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棠
劉錦棠(1844~1894),字毅齋,湖南湘鄉人,晚清的著名將領。
- 劉錦棠10歲時,其父劉厚榮因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而喪生。
- 成年後,投入叔父劉松山所在的湘軍,隨同叔父鎮壓太平軍和捻軍,作為左宗棠西征軍的主力平定了西北區域的同治回亂和新疆亂局中阿古柏的繼承人伯克胡里勢力,有「飛將軍」之稱。
- 後推動新疆建省並擔任新疆首任巡撫。官至太子太保,一等男爵。
- 甲午中日戰爭前夕,應徵起復,未及成行而卒,諡號「襄勤」。[1]
目錄
基本信息
姓名 劉錦棠
|
字號 字毅齋
|
別名 劉毅齋、飛將軍
|
民族 漢族
|
官職 新疆巡撫
|
爵位 一等男
|
諡號 襄勤
|
出生地 湖南湘鄉
|
出生時間 1844年
|
去世時間 1894年
|
所處時代 清朝
|
主要成就 攻克金積堡、平定西寧、收復新疆、建設新疆
|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劉錦棠出生於湖南湘鄉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劉厚榮參加湘軍,在岳州(今岳陽)被太平軍擊斃。從「報其父仇」的目的出發他15歲時投入劉厚榮生前所部。此後隨其叔父劉松山轉戰於江西、安徽、陝西等地,參與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積功至道員,成為老湘軍中後起的年青將領。[2]
平定陝甘
承繼危局
- 在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下,陝西,甘肅等地回民相繼暴亂,屠殺老幼婦孺,屢敗清軍。
- 1867年(同治六年),清廷以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兵鎮壓回民軍。
- 1869年6月,清軍兵鋒直指回民軍的重要基地金積堡(金積鎮)。左宗棠以劉松山老湘軍為主力,對金積堡地區發起猛烈進攻。由於回民軍積極防禦作戰,清軍糧運不繼,進展緩慢。
- 1870年2月14日,老湘軍統領劉松山陣亡,清軍士氣大挫。為了應付危局,左宗棠起用當時任老湘軍營務總理的劉錦棠代理統領。並提出了「堅守」與「退屯」兩種方案供其選擇。劉錦棠審時度勢,認為「堅守」、「退屯」均不可取,力主繼續進攻。他向左宗棠建議說:「吾軍深入乏食,不力戰,賊即乘我,靈州旦暮失,大局不可支矣」(何維朴:《劉襄勤史傳稿》,第3頁),「必戳力致死,而後軍可全。」這一意見得到了左宗棠的贊同。為了激勵士氣,劉錦棠召集部將鼓動說:我軍功在垂成之際,不幸將亡師敗。各位都是跟隨我叔父多年的老將,難道忍心就此罷兵嗎!統一將領們的思想後,他又將劉松山的靈柩放在軍營之中,激發起大家的復仇之心,繼續向金積堡地區進攻。[3]
攻克金積堡
- 甘肅寧夏府吳忠縣的金積堡位於靈州西南50里,東通花馬池南通固原,西枕黃河。堡外有兩個險要的地方,一是西面的峽口,它是黃河青銅峽的峽口,又是控制流經金積堡的秦渠和漢渠的進水口,二是東面的永寧洞,它是山水河通過秦渠涵洞的地方,也是控制秦、漢二渠的出水口。為了搶占有利地形,劉松山曾集中兵力攻下了這兩個軍事要點,但峽口不久又被亂匪奪回,清軍陷入了將被回軍水淹的不利境地。為了扭轉這一態勢,劉錦棠首先加強了糧道防護和對永寧洞的防守,接着率兵攻占了靈州至吳忠堡之間的各堡寨,為攻取金積堡打開了通路。對劉錦棠的這些部署與戰果,左宗棠很滿意,上奏清廷,「薦其才可大用」。清廷立即下旨,加封劉錦棠三品卿銜,令其正式統領老湘軍。,
