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慎虚,亦作昚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盛唐著名诗人。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江东(今江苏南部及浙江一带)人,或云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唐诗汇评)或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工诗,有盛名,流落不偶。早年逝世。《全唐诗》存诗一卷。 [1]
刘慎虚 ( 诗人) | |
---|---|
著名诗人 | |
国籍 | 唐朝 |
职业 | 诗人 |
知名于 | 诗才出众,人品也高 |
知名作品 | 《全唐诗》 |
人物生平
刘慎虚,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
刘慎虚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郑处晦《明皇杂录》把他和王昌龄、常建、李白、杜甫等人并列,说是"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唐诗纪事》引)。严羽也把他与沈宋、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韦应物并举,称之为"大名家"(《沧浪诗话·考证》)。殷□撰《河岳英灵集》,别择精严,而选录其诗多至11首,说他"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他和孟浩然交谊甚深,有《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孟去世后,又有《寄江滔求孟六遗文》,词意垦挚。其诗题材、体制以及意境也与孟颇近似,而清微淡远之中,有幽深拗峭之趣,则又于孟之外自辟蹊径。《阙题》"道由白云尽"一首,最能代表这种风格。
《全唐诗》收其诗15首,除去其中窜入的他人作品,基本上就是《河岳英灵集》所录存者。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2]
人物性格
刘慎虚为人淡泊,脱略势利,壮年辞官归田,寄意山水,与孟浩然、王昌龄等诗人相友善,互唱和。他曾游江南西道洪州建昌县桃源里(今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桃源村),见此地山水秀美,民风淳厚,是定居,构筑深柳读书堂,著书自娱。《唐诗三百首》上载的首句"道由白云尽"诗,就是写于此时此地,原题为《归桃源乡》。54岁卒,葬在该村云山垴,墓茔尚存。
文学成就
刘慎虚(生卒年不详)自幼聪颖,姿容秀朗。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一说靖安县)人,《唐才子传》载其嵩山人,《全唐诗》谓其江东人。字全乙、挺卿,号易轩。刘慎虚自幼聪颖,八岁作文上书,受到皇帝的赏识,拜为童子郎。《人才佳话》载其八岁属文上疏,拜童子郎。但日后刘慎虚仕途失意,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及第。曾任洛阳尉,夏县令,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崇文馆校书郎等小吏。壮年辞官南归,游历于休宁、安庆、浔阳、庐山、洪州等地。与贺知章、包融、张旭交游,时称吴中四友,并与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往来酬唱,互赠诗章。晚年定居江南西道洪州建昌县桃源里(今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桃源村),于深柳读书堂著书自娱。其交游多文人士子、山僧道侣。
在现存的十几首诗中,《阙题》(原题为《归桃源乡》)为其代表作: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日白,清辉照衣裳。"这首诗是其归乡后所作,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重笔勾勒的是山溪、书屋;淡墨湮染的是白云、清辉……超然物外,神思邈远。
刘慎虚着有《鹡鸰集》五卷,今已散佚。《河岳英灵集》收存其诗十一首,《全唐诗》收存十五首,《靖安县志·艺文志》(清道光五年版)收存十二首。《唐才子传》评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评刘慎虚善为方外之言,他们的作品在风格上都可归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诗词地位
刘慎虚是盛唐成就较高的诗人之一。撰写的5卷诗集到清康熙年间还在流传,却毁于《四库全书》修成之日。我们今天能读到的他的作品,只有《全唐诗》中仅存的15首。历代对刘慎虚的诗都有较高的评价。唐朝人殷所编的《河岳英灵集》精选24位诗人的234首诗,推崇刘慎虚为一家,选录其诗多至11首,排在常建、李白、王维之后居第4位,列为"河岳英灵"中的上乘作品,并评价其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可以杰立江表。清人宋婉在《友贻堂题辞》中则写道:"诵刘慎虚诗,勿患其少"。除《河岳英灵集》外,《唐诗别裁》、《唐诗三百首》、《唐诗选》都选录了他的诗作。《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有他的传记。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也提到了他。
刘慎虚不仅诗才出众,人品也高。据道光《奉新县志》载:因刘慎虚"孝友恭俭,哲悟过人",时任洪州(今南昌)刺史吴兢特改其所居奉化乡为"孝悌乡"以示表彰。刘慎虚与其同时代的大诗人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交往甚密,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留有许多相互唱和的诗作。刘慎虚代表诗作是《阙题》。 [3]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慎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又"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国宝。
《唐诗归》
钟云:"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处,全在不肯多。予尝爱十四首,命林茂之书成小册,而题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谓此君实录。又去: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
《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岑非无流走为律者,轻重(与刘)迥自不同。殷墦赏其"思苦语奇",独谓"气骨不逮诸公",此深识之论也。
《渔阳诗话》
刘慎虚字挺卿,其诗超远幽夐,在王、孟、王昌龄、常建、祖咏伯仲之间。考其人,盖深于经术,不但词华也。李华《三贤论》曰:"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称。述《易》、《诗》、《书》、《春秋》、《礼乐》为五说,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
《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慎虚亦是齐梁体段,其骨清耳,且字句外有灵气往来。
《剑溪说诗》
如慎虚诗于王、孟外又辟一径,气象一派空明。
《剑溪说诗》
刘慎虚诗、空明深厚,饶有理趣。
=《越缦堂诗话》
刘挺卿诗所传只十四首,钟伯敬、林古度、王贻上皆极赏之,以为字字可传。其诗多清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谓其"气骨不逮",诚哉是言! [4]
主要著作
刘慎虚着有《 集》五卷,惜已失传。《全唐诗》存其诗15首,《唐人选唐诗·河岳英灵集》存其诗11首,《靖安县志·艺文志》(清道光五年版)存其诗12首(五言古诗10首,五言律诗2首)。刘慎虚是一位自南朝永明年间以来江南一带杰出诗人。 [5]
有关评价
《唐才子传》评价
《唐才子传》评价刘慎虚其人其诗:为诗情幽兴远,思雅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当时东南高倡者数十人,声律婉态,无出其右,惟气骨不逮诸公。永明以还,端可杰立江表。善为方外之言,夫何不永,天碎国宝,有志不就,惜哉!
《刘全乙先生考》称道
明代铜鼓卫经历舒孟华的《刘全乙先生考》称道其诗功力渊永深厚超然,上逼汉魏,下薄六朝,绝不与世之锻炼求工者同日语焉。清代朱琬在《友贻草题辞》赞叹曰:诵刘慎虚诗,不患其少。
礼部侍郎刘允章题赞
晚唐礼部侍郎刘允章曾在为刘慎虚所撰的题赞中称道:"盛唐乐府,先生倡之,杰立江表,谪仙并驰。时有长卿,共祖相知。后有梦得,奉以为师。"不仅将刘慎虚与史称"诗仙"李白、"五言长城"的刘长卿并列,而且说"诗毫"刘禹锡奉之为师。可见他在文学史上较高的地位。刘慎虚曾官拜洛阳尉,迁县县令。中年后他超脱势利,啸傲风尘,结识僧侣,常涉足山水,浪迹于长江下游一带,曾拟卜居庐山,末果。当时其父刘镐任洪州刺史,他来洪州省亲,游历靖安桃源,爱此间山水清秀,筑室卜居,写诗自娱,并终老于斯,死后葬于桃源的云山垴,至今墓冢犹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