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德獨赴襄陽會
《劉玄德獨赴襄陽會》是元雜劇的劇本,簡名《襄陽會》。作者:高文秀。四折雙楔子。 劇述三國時,劉備到荊州向劉表借地屯軍,劉表請劉備於三月三日赴襄陽會。劉表在會上讓劉備接管荊州,劉備不肯,並推薦劉表長子劉琦為繼承人。劉表次子劉琮因此懷恨,與蒯越、蔡瑁共謀殺害劉備。劉琦聞訊,暗叫劉備逃走。蒯越差家將王孫去盜劉備的座騎,王孫放走劉備。劉備馬到檀溪,溪水阻路,萬分危急。所乘「的盧」馬一躍而過,劉備得以脫險。劉備脫難後,路遇隱士司馬徽。
目錄
簡介
《劉玄德獨赴襄陽會》一劇中,第一、二折戲正末扮劉琦、王孫,主要寫劉玄德赴襄陽會;第三、四折戲正末扮徐庶,主要寫徐庶破曹仁。由於劇中人物眾多、事件繁複,不便包容於「四折一楔」的雜劇通例中,所以在第二折與第三折戲之間、第三折與第四折戲之間分別加入了一個楔子,兩個楔子均起過渡作用。 元雜劇一本戲中用兩個楔子,這在元雜劇體制中實屬罕見。而在高文秀的作品中卻多次這樣運用,例如《澠池會》亦為「四折二楔」的體制。
劇情
劇中寫東漢末年,天下紛爭,劉備、關羽、張飛結義兄弟,起兵爭雄。徐州一戰,被曹操擊敗而失散。三年後,在古城聚會。劉備憂慮:古城地狹,糧草匱乏,而曹操百萬雄兵,千員戰將,難以拒敵,便孤自一人赴襄陽拜會荊州牧劉表,借城屯兵。三月三襄陽會,劉表設宴歡迎,令長子劉琦、次子劉琮作陪。答應借給新野、樊城,並讓劉備接管荊襄九郡的牌印。劉備固辭,讓劉表的兩個兒子掌管牌印,劉琦以「糞牆朽木」自喻,贊同讓賢。劉琮對劉備借城就戒備不滿,怕他日後奪了荊州,又見他推崇長兄承襲牌印,就更加不滿,於是離開宴席,召部將蒯越、蔡瑁,捉拿劉備。遣家將王孫盜取劉備栓在驛館的「的盧馬」。劉琦察覺其弟要暗算劉備,便以「棗、桃、梨」,暗示他要迅速早逃離。 當夜,王孫盜馬,經劉備解釋,方知事實真相,表示自願護送劉備出襄陽城。途中遇檀溪險阻,劉備祈禱天地,的盧馬遂躍溪而過。待到蒯、蔡二將趕到時,劉備已躍馬而去。後來劉備誤入鹿門山迷路,遇見「江夏八俊」(龐德公、司馬徽、徐庶、諸葛亮、龐士元、崔州平、石廣元、孟光威)之一司馬徽。經他指點,得知運籌之士「南臥龍」、「北鳳雛」。後劉備夜宿於道庵,庵主龐德公乃「江夏八俊」之首,向劉備舉薦了才德不在臥龍、鳳雛之下的徐庶。 劉備回到新野、樊城,馬上遣趙雲專程赴潁川請徐庶出山。徐庶不求功名,在家侍奉老母。起初推託不知兵甲,當得知為的是復漢室、救蒼生,有所動心,但實說老母在堂,不便遠遊。徐母深明大義,勉勵兒子,盡心竭力,輔佐劉備,無須顧家,徐庶別母上路。 劉備率眾將拜徐庶為帥。徐庶論天下「英雄強霸,各據疆土」:「河北袁紹,淮南袁術,荊州劉表,江東孫權。許都曹操,統領百萬之眾,虎視天下諸侯。」玄德公雖漢之宗室,但兵微將寡,須「按兵自守,訪謁賢俊,廣結英豪」,積蓄力量,平定天下,指日成功。劉備聽了讚許。 曹操得知劉、關、張屯兵於新野、樊城,便命曹仁掛帥,曹章為先鋒,率十萬大軍討戰,曹軍令許褚到新野下了戰書。徐庶接到戰書後,認為以萬餘兵力抵擋十萬大軍,寡不敵眾,只能智取,遂調兵遣將,部署迎戰。 曹軍到來,由先鋒張飛迎敵,長槍烏騅,大顯神威。隨後自左右殺出糜竺、糜芳與鞏固、簡雍兩支兵馬,大敗曹軍。此時趙雲持牙角槍出來截住曹軍退路,一陣廝殺,逼得曹軍竄入山谷叢林,關雲長早已守候那裡,奮力生擒了先鋒曹章。十萬曹軍僅剩下百餘騎護衛曹仁逃生。徐庶率軍得勝還營,劉備迎候,殺了曹章,設宴慶功,加封徐庶,犒賞將士。
賞析
此劇寫了劉備借居新野興兵的全過程,不只是寫襄陽會一件事。為了突出劉備得道多助,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奠定爭霸基礎,復興漢室,劇中寫劉備受劉表禮遇,得到劉琦保護,王孫舍己救助,龐德公指點,徐庶別母出山輔佐,等等,都是因為劉備為漢宗室,具有「寬仁厚德」的品格,求賢若渴,是真心實意地反曹復漢,這些都寄託了作者在元朝統治下的強烈的民族意識。 劇中通過多個事件展示了眾多人物的性格特點,諸如劉表的重情,禮賢識人;劉琦的謙恭大度,聰穎機敏,「有經濟之才,顏閔之德」;劉琮的刁鑽霸道,偏狹兇惡等,都在劇情發展中得到生動形象地刻畫。
評價
近人王季烈評曰:「事皆與演義相符,曲文朴茂之中,饒有俊語。非明人所能及」(《孤本元明雜劇提要》)。 該劇現存明·趙琦美脈望館鈔內府本、《古本戲曲叢刊》四集影印本。題目正名為:「徐元直用計破曹仁劉玄德獨赴襄陽會」。另有王季烈校刊的《孤本元明雜劇》本、王季思等編校的《全元戲曲》本等。 此劇對後世戲曲頗有影響。京劇有《襄陽會》,亦名《劉先主馬跳檀溪》,各種地方戲曲諸如秦腔、川劇、蒲州梆子、湘劇、滇劇所改編的有關曲目就更多了,如《馬跳潭溪》等。[1]
思想
高文秀現存雜劇,大多以歷史人物事件為題材,熱情頌揚歷史上的英雄豪傑的美德與業績,同時也無情地鞭笞那些佞臣、市儈勢利小人及邪惡勢力,表達了人們抑惡揚善的美好願望。其雜劇創作,內容完整,情節緊湊,曲白生動,暢曉通俗,平易中顯高雅,文字豪邁奔放。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金瓶牡丹」。評說妥貼公允。
淵源
其本事載於《三國志·蜀志·先主》:「先主遣糜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多,表疑其心,陰御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備住荊州數年,嘗與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又引《世語》曰:「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曾請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備,備覺之,偽如廁,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騎的盧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備急曰:『的盧,今日厄矣,可努力!』的盧一踴三丈,遂得過。乘桴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謝之,曰:『何去之速乎?』」。 故事亦見於元刊《三國志平話》。明·弘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有「劉玄德襄陽赴會」、「玄德躍馬跳檀溪」、「劉玄德遇司馬徽」、「玄德新野遇徐庶」等回目,內容基本與之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