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金)
剛果民主共和國(英語: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法語: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稱剛果(金),位於非洲中部,首都為金沙薩(Kinshasa),國土面積2344885平方公里。 公元1世紀班圖人到此定居。13世紀建立庫巴王國。14世紀下半葉剛果王國興起。15世紀起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1885年被劃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采地」,稱剛果自由邦,1908年改稱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利)。1964年改用現名。1966年首都改名金沙薩,1971年改名扎伊爾共和國。1997年恢復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今。 [1] 剛果(金)是非洲第二大和世界第十一大的國家。人口超過7700萬,人口數量世界排名17位、非洲排名第四的國家,以及正式法語人口最多的國家。2019年1月10日,剛果(金)選舉委員會稱,反對派總統候選人菲利克斯·齊塞克迪贏得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選舉,將在1月18日宣誓就職。 [2]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採礦業為主,工業欠發達。
剛果(金) | |
---|---|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英文名稱 |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簡 稱 | 剛果(金) | 所屬洲 | 非洲 |
首 都 | 金沙薩(Kinshasa) | 主要城市 | 盧本巴希、卡南加 |
國慶日 | 1960年6月30日 | 國 歌 | 《起來,剛果人》 |
國家代碼 | COD | 官方語言 | 法語 |
貨 幣 | 剛果法郎 | 時 區 | UTC+2 |
政治體制 | 半總統共和制 | 國家領袖 | 總統:菲利克斯·齊塞克迪,總理:西爾韋斯特·伊倫加·伊倫坎巴 |
人口數量 | 8130萬人(2017年) | 人口密度 | 35.9人/平方公里(2017年) [3] |
主要民族 | 剛果族 | 主要宗教 | 羅馬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本土原始宗教 |
國土面積 | 2344885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1月) | 水域率 | 4.3% |
GDP總計 | 472.28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人均GDP | 562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 | +243 | 國際域名縮寫 | .cd |
道路通行 | 靠右駕駛 | 最大城市 | 金沙薩 |
夏時制 | UTC+1 | 國家格言 | 正義,和平,勞動 |
主要河流 | 剛果河 | 人類發展指數 | 0.304(並列倒數第一,2013年) |
主要學府 | 金沙薩大學 | 舊 稱 | 扎伊爾 |
歷史沿革
13至14世紀,剛果民主共和國是剛果王國的一部分。 1884至1885年,柏林會議將剛果劃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采地」,稱「剛果自由國」,後改稱「比屬剛果」。 1960年6月30日,宣告獨立,卡薩武布當選總統,盧蒙巴為總理,定國名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利)」。 1964年8月,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 1965年11月,國民軍總司令蒙博托發動政變推翻卡薩武布,自任總統。 1966年5月,首都改名金沙薩,國名簡稱「剛果(金)」。 1971年10月,改國名為扎伊爾共和國。 1990年4月,實行多黨制。 1997年5月洛朗·德西雷·卡比拉推翻蒙博托政權,自任總統,恢復「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名和獨立時的國旗、國歌。 1998年8月,剛部分軍人在烏干達和盧旺達軍隊的支持下發動叛亂,津巴布韋、安哥拉和納米比亞等國應剛政府請求出兵相助,引發地區衝突,並造成剛分裂分治局面。 1999年,衝突各方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簽署停火協議,聯合國安理會決定成立聯合國剛果(金)特派團(聯剛團,MONUC),向剛派駐維和部隊。 2001年1月16日,洛·卡比拉遇刺身亡,其子約瑟夫·卡比拉·卡邦格繼任總統。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剛果民主共和國面積2344885平方公里,地處非洲中部,東鄰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坦桑尼亞,南接贊比亞、安哥拉,北連南蘇丹和中非共和國,西隔剛果河與剛果(布)相望。西部有狹長走廊通大西洋。海岸線長37公里。
