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刘宝存,男,1964年出生,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等职。

目录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99.9-2002.7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84.9-1987.7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0.9-1984.7 聊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获文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 7-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教授

2004.7-2006.6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副教授

2002.7-2004.6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学院 博士后研究人员

1987.7-2002.6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助教、讲师、副教授

学术兼职

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委员、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出版执行委员会联合主席

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比较教育学科组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比较教育研究》副主编

学术成果

著作

刘宝存主编: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刘宝存主编:国际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政策。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  

刘宝存等著:“一带一路”沿线八国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

刘宝存、李辉等著:世界城市建设与教育国际化。人民出版社,2020年。

王英杰、刘宝存等著: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

王英杰、刘宝存等著:国际视野下的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

刘宝存、张梦琦主编: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刘宝存主编: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

刘宝存主编:国际视野下的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

王英杰、刘宝存主编: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刘宝存、钟祖荣、刘强主编:国外人才培养与开发。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

刘宝存、袁利平主编:博士后制度的国际比较。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

刘宝存、刘强主编:光荣与梦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

刘宝存著: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刘宝存主编: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刘宝存著:守望大学的精神家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

王英杰、刘宝存主编: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王英杰、刘宝存等著: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王英杰、刘宝存等著: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刘宝存著: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学术论文

刘宝存、张惠:“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20年05期。

臧玲玲、刘宝存:比较教育学科的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关于若干争论问题的再审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刘宝存、张瑞芳:国际视野下的跨境办学监管模式与我国的路径选择——基于教育输入国境内高等学校海外分校的视角。《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

刘宝存、肖军:人才之战:德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20第7期。

Tengteng Zhuang & Baocun Liu (2020): Power landscapes with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 three-dimens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university statutes,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Volume 50, Issue 5. 2020.

刘宝存、臧玲玲: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教育:机遇、挑战与使命。《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

刘宝存、张永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年第2期。

刘宝存、张继桥: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历史考察。《高校教育管理》2018年第6期。

刘宝存、张继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演进与走向。《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

刘宝存:大学的本质在于求真育人——顾明远大学理想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

刘宝存、傅淳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现状、问题与出路。《大学教育科学》2018年第5期。

刘宝存、胡瑞: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教育:进展、问题与对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

刘宝存、肖军:“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改革路径。《高校教育管理》2018年第5期。

刘宝存、张伟:文化冲突与理念弥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新型世界公民教育刍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

张伟、刘宝存:六十年来世界比较教育研究的回顾与省思——基于美国《比较教育评论》的文献分析。《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刘宝存、杨尊伟: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社会参与:国际比较的视角。《中国高教研究》2016 年第12 期。

刘宝存、张伟:中国比较教育的制度化:历程、挑战与变革。《中国教育科学》2016 年第3辑。

刘宝存、张伟: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2016 年第6期。

刘宝存、张伟:还权与松绑: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风向——《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述评。《中国德育》2016年第11期。

刘宝存、杨尊伟:大数据时代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比较教育研究》2015 年第10 期。

刘宝存、刘强、荆晓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教育领域优先发展议题及其展望。《比较教育研究》2015 年第3 期。

刘宝存、屈廖健:PISA教育成功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验。《比较教育研究》2015 年第6 期。

刘宝存、孙琪: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博士后工会研究:以加州大学为例。《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

刘宝存、李函颖:《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本科院校排行榜社会影响力探析。《大学教育科学》2014年第2期。

刘宝存:大变革时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使命与发展道路选择。《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

刘宝存、孙琪:美国大学区域研究:发展、影响及争论,《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

刘宝存、庄腾腾: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50年回顾与展望。 《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刘宝存: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不断谱写中国比较教育新篇章。《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刘宝存、何倩:新世纪美国薄弱学校改造的政策变迁。《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刘宝存、李润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日本创建大学卓越研究中心政策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刘宝存、张永军:论比较教育的开放性及其限度。《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刘宝存: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创新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刘宝存、罗媛:面向21世纪的美国高中教育改革探析。 《比较教育研究》 2010年第6期。

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2期。

刘宝存、张永军: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刘宝存:博洛尼亚进程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走向。《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刘宝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回顾与前瞻。《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第1期。

刘宝存: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的个性化选择。《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刘宝存、李慧清:2005年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法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刘宝存: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战略选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7期。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进展·问题·走向。《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刘宝存:大学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个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刘宝存、王维、马存根: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刘宝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

刘宝存: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江苏高教》2005年第4期。

刘宝存、杨秀治:西方国家的择校制度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

刘宝存: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基础。《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一年级习明纳尔课程。《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2期。

刘宝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界》2005年第1期。

刘宝存:大学的创新与保守:哈佛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径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高教探索》2005年第1期。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类型与模式。《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1期。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与管理。《江苏高教》2004年第6期。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刘宝存:中世纪的大学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第4期。

刘宝存: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刘宝存: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学术界》2004年第1期。

刘宝存:纽曼大学理念述评。《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第6期。

刘宝存:不合时宜的真理:赫钦斯大学理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

刘宝存: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述评。《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第3 期。

刘宝存: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理念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刘宝存:哈佛大学办学理念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 期。

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刘宝存:如何创建研究型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经验。《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2期。

刘宝存: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发展·争论·未来走向。《新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刘宝存:科尔大学理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刘宝存:弗莱克斯纳大学理念述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第5期。

刘宝存: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7 期。

刘宝存:洪堡大学理念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历史·问题·改革。《江苏高教》2001年第6期。

刘宝存:校本管理:当代西方中小学管理的新模式。《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刘宝存:“肯定性行动计划”论争与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刘宝存: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进展·问题·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刘宝存: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应并重。《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4期。

刘宝存、马忠虎:关于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6期。

刘宝存:美国私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评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刘宝存:世界高等教育个性化趋势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刘宝存、杨秀治:试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刘宝存:教育市场说质疑。《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1期。

刘宝存:高等教育不能产业化。《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4期。

刘宝存、杨秀治:杜威的大职业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4期。

刘宝存:六十年代美国的科学政策与大学科研。《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第2期。

刘宝存:六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初探。《外国教育研究》1988年第2期。

刘宝存: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政策剖析。《外国教育动态》1988年第2期。

获奖情况

《博士后制度的国际比较》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年。

《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获得第二届明远教育奖(研究类),2015年。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获评教育部“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13年。

《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获得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

《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12年。

《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

《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

《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战略选择》获第四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2009年。

《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07年。

《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