騎士聯合會皇家委員會授予騎士勳章。
1993年,獲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3年,獲上海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3年,獲上海市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三等獎。
1995年,上海市首屆評選名中醫。榮獲上海市衛生局授予的「上海市名中醫」稱號。
1995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5年3月,獲上海市經濟委員會上海市優秀新產品成果二等獎。
1995年10月,獲上海中醫藥大學授予1994-1995學年研究生「山田獎學金」優秀導師獎。
1995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年,獲中國中醫藥學會「遼瀋杯」全國中醫藥防治腫瘤優秀論文一等獎及全國中醫藥防治腫瘤優秀論文金獎。
1996年,獲上海市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獲上海市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3月,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9年2月,獲本澤寶組獎勵基金會「1998年度『本澤寶組獎勵基金』二等獎」。
2000年1月,獲本澤寶組獎勵基金會「1999年度『本澤寶組獎勵基金』一等獎」。
2001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
2001年,獲上海市臨床醫學成果獎。
2017年6月,由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開展的第三屆「國醫大師」評選公示結束。上劉嘉湘教授榮膺「國醫大師」[4]。
2019年9月29日,被授予"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稱號[5]。
主要著作
在繁忙的診務、科研、教學之餘,他還著書立說,筆耕不輟, 劉嘉湘將經驗方研製開發成治癌新藥。如已獲國家批准的治療肺癌中藥新藥《金復康口服液》、《正得康膠囊》和外貼治療癌性疼痛的《蟾酥膏巴布劑》。發表學術論文98篇,主要有《中醫扶正法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方法與途徑探討》《蟾酥膏用於惡性腫瘤止痛的臨床觀察》、《扶正法為主治療晚期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滋陰生津,益氣溫陽法治療原發性肺腺癌的臨床研究》、《金復康口服液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主編《實用中醫腫瘤手冊》、《現代中醫藥應用及研究大系-腫瘤科分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腫瘤科分卷》、《中醫防治癌瘤薈萃》等四部著作,並參加編寫了《現代中醫內科學》、《腫瘤研究》、《中西醫診療手冊》等九部著作。劉教授將經驗方及科研成果研製開發成治癌新藥,有已獲國家批准的治療肺癌中藥新藥《金復康口服液》、《正得康膠囊》和外貼治療癌性疼痛的《蟾酥膏巴布劑》。
學術成就
由劉教授負責研究的中醫藥治療癌症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曾先後30次獲國家衛生部、國家教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上海市政府等部省級和市局級科技成果一等、二等、三等獎,主要有:《中醫扶正法治療晚期支氣管肺癌200例》1977年獲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蟾酥膏治療惡性腫瘤疼痛的臨床應用及其研製》1985年獲國家衛生部醫藥衛生重大科技成果部級甲級獎,《扶正法為主治療晚期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及實驗研究》1989年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滋陰生津,益氣溫陽法治療晚期原發性肺腺癌的臨床和實驗研究》1992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癌轉移過程中癌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關係及益肺抗瘤飲對其的影響》1995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金復康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1996年獲中國中醫藥學會"遼瀋杯"全國中醫藥防治腫瘤優秀論文一等獎及全國中醫藥防治腫瘤優秀論文金獎,《正得康對癌症患者扶正作用的研究》1998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益肺抗瘤飲治療271例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及實驗研究》2001年獲上海市臨床醫學成果獎。