- 為了抵禦劉錦棠的進攻,馬化龍依託秦、漢二渠挖壕築牆,修堡建壘,使金積堡內外牆壁縱橫,堡壘環列,渠水環復,易守難攻,還相繼掘開了秦渠、板橋堰和山水河,使清軍營地陷入一片水泊之中。面對這些困難,劉錦棠毫不畏懼。他身先士卒,往來於爛泥之中,率領老湘軍逐次進攻,步步為營,苦戰數月,終於攻占了金積堡外圍各堡寨,開始轉入對金積堡的進攻。金積堡修築得十分堅固,堡牆高4丈,厚3丈,周長9里,堡中有堡,防守十分嚴密。劉錦棠則以深溝高壘圍困。他令清軍環堡挖了兩道深1丈寬3丈的長壕,壕邊築起高約丈余的圍牆,切斷金積堡與外界的聯繫。與此同時,還築成幾座炮台,居高臨下,不斷向堡中轟擊。終於迫使馬化龍於1871年1月6日到清營投降,遂占金積堡。3月2日,按照左宗棠的指令,劉錦棠處死了馬化龍父子及1800多名回軍將士。劉錦棠也因戰功而得到了雲騎尉的世職。
- 1871年夏,劉錦棠護送劉松山靈柩回湖南安葬,並在湖南招募士兵。[4]
平定西寧
- 1872年,劉錦棠率領18營老湘軍進攻馬桂源和馬本源領導的西寧回民軍。由於回民軍從湟中大峽口到小峽口的八十餘裡間設置堡壘、綿延不絕,作戰難度極大。9至10月,劉錦棠率部斬關而進,前後兩個多月,血戰50餘次,才攻占峽口隘路,兵臨城下。11月19日,二馬從西寧逃走;次日,劉錦棠率軍進駐西寧。1873年3月,馬桂源等人在蘭州被處死。[5]
克復肅州
- 1873年10月底,劉錦棠又奉命率5營人馬參加攻打肅州(今甘肅酒泉)。他利用義軍降將喊話誘降,守城義軍首領馬文祿於11月4日開城繳械。隨着肅州被攻克,陝甘回亂平定。左宗棠歷數部將鎮壓陝甘回民起義軍的戰功,將劉錦棠排居第一。清廷依此擢升他署甘肅西寧道。
- 1874年,河州又發生動亂,劉錦棠會同諸軍將之平定。 [6]
收復新疆
北疆作戰
- 從1875年(光緒元年)春開始,劉錦棠駐紮涼州(今武威),積極整軍備戰,將55營老湘軍精簡成25營,並結合新疆的敵情與地理特點,進行了一年多的作戰訓練,為收復新疆準備了一支勁旅。1875年5月3日,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於9月24日向清廷推薦他認為「英銳果敏、才氣無雙、志慮忠純」的劉錦棠為前敵指揮,總理行營事務,很快得到了清廷的批准。
- 1876年4月26日,劉錦棠在肅州統率25營老湘軍分批經過千里戈壁,向北疆進軍。他依據左宗棠「緩進急戰」的戰略方針,決定在「新谷遍野、有糧可因」的新秋之際發起北疆作戰。7月下旬,會合先期進疆停駐於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的金順部39營人馬,首先進占阜康,準備攻打古牧地(今米泉),撤除烏魯木齊的屏障。
- 防守烏魯本齊地區的有投降阿古柏的馬人得、白彥虎等部2萬多人,其中6000多人駐守古牧地。從阜康到古牧地有兩條道路,一是途經戈壁、缺乏水源、無敵軍防守的大道,一是途經黃田,水源充足、但有重兵防守的小路。敵軍意在迫使清軍走大道,過戈壁,陷入人馬渴乏的困境。劉錦棠將計就計,8月8日,派出部隊掘井挖渠,開溝引水,擺出要走大道的架勢。10日夜晚,突然率領精銳部隊,從小路進擊,當夜奪取黃田,第二天進圍古牧地。他令炮隊在城外修築炮台,用開花大炮把城牆轟塌了幾個缺口,令突擊隊從缺口搶攻入城,於17日占領古牧地,全殲守敵。
- 攻取古牧地時,劉錦棠從繳獲的信中獲悉烏魯木齊防守乏人,南疆阿古柏韻援兵也難迅速到來。於是,立即決定乘虛蹈隙,除留兩營兵力防守古牧地外,大隊人馬星夜向烏魯木齊疾進。次日黎明,部隊抵達烏魯木齊外圍,炮隊在六道灣的山樑上架炮向城裡射擊。馬人得、白彥虎沒有料到清軍如此神速,炮聲一響,便棄城南逃。
- 收復烏魯木齊之後,劉錦棠令金順率部西攻昌吉、呼圖壁和瑪納斯,自率老湘軍清剿殘敵,準備南進。不料瑪納斯南城之敵負隅頑抗,金順部清軍久攻不克。劉錦棠又派羅長祜率領11營老湘軍馳援。這時大雪開始封山,劉錦棠遵照左宗棠的意見,進行整軍備戰,準備來年春天舉兵南進。劉錦棠因戰功獲得騎都尉世職。[7]
打開南疆
- 阿古柏得知烏魯木齊失守的消息後,從喀什噶爾(今喀什)趕到託克遜部署防禦。他派心腹艾克木汗率步騎8500人和馬人得、白彥虎殘部,以及1萬民團守吐魯番,令其大總管愛伊德爾呼里率步騎4400人守達坂城,並在東西天山隘口之間築起了一座新城;令其次子海古拉率步騎6000人守託克遜。三城互為犄角,妄圖阻止清軍南下。
