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铨法
刘铨法 |
中文名: 刘铨法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889 逝世日期: 1957 |
刘铨法(1889~1957),号衡三,教育家、建筑工程师。山东文登人。1904年考入青岛礼贤书院,1914年进入德华特别高等学堂学习土木工程,战争爆发后,转入上海同济医工学堂继续学习,1921年上海同济医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任山东中兴煤矿公司工程师。[1]
目录
人物生平
1923年,刘铨法娶时任青岛商会会长隋石卿之妹为妻。同年,刘铨法担任礼贤书院校长一职时,尉礼贤已回到德国,当时在青的很多德国人想让礼贤书院改成一个医药学的专科学校,刘铨法坚决反对,他力排众议,坚持将礼贤书院做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学校直到青岛解放。在这个职务上一干就是30年,而且从不拿一分钱奉禄,实在难能可贵。他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建筑设计养家糊口。1953年,刘铨法因病从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在担任青岛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中学校长的同时,刘还是20世纪30年代青岛本土著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师,1929年登记为工程师,创立建筑事务所和礼贤中学土木工程中专班。1934年获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专利权。1955年5月,刘当选为政协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57年,刘铨法在青岛病逝。
他在青岛所留存的建筑作品有山左银行(1932)、青岛红卍字会(1933)、青岛物证交易所(1933)、中华基督教会(1935)等。在红卍字会大殿设计中,大胆地创造性地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和水泥制品,代替传统的木料制作,这在国内属首创,著有《铁混凝土工程》。并参与设计平度南村沙梁文昌阁、栈桥回澜阁。
社会贡献
1914年,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对中国的国土垂涎已久,强行派兵侵占了青岛,青岛相继沦陷于德、日、美侵略者的魔爪之中。由于当时德国人在青岛创办的德华大学等学校已经停办,又因礼贤书院是由瑞士参加的同善教会所主办,才得以继续开办,并于1934年改名为礼贤中学。
1923年,刘铨法担任礼贤书院校长一职时,在青岛的很多德国人想让礼贤书院改成一个医药学的专科学校。刘铨法坚决反对,他力排众议,坚持将礼贤书院做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学校直到青岛解放。1942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英美两国在青岛开办的学校,通通被日本帝国主义收缴,私立的学校中,只有礼贤中学是一所唯一没有被收缴的学校。
建筑种类
(1)银行建筑:当时银行建筑分别集中于中山路中部和馆陶路东侧,形成中国金融中心和外资金融中心。量多质优的这类建筑,多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不少可称得上经典之作。交通银行青岛分行 建于1931年6月,为欧洲古典复兴风格,仿罗马建筑手法,今仍为中山路上的知名建筑。立面为典型轴线式布局,中心为标准的高大立柱,粗壮古朴典雅,又细致精到。系中国第一位留美归国的建筑师庄俊设计。现仍为银行办公用。金城银行青岛分行 仿欧洲古典复兴风格。呈菱形平面,主入口上部二三层做奥尼壁柱,中间起塔楼。现为市南区医院门诊部。位于曲阜路、河南路口。朝鲜银行青岛支店 位于馆陶路12号,立面为面砖墙面,屋檐下花牙条石,淡色浮雕,通体朴素大方,呈日本建筑风格。建于1932年。现仍为银行办公用房。 中国实业银行青岛分行 河南路东侧,建成于1934年,地上四层,平屋顶,古罗马建筑风格,格调明快。现为银行办公用房。由刘铨法主持设计和监工建造的有山左银行(后为新新公寓分寓)、大陆银行青岛分行( 位于中山路、曲阜路口,四层,平屋顶,简洁典雅,30年代流行的西式新型建筑,1935年建成。现为外贸公司)、中国银行青岛分行 (位于中山路,简朴庄重,今仍为银行,建成于1934年),则由上海建筑师罗邦杰设计,由刘铨法监工,二人对如何利用青岛石料配合得当,使该建筑成为本市的佳品。
(2)商贸类建筑:青岛国货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山路胶州路交汇之东南角,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于1933年,呈“现代风”风格。已拆另建。 青岛百货大楼 位于中山路。原称Adams大楼,建于1929年(一说约30年代中期)。高五层,构图追求几何形的比例。已改建。青岛取引所 建于1925年,平面近“田”字形,立面中由6根花岗岩“混合式”柱子直达三层。中央三角山墙上部两端为高起的塔楼,中间偏后成穹顶,增加竖向层次和立面丰富感,系当时流行的商业古典式风格。位于馆陶路,今保持原貌。谦祥益绸布店 始建于1911年,后在30年代建成新店址,具有19世纪欧洲建筑风格,夹杂中国传统建筑特点。位于北京路,今大致保持原貌。1933年,为了打破日本人对青岛的商品证券交易的垄断,中国工程师刘铨法设计了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位于大沽路北头,今其本保持原貌)。取地势之利,合道路之规,呈放射状矩形,建筑风格一样以奇特取胜。也许他就是想用建筑的语言,狠狠地证明给外国人看,中国人就是不一样。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 建成于1933年2月,高5层,平面结合自然地形和道路网布局而略呈放射状矩形,式样较奇特,打破日人对青岛的商品证券交易的垄断而建的交易所大楼。该工程完成后,博得好评,许多外地人前来索取图纸。
(3)旅馆建筑:东海饭店,位于汇泉湾,1936年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六层建筑,局部7层。平面呈自由状,房间采用叠错式布局,88个房间均能直接观海。立面设计高低错落,外墙为浅蓝色,远望似战舰,为当时流行的“国际式”风格。系当时青岛最高建筑物,最大饭店。今风貌依旧。新新公寓 位于湖南路,1935年12月建成,中国人设计,式样新,质量好。钢混结构,顶正中有玻璃穹顶,利于采光。后改称华侨饭店。
(4)楼台、会堂、影剧院等建筑。青岛市礼堂,建成于1935年,有7家中资银行出资兴建,采取现代建筑风格。位于兰山路,今为银行用房。福禄寿影院,1926年建成,中国人创办的影院。已翻建。后为红星电影院(今已拆除)。山东大戏院,建成于1930年,平屋顶,简洁质朴,今为中国电影院。栈桥回澜阁建于1933年,根据当时青岛市工务局《改筑前海栈桥并修理北段旧石桥》所记,“于堤上增筑八角洋灰亭,以备夏令纳凉之用,亭之周围为便利游人休息起见,添置铁架木椅廿把……”但是,关于回澜阁是谁设计的,相关资料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在最近出版的《今日平度》副刊上,有一篇文章指出,参与南村镇沙梁村文昌阁设计建造的刘铨法(国立同济大学土木科毕业)和孙旭春(即墨人,胶东名工程师),都是参与栈桥回澜阁设计人员。
(5)居住性建筑:八大关别墅,位于当时市区之东,日人占领时开始在太平角色一带建别墅。20世纪30年代现八大关一带被定为“特别规定建筑地”,30代末形成规模。这里的单体建筑,建筑体量小,辟有花园,一般能见海,建筑格调互不相同,以模仿欧美“田国式”风格为主,几成各风建筑博览会。“花石楼”、“公主楼”为其中的代表性建筑。花石楼选址在海岸台地上,墙面采取完全花岗石料砌筑而成的形式,上半段局部用细纹粗石处理,地表及转角均为凸突蘑菇石,总体沉稳凝重,呈现典型欧洲古堡风格。“公主楼”传说为丹麦公主来青居住面建,富异国情调。其他众多建筑也各具风采,为人称道。
参考来源
- ↑ [ ], , --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