劉嘉湘 | |
---|---|
劉嘉湘教授演講 |
學術觀點
創新
劉氏行醫40年,熟讀《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 劉嘉湘
博覽各家醫籍,取其所長,結合自己經驗,用於臨床實踐。他認為只有師古而多創新,守法而多靈活,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才能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學。他從事內科,擅長治療癌症和內科疑難雜病,尤以善治肺癌而著稱海內外。對中醫扶正法治療癌症研究有很深的造詣,他根據腫瘤的病因病機及自己的臨床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學術思想。
倡扶正法治療
劉嘉湘教授認為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主要是由於正氣虛損,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留滯客邪(致病因子),以致痰凝毒聚相互膠結,蘊郁成腫塊。癌瘤的生長又會進一步耗傷正氣,正不遏邪則助長癌瘤的發展。
過程
癌腫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正邪相爭的過程,腫瘤病人的正氣與免疫狀態及預後相關。癌腫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通常是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本虛標實之病證。癌症晚期正氣虛損尤甚,若以剽悍峻猛之藥攻之,則害多益少。
培本為主
因此,他強調治病必求於本,以扶正培本為主,堅持辨證與辨病,扶正與祛邪結合,整體與局部結合。其40年的經驗表明,正確地運用扶正培本法,可以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糾正異常的免疫狀態,增強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再配合祛邪藥物殺滅癌細胞,抑制癌腫發展,則可以改善症狀,強壯體質,穩定和縮小癌腫,延長生存期,甚至可以獲得癌灶消失而治癒。
內外治療
因此,他早在六十年代末大多醫家主張"治癌應立足於攻"之際,於1972年在全國腫瘤免疫工作大會上,在國內首先系統地報告了中醫扶正法治療惡性腫瘤的學術觀點與方法,並相繼在《醫學研究通訊》、《中醫雜誌》等雜誌發表中醫扶正法治療癌症的文章。他強調扶正培本,重在辨證,辨明邪正的盛衰而論治。他明確提出扶正法屬於補法的範疇,但並不限於補法,決非不分陰陽氣血的盛衰的"十全大補,也非一般的支持療法。
扶正是根本,祛邪是目的
扶正是根本,祛邪是目的,扶正之中寓於祛邪","祛邪之中意在扶正",扶正祛邪不能偏廢,只有二者辨證統一,才能使攻補兩法相輔相成,達到"治病留人的目的。他反對一見腫塊(腫瘤),就濫用剽悍峻猛之藥一味攻伐,只圖一時之功,結果即或有效,也徒傷正氣,患者難以長期存活。
治病求本,重在脾腎
他認為惡性腫瘤,尤其是晚期腫瘤,臨床多呈一派脾腎兩虛之證。因此,在辨證論治時十分強調"治病必求其本",健脾益腎是他最常用的扶正培本治法之一。
陰陽之根本
因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運化乏權,生化無源。腎為先天之本,內藏元陰元陽,為其他臟腑陰陽之根本。脾氣的健運有賴腎陽的不斷溫煦,在病理上,脾氣虛弱,脾陽不足,日久必傷及腎陽,所謂"五臟之病,窮必及腎"。若脾氣虛弱,日久損傷及腎,在益氣健脾時,證見腎氣虛衰時,勿忘溫腎陽而助脾陽,以助運化;若脾陰虛弱,胃陰不足,治當滋陰生津潤燥,勿忘滋補腎陰,以助化生之源。腎陰虛,則宜益腎精滋腎陰。
重視健脾益氣
因此,在扶正治法中,他特別重視健脾益氣、溫腎陽,滋腎陰等法,晚期癌症患者治後,不僅全身情況有所好轉,而且也發揮"抗癌"中草藥的抗癌作用。此外,無論是健脾還是補腎滋陰等,他都十分重視顧護胃氣,使補而不膩,補而不滯。臨床多選用雞內金、炒谷芽、炒麥芽、山楂、焦神曲等健胃消食之品以助脾胃之運化。臨床病家服藥數載,而鮮有脾胃不適者。
主張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劉嘉湘教授除了根據癌腫病人不同虛損,分別以扶正培本辨證治療外,還根據腫瘤系痰氣瘀毒互結的病理變化和現代醫學的病理分類與分期,酌情選用軟堅散結、理氣化瘀、清熱解毒的祛邪藥物進行辨病治療,儘可能選擇用既有可靠的傳統功用,又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有抗癌活性的藥物,爭取做到一藥多用。並注意藥性的偏頗,時時注意保護胃氣。
有機結合
劉嘉湘 | |
---|---|
劉嘉湘 |