- 1877年4月上旬,劉錦棠按照左宗棠三路並進的部署,與張曜,徐占彪約期進發。14日,劉錦棠率領31營人馬(新補充了炮騎各3營),從烏魯木齊南下,於16日夜晚包圍達坂城,直至次日凌晨城中守敵才發現。天亮後,劉錦棠環城偵察敵情,坐騎中彈倒地,他易馬而前。摸清城防概況後,命令各營環城挖壕築壘,嚴密鎖圍。同時構築炮台,準備強攻。當清軍兩次擊退海古拉派來的援兵之後,愛伊德爾呼里盼援無望,便準備突圍南逃。劉錦棠命令夜間遍燃火把,密切監視。 19日晚,城東炮台築成,他當即下令以開花大炮向城內轟擊。由於彈藥庫中炮爆炸,加之大風驟起,烈火燃遍全城。守敵驚潰,四散奔逃。劉錦棠一面指揮各營截擊,一面發動喊話勸降。在軍政攻勢下,守敵頭目紛紛投降,愛伊德爾呼里也被活捉,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對於大批俘虜,劉錦棠遵左宗棠之囑,實行寬待政策,凡是新疆平民,不論哪個民族,全部釋放回家,並發給衣糧。其他俘虜,願留者留,願走者走。在這一政策的感召下,愛伊德爾呼里主動給阿古柏寫了勸降信。在整個進軍南疆的過程中,劉錦棠始終實行了寬待俘虜的政策,對分化瓦解敵人起了重要作用。
- 攻占達坂城後,劉錦棠分派羅長祜率步騎6營與張曜、徐占彪兩路人馬於26日攻取了吐魯番。自率騎兵於同日趕到託克遜,截住準備南逃的敵軍。經過激戰,除海古拉率2000多人逃脫之外,殲敵4000餘人。至此,歷時不到半月,勝利地結束了攻占三城的戰役。[8]
進軍南疆
- 占領託克遜後,劉錦棠決定待秋糧採運充足之後再行南進。在此期間,敵情發生了重大變化。5月29日,阿古柏患中風而死(又有被部下打死、毒殺或服毒自盡等說)。海古拉攜其屍南返時,被其長兄伯克胡里所殺。艾克木汗在庫爾勒自稱為「汗」,又被伯克胡里敗於阿克蘇,遂率殘部逃入俄境。伯克胡里繼承了阿古柏的汗位後,除留部分人馬防守東四城外,自率主力退保西四城。
- 依據南疆八城的地理和敵軍分布情況,劉錦棠把進軍南疆的部隊分成兩個梯隊:以老湘軍為第一梯隊,專門「主戰」,以張曜部為第二梯隊,「且戰且防」。9月 27日,劉錦棠率領第一梯隊32營先期出發,10月2日進抵曲惠。為了消滅逃至庫爾勒觀望動靜的白彥虎,他兵分兩路,令余虎恩,黃萬鵬率馬步14營,取道烏什塔拉,沿博斯騰湖南岸進攻庫爾勒側背;自率主力沿大路過開都河,從正面進搗庫爾勒。9日,兩路人馬會師庫爾勒時,白彥虎已西逃庫車。針對白彥虎長於流竄的特點,劉錦棠斷然決定親率精騎1000、健卒1500先行追擊,令羅長祜領大隊人馬隨後跟進。在劉錦棠的帶領下,先行部隊從庫爾勒啟程後,三晝夜疾馳400多里,15日追到布古爾(今輪台)時,擊潰敵騎千餘。18日追到庫車城外時,又斃敵千餘。22日終於在銅廠和木雜喇特河(今木扎提河)追上逃敵,經過激戰,消滅一部,余敵繼續西逃。24日追到阿克蘇城外時,當地維吾爾族人民已自動占領該城「以待官軍」。這時,白彥虎部經烏什逃向喀什噶爾,伯克胡里留守東四城的殘部則逃向葉爾羌。
- 對於劉錦棠指揮的這一階段作戰,左宗棠十分滿意地讚揚說:「三旬之間,迅掃賊氛,窮追三千里,收復東四城,殲敵數千,追回難民數十萬,決機神速,古近以來,實罕其比。」(《左文襄公全集·札件》,嶽麓書社1986年版,413頁)
善後工作
- 新疆初復,城池殘破,官無衙署,民無居室,渠道淹廢,田園荒蕪。劉錦棠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目睹了這—慘景。他在新疆所做的 第—件事,就是設立善後局,處理善後事宜。
