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周
大勢正好卻瞬間一敗塗地
在隋末群雄競起的紛亂形勢中,劉武周率先起兵,依附突厥,圖謀帝業,進而「率軍南向以爭天下」,占據了有充足食糧和庫絹的晉陽,攻陷河東大部地區,威逼關中。但是,劉武周「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在並汾一帶沒有取得地主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建立起鞏固的統治基礎。
在與李唐王朝的交戰中,曾大破李元吉,席捲晉陽,但不久為李世民所敗,劉武周棄并州,北奔突厥,不久,被突厥殺死。
與西秦政權一樣,劉武周也是在占盡優勢的時刻,頃刻之間一敗塗地的。《舊唐書,劉武周傳》追述劉武周失敗的原因說:初,武周引兵南侵,苑君璋說曰: "唐主舉一州之兵,定三輔之地,郡縣影附,所向風靡,此固天命,豈曰人謀。且并州巳南,地形險阻,若懸軍深入,恐後無所繼,不如連和突厥,結援唐朝,南面稱孤,足為上策。"武周不聽,遣君璋守朔州,遂侵汾、晉。及敗,泣謂君璋曰:"恨不用君言,乃至於此!"認為劉武周的失敗,與他沒有能實行「連和突厥,結援唐朝」的策略有關[1]。
參考文獻
- ↑ 吳玉貴. 突厥汗國與隋唐關係史研究/唐研究基金會叢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004-2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