將辨證與辨病有機結合,獲得良好的療效。例如,他於臨床選擇了晚期原發性肺腺癌304例,均未經手術或放療,於住院時隨機分為中藥組與化療組進行前瞻性治療觀察,根據肺癌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辨證為陰虛、氣虛、氣陰兩虛及陰陽兩虛等證型,分別給予滋陰(南沙參、北沙參、天冬、麥冬、元參、百合等);益氣(黃芪、黨參、太子參、白朮、茯苓等);溫陽(補骨脂、仙靈脾、肉蓯蓉、菟絲子、鎖陽、薜荔果等)扶正中藥,與軟堅解毒(夏枯草、海藻、瓜蔞皮、生南星、生牡蠣、石上柏、石見穿、白花蛇舌草等)等中草酌情同用,結果中藥組171例治療後1、2、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別為60.94%、36.77%、31.86%和24.22%,生存期中位數為417天,明顯優於化療組並有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免疫功能作用,經專家鑑定為國內領先,達到國際水平。
規律着手研究
同時還從肺癌證治規律着手研究,通過對310例肺癌中醫證型及其辨證施治療效的統計,分析肺癌中醫證的演變規律和證型的特點,認為氣陰兩虛型和陰虛內熱型占全部病例的80%,其中以氣陰兩虛型為主,他根據肺癌之虛以陰虛、氣陰兩虛為多見,實則不外乎氣滯、血瘀、痰凝、毒聚等病理特點,倡導益氣養陰,扶正抗癌治療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精選了黃芪、北沙參、天冬、女貞子等12味中藥組成研製的益肺抗瘤飲,治療271例非小細胞肺癌,並與益肺抗瘤飲加化療組,單純化療組隨機對照,結果治後中藥組腫瘤縮小50%以上和穩定者為81.10%,中藥加化療組為87.50%,明顯優於單純化療組(71.88%),並有顯著抑制Ⅲ期肺癌的遠處轉移的作用。中藥組治後1年、2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別為73.21%、33.06%、13.96%及11.17%,中位生存期為406天,中藥加化療組分別為73.24%、52.04%、39.03%及20.71%,中位生存期為449天,單純化療組分別為40.5%、18.43%、11.06%及0,中位生存期為267天,中醫藥治後,可明顯地延長生存期,提高年生存率,改善症狀和生活質量,NK、LAK、CD3 、CD4 、CD4 /CD8 、IL-2等多項免疫指標均較治前顯著提高,化療組則有所降低。
益氣養陰治療法
益氣養陰,扶正抗癌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方法,得到中醫同道的推崇和證實。在此基礎上研製開發的《金復康口服液》,1999年批准為國家級准字號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中藥新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組方靈活
劉嘉湘教授治療腫瘤,在辨證的基礎上,病證合參,既注意全身調整,根據臟腑氣血陰陽的盛衰,予以扶正培本,組方靈活,善用古方,但不拘泥於古方,注重結合現代藥理研究遣方用藥,臨床多選用既符合中醫辨證,又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的藥物,選藥精當,爭取一藥多用。
中藥治療
如:天冬潤肺滋腎,又有抑瘤作用,生南星化痰散結功能甚著,又有抗癌作用,八月札既能理氣散結,又能抗癌,生苡仁既能健脾利濕,清熱排膿,又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同時重視選藥的針對性,常根據腫瘤的不同部位的選用不同的藥物,如:肺癌選用石見穿、石上柏、七葉一枝花、夏枯草、生牡蠣、八月札、丹參、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等;腦瘤及淋巴瘤選用蛇六穀、天葵子、生南星、天龍、全蠍、蜈蚣、石見穿、夏枯草、生牡蠣、王不留行等;肝癌用石燕、鐵樹葉、漏蘆、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岩柏、紅藤、八月札等;胃癌選用藤梨根、野葡萄藤、八月札、菝葜、天龍、綠萼梅等;大腸癌用野葡萄藤、苦參、紅藤、白毛藤、半枝蓮、八月札等等,臨床應用,每獲良效。
科研成果
1977年獲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中醫扶正法治療晚期支氣管肺癌200例" 醫學
1979年獲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國慶三十周年獻禮科技成果獎"中醫辨證治療晚期原發性肺癌300例療效分析"
1980年獲上海市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研成果三等獎"養陰法治療陰虛型晚期原發性肺癌及其機理探討"
1983年獲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1982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肺癌》(劉嘉湘教授為本書編委及作者)
1984年獲上海中醫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蟾酥膏治療惡性腫瘤疼痛的臨床應用及其研製"
1984年獲上海市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研成果二等獎"蟾酥膏治療惡性腫瘤疼痛的臨床應用及其研製"