- 南疆的善後工作,都由劉錦棠一路收復,—路設局經理。當時軍隊裡幕僚人員很多,善後局主要由這些人來經辦。善後局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招集流寓失所的農民,將被阿古柏匪徒脅行的人民遣返原籍,貸給籽種,使能夠迅速恢復生產。新疆乾旱少雨,農業生產全賴引水灌溉。為此,又仿行以工代賑的方法,每日發給口糧,組織剛剛返回原籍的農民修復渠道、坎兒井。清軍官兵也被派去參加興修農田設施的勞動。這些措施,保證了南疆各地農業生產的恢復。人們衣食有了着落,社會也就日趨安定了。
任職新疆巡撫
- 1882年,清朝正式收回伊犁,劉錦棠請求將新疆設為省,設巡撫、布政使,道、府、州、縣都比照內地予以設置。同時,他在新疆整修道路、城鎮,設置學校、驛傳,興修水利,廣興屯田
- 1883年,劉錦棠被擢升為兵部右侍郎,加尚書銜。
- 這時的劉錦棠已是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然而,他對升官晉爵不感興趣,伊犁收復以後,多次以祖母老病和自己患腳疾為由,申請開缺回鄉,但是,當一聽說法國侵略軍占領越南襲擊諒山,威脅廣西、雲南的消息後,「不禁積憤填胸」,乃於1884年8月21日上了一道《請率師與法夷決戰折》,「請旨率師東下,與之決戰,以紆積憤」,並且表示,「臣之腳疾雖迄未痊,而當國家有急,當奮不顧身。」(《劉襄勤公奏稿》,卷七)他在奏摺中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認為只要堅決抵抗,無論陸戰、海戰,都有取勝把握,要求准其自募6000人東下赴越,抗擊法寇。可惜清廷妥協方針已定,拒絕了劉錦棠的請求。9月13日,劉錦棠又上奏請戰,再次要求奔赴抗法前線,並且說明並非邀功請賞,只是為了報效國家。清廷又未准允。
- 1884年11月,新疆設省,劉錦棠任新疆巡撫,又授兵部尚書銜,仍擔任欽差之職。在此期間,他改革新疆原軍府制,在建省過程中,將徵兵逐步改為防軍,規劃,建設了全疆的邊防,為鞏固西北邊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 1887年,劉錦棠獲准回鄉省親,沿途百姓熱情迎送,常常數日不能前進。
- 1889年,劉錦棠加太子少保銜。[9]
抱病而亡
- 1890年2月6日,清廷晉劉錦棠為太子太保。5月,他再次回湘省親。9月2日,劉錦棠從湖南上奏申請開缺養病。此後他一直在籍休養。
- 1894年,劉錦棠晉封一等男爵。這時中日戰爭一觸即發。清廷想起這位智勇雙全的戰將,7月令湖廣總督張之洞前往湘鄉傳旨,令其召集舊部速赴遼東。為了抗擊日寇,劉錦棠抱病啟程,剛到湘鄉縣城,忽患中風,左體偏癱,8月去世。清廷賜諡襄勤,並予建祠。[10]
- 新疆各族人民對劉錦棠堅決保衛新疆的歷史銘刻在心,當1898年俄國武裝侵占新疆的帕米爾地區時,廣大軍民懷念說: 「若前撫臣劉錦棠在任,斷不至此。」(《陶勤肅公奏議遺稿》,卷十一)
人物評價
- 劉錦棠積極參與了鎮壓太平軍,捻軍和回民軍的作戰,此後又指揮清軍收復和保衛了新疆,這一重大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在作戰中所表現的不畏強敵、敢打敢拼、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和沉着機智、靈活機動、出奇制勝的指揮才能,在晚清反對外敵入侵的作戰中也是不多見的。面對外國侵略者,劉錦棠所表現的民族尊嚴和愛國主義氣概也是十分突出的。在英俄兩國爭霸中亞、覬覦我國帕米爾地區的危急形勢下,劉錦棠加強了在帕米爾的防務,增添了新的關卡,修築了驛站和道路,委派當地首領為千戶長、百戶長,督率部民保家衛國。劉錦棠以武職出身而擔當了新疆疆第一任巡撫,雖然任巡撫的時間不長,但也在新疆生活了十多年。從收復新疆到包括新疆建省在內的一切軍事活動和善後事宜,都是他一手經辦的。這些歷史功績是無法抹煞的。
- 《清史稿》評價劉錦棠說:從左宗棠立功西陲最名者,湘軍中稱二劉,豫軍中稱曜。之數人者,投袂攘難,不數月,廓清萬里,雖張騫、班超,奚多讓焉! [11]
史籍記載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12]