1985年獲中央衛生部醫藥衛生重大科技成果部級甲級獎"蟾酥膏治療惡性腫瘤疼痛的臨床應用及其研製"
1987年獲上海中醫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扶正法為主治療晚期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1987年獲上海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一等獎"扶正法為主治療晚期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1988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扶正法為主治療晚期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1989年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扶正法為主治療晚期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1989年獲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授予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
1988年獲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中國醫藥學報》首屆優秀論文二等獎"扶正法治療122例晚期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的前瞻性研究"
1992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滋陰生津,益氣溫陽法治療晚期原發性肺腺癌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1992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滋陰生津,益氣溫陽法治療晚期原發性肺腺癌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1993年獲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滋陰生津,益氣溫陽法治療晚期原發性肺腺癌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1993年獲上海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從細胞生物學水平研究益氣養陰類中藥對肺癌細胞周期及核酸的影響"
1993年獲上海市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三等獎"從細胞生物學水平研究益氣養陰類中藥對肺癌細胞周期及核酸的影響"
劉嘉湘 | |
---|---|
劉嘉湘 |
1995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癌轉移過程中癌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關係及益肺抗瘤飲對其的影響"
1995年10月獲上海中醫藥大學授予1994-1995學年研究生"山田獎學金"優秀導師獎
1995年3月獲上海市經濟委員會上海市優秀新產品成果二等獎"蟾酥膏巴布劑"
1995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薏苡仁酯乳劑藥學研究和治療肺癌的研究"(劉嘉湘為第七完成者)
1996年獲中國中醫藥學會"遼瀋杯"全國中醫藥防治腫瘤優秀論文一等獎及全國中醫藥防治腫瘤優秀論文金獎"金復康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
1996年獲上海市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正得康對癌症患者扶正作用的研究"
1996年獲上海市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益肺抗瘤飲對肺癌生長轉移的病理學改變的影響"
1997年3月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雲芝糖肽(PSP)的研究"(第八完成者)
1998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正得康對癌症患者扶正作用的研究"
1999年2月獲本澤寶組獎勵基金會"1998年度'本澤寶組獎勵基金'二等獎"
2000年1月獲本澤寶組獎勵基金會"1999年度'本澤寶組獎勵基金'一等獎"
2001年獲上海市臨床醫學成果獎"益肺抗瘤飲治療271例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用藥特色
重氣陰而不拘於氣陰
醫學
劉嘉湘教授認為正氣有陰陽氣血之分,辨證臟腑經絡之別。扶正法辨證,以臟腑經絡為綱,氣血陰陽為目,綱舉目張。他認為,正虛之人,腫瘤一旦形成,最易耗傷人體氣陰,腫瘤患者氣陰受損者十之八九。他常告戒:"療腫瘤之疾,氣陰不可不顧,氣復陰還則病勢為順,氣衰陰耗則病勢為逆。"治氣應服膺於李東垣的《脾胃論》,理虛必談土,治損取其中,培補中氣以資生化之源,補氣者,黨參、黃芪最為常用,取補中益氣湯之意,邪毒內蘊氣虛者,劉老擅用黃芪且生用,生用藥性甘平力專,取其益氣托毒之功;脾胃虛弱者擅用黨參,以健脾益氣,資生化源,且炒用,取其效速。參、芪同為補氣之品,應用各有所長。金雀根素有"野黃芪"之稱,具有益氣健脾活血之功,為治療氣虛夾瘀首推之品,且重用,量大效佳。益氣之品,其性味多為甘溫,有助火傷陰之慮,重劑或久服,對熱毒內盛腫瘤患者,大有燎原助火之勢。在邪毒勢盛,正氣始虛之際,常配以清熱解毒之品以和之清之;正氣虛損、邪毒傷陰氣陰兩虛之際,常配以甘寒養胃之品以調之,使藥性平和,溫而不助火,熱而不傷陰。應用補氣藥物時,對脾胃功能尤為注意,補氣先健脾,使之補而不膩,補而不滯。脾虛夾濕或濕困脾胃者,先以健脾祛濕法,待濕除脾健而後補之。
注重藥物產地
除濕投用蒼白朮為多,然用術細膩,他十分注重藥物產地,收集季節等因素,他認為藥物產地不一,受天時地氣之稟賦也異。藥物性味亦有剛柔之別,濕重者,他選用江蘇茅山之茅術,取其溫燥之性剛烈,醒脾燥濕之功佳,服之苔化濕除,脾氣則健;脾虛濕除者,選用浙江於潛之於術,取其燥性溫柔而健脾之功專,用之健脾濕化,得心應手,冬術為冬季採取之白朮,集一年四季天時地氣於一身,健脾之功佳而宜用脾虛者。"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在運用健脾化濕法時多應用利濕之品,淡滲利濕,導濕下行,使濕邪由下而出。他善用茯苓、苡仁兩藥。實驗證明此二藥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實為腫瘤患者濕滯之症佳品。 腫瘤患者,邪毒痰瘀交阻,蘊結化熱,最易傷陰,或病程日久,脾胃虛損,化源不足,故腫瘤患者陰津受損者頗為常見。
陰津變化
故在臨症中,十分注重病人之陰津變化,他認為,陰津之盈虧常預示疾病之險夷。腫瘤患者臨床辨證以熱症為多,同時在臨症中十分注重舌診。將陰津虛損分為傷津,傷陰和脫液,口乾、苔薄而干或舌尖紅為傷津,治宜養陰生津法,投以甘寒氣薄之品,蘆根、石斛、花粉之類;口渴、舌紅少苔為傷陰之症,宜養陰法,甘寒咸寒之品並用,投以元參、麥冬、玉竹、黃精等氣厚之品;舌質紅絳,舌干而瘦,或舌光如鏡為陰津枯竭之象,丞宜育陰救陰,非龜板、鱉甲之類血肉有情之品而不救,投三甲復脈湯之類是也,龜板鱉甲不僅有育陰滋陰之功,而且有軟堅消結作用。對腫瘤患者可謂"一箭雙鵰"。劉老根據張景岳陰中求陽的理論,常在養陰之品中佐以少量助陽藥物,其一可使藥性和平,滋而不膩,其二可使藥力持久不衰。正如張景岳所說:"善補陰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病有進退之變,症有減退之差,臨症用藥,隨症增舍,隨機應變。"劉老應用養陰藥物時,雖有養陰生津、滋陰育陰之別,然常因病情變化,病症之需要,有時融養陰、育陰藥物於一方,意在加速津還陰復。
腫瘤病因諸多,病理變化多端,劉老運用扶正法治療腫瘤雖有重氣陰之變,然亦不應拘泥於氣陰之框。辨證為陰虛血虛者不乏其人。用溫陽之劑治療腫瘤取效者並不鮮見。曾有集附子、乾薑、肉桂等大辛大熱之品於一方,用大隊溫熱藥物治療原發性肺癌取得顯著療效(《上海中醫藥雜誌》1990年11期)。腫瘤臨證,氣陰之變故多,若拘於氣陰而置他症不顧,非良工也。
黃芪
黃芪,入肺脾經,用於肺脾氣虛、中氣下陷之症。有補中、益氣、昇陽、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本草綱目》稱之為"補藥之長"。《本草匯言》謂之"補肺健脾,實為斂毒,驅風運毒之藥也"。乃癌症患者常用補氣托毒要藥。重用生黃芪治療氣虛證,使肺脾之氣得健,抗病能力增強。若肺脾氣虛,症見咳喘氣促,納少便溏,倦怠乏力,配伍黨參、白朮可增強補氣健脾之功。亦可配太子參、五味子以補氣斂肺。若因氣不攝血,咯血、尿血、便血者,常伍用生地榆、仙鶴草等以益氣攝血。腸癌中氣下陷,便次頻頻,常用大劑量生黃芪伍升麻、烏梅、方兒茶等以增升提斂腸之功。氣血虛虧者,常重用黃芪伍人參、當歸、雞血藤氣血雙補。常與北沙參、天冬、女貞子相伍,用於氣陰兩虛證的肺癌患者。常配伍生熟地、女貞子、蛇六穀、七葉一枝花、蜂房、天葵子等用於腦瘤的治療。常配伍貓人參、桑白皮、川椒目等治療癌性胸腹水。此藥主治頗多,臨床用之屢獲良效。
視頻
《36.7℃》 國醫大師 劉嘉湘專場2019-05-04
2021年「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 中醫藥系列講座——第一講:《國醫大師劉嘉湘「扶正治癌」學術思想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研究》2021-06-01
參考來源
- ↑ 劉嘉湘-中醫當代名師 ,醫學教育網, 2014-04-28
- ↑ 劉嘉湘 ,中醫世家
- ↑ 劉嘉湘 ,中國醫藥網
- ↑ 【喜訊】熱烈祝賀我院劉嘉湘教授榮膺「國醫大師」稱號 ,搜狐, 2017-06-21
- ↑ 【喜訊】龍華醫院劉嘉湘教授榮獲「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 ,搜狐, 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