相關視頻
- 世人皆知左宗棠收復新疆,卻不知幕後還有一位真英雄
參考資料
- ↑ 劉錦棠 .湘鄉網.2013-06-21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劉錦棠,字毅齋,湖南湘鄉人,松山從子也。從松山討捻,積勛至同知直隸州。從入陝,復同州、朝邑,釋省城圍,擢巡守道。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同治七年,左宗棠西征,從克懷遠、鎮邊,還定綏德,賜號法福凌阿巴圖魯。進軍甘肅,攻金積堡,夷旁近七寨,破靈州。九年,擊馬五寨,松山戰死,詔加三品卿銜,接統其軍。軍新敗,偏裨自恃為宿將,滋驕,錦棠禮詘之。喪懸吳忠堡,或請徙它處,錦棠不可,曰:「櫬在軍,可系將士心。」宗棠貽書,為列堅守、退頓二策。錦棠謂:「不力戰,則靈州不保,必效力致死,而後軍可全。」於是一戰擒馬五,再戰破河、狄,軍復振。
- ↑ 貝爾斯 著 趙欣 譯.左宗棠傳.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4年:160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明年,度隴攻西寧。次碾伯平戎驛,先破小峽,遣軍奪南北兩山,圍解,道員郭襄之率男婦二萬繦負來迎。是役也,提湘軍八十營,扼攻九十里,往往徹夜不休,露立冰天雪窖中,詔嘉之。十二年,克大通,斬叛官馬壽。遴陝回為旌善五旗,餘徙平涼、秦安、清水。白彥虎奔肅州。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明年,破河州,獲閃殿臣,伏誅。乃合諸將蹙回於賈家集、郭家嘴,殲焉。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光緒元年,出關。時彥虎走依安集延,帕夏阿古柏助之,勢復熾。二年,至阜康,與金順計事,議先攻古牧。遣將分壁木壘河,而自領軍軍九營街。度戈壁乏水,佯掘井以懈敵,陰遣精騎襲奪黃田,通汲道,收古牧地。錦棠策烏城寇必駭奔,復自將精兵走之,遂復烏魯木齊、迪化,予騎都尉世職。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年春,逾嶺西南攻達坂。寇引湖水衛城,泥深及馬腹。錦棠周城徼循,誡各營警備。列燧如白晝,轟擊之,彈落爆藥窖,聲砉然,人馬碎裂。乃下令軍中曰:「能縛獻服異服者賞。」於是愛伊德爾呼里以下皆就俘,愛伊德爾呼里,猶華言「大總管」也。且釋降回數千,給貲糧縱歸。或請其故,曰:「俾歸為我宣播朝威也,吾欲以不戰勝之。」自是破吐魯番、託克遜,南路門洞開,阿古柏如失左右手,亦被執,飲藥死。賞雙眼花翎。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十五年,加太子少保銜。明年,晉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二十年,晉錫一等男。會弟鼒以山西按察使入覲,垂詢近狀,欲強起之。適中日有違言,電旨趣召,未行而病作,朝廷書問日數至。疾革時,猶喃喃呼舊校指述邊事。未幾,卒,年五十一。事聞,震悼,諡襄勤,予建祠。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論曰:從左宗棠立功西陲最名者,湘軍中稱二劉,豫軍中稱曜。之數人者,投袂攘難,不數月,廓清萬里,雖張騫、班超,奚多讓焉!金順、穆圖善提塞北健兒,橫行玉門、金嶺間,其志尤壯。文麟名出二人下,而招團興屯,兼任畊戰,不煩國家一兵,遂定西邊,其功亦足並傳雲。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傳二百四十一 .國學導航.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