地形地貌
地形分5個部分:中部剛果盆地區,東部南非高原大裂谷區,北部阿贊德高原區,西部下幾內亞高原區,南部隆達-加丹加高原區。扎烏邊界的馬格麗塔山海拔5109米,為全國最高點。扎伊爾河(剛果河)全長4640公里,自東向西流貫全境,重要支流有烏班吉河、盧阿拉巴河等。東部邊界自北向南有阿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伍湖、坦噶尼喀湖(最大水深1435米,為世界第二深水湖)和姆韋魯湖等。南緯5°以北屬熱帶雨林氣候,以南屬熱帶草原氣候。 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剛果河為主流,其他均為支流。剛果河發源於贊比亞境內,流長四千六百六十九公里,為世界第六條最長的河。流域面積廣達三百六十七萬七千八百平方公里,其流量之大和流域之廣,僅次於拉丁美洲的亞馬孫河,位列全球第二,且流量十分穩定。這條河浩蕩西流,經安哥拉注入大西洋。它的重要支流有烏邦基河及卡賽河,另有次要支流十六條,可供航行的有13000公里。[4]
氣候特徵
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左右。 以全境來說,全年分干、雨兩季;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五月是雨季,氣候濕熱;六月到十月是乾季,氣候溫和。但是在夏天,中部和東部高原地區常有陣雨或豪雨,不失為解暑的天然良劑,並且中部山地海拔有1000米到2000米,高處山頂終年被雪掩蓋,通常被叫做「月球之山」。
自然資源
剛果民主共和國自然資源豐富,素有「世界原料倉庫」、「中非寶石」和「地質奇蹟」之稱。全國蘊藏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其中銅、鈷、工業鑽石、鋅、錳、錫、鉭、鍺、鎢、鎘、鎳、鉻儲量頗為可觀,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鐵、煤、黃金、銀等儲量也很豐富,還有白金、鉛、磷酸鹽、硅酸鹽等。主要礦產儲量為:銅7500萬噸(占世界15%)、鈷450萬噸(占世界1/2)、鈮鉭3000萬噸(占世界80%)、鑽石2.06億克拉(占世界23%)、錫45萬噸、黃金600噸、鐵10億噸、鋰3100萬噸、鉻鎳2250萬噸、錳700萬噸、鋅700萬噸、鋁200萬噸。已探明的石油海上儲量3150.66萬桶,陸地儲量2000萬桶,天然氣海上儲量200億立方米,陸地儲量100億立方米。此外,位於剛果(金)與盧旺達交界處的基伍湖深水中蘊藏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森林覆蓋率為53%,約1.25億公頃,占全非洲森林面積的47%,占世界森林的6.5%,但目前僅開採62萬公頃。盛產烏木、紅木、花梨木、黃漆木等20多種貴重木材。水力資源極為豐富,估計可開發的水電蘊藏量為1.06億兆瓦,占非洲水電資源的37%,世界的6%。目前,剛供水率僅為9%,供電率為26%。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剛獨立時全國劃分為8個省,1972年7月,省改為區(Région);1996年前後基伍區劃分為馬尼埃馬、南基伍和北基伍三區;1997年5月17日,卡比拉政府成立後,國家一級區劃「區」改稱為「省」,並將三省改名:下扎伊爾(Bas-Zaïre)更名為下剛果(Bas-Congo);上扎伊爾(Haut-Zaïre)更名為上剛果(Haut-Congo),旋再改東方(Orientale);沙巴更名為加丹加(Katanga)。 2016年2月,剛果民主共和國完成行政區劃調整,原11個省被劃分成26個省。
首都
金沙薩(Kinshasa),原名利奧波德維爾。面積9965平方公里,人口975.7萬,系剛第一大城市和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年平均氣溫26℃。
國家象徵
國旗
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於2006年2月18日更換國旗。新國旗採用該國1966年到1971年間國旗的樣式,但將底色由深藍色改為淺藍色。國旗長寬之比為4:3。淺藍色象徵和平。左上角的星星代表了光明的未來。一道黃紅黃的帶子從左下角到右上角把旗幟劃開。黃色代表豐富的資源,而紅色代表了為國捐軀者的血。
國徽
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徽啟用於2006年2月18日,飾帶以法語書寫國家格言「正義、和平、勞動」。正中是一隻獵豹的腦袋,代表總統的權威;兩旁是一根象牙,代表該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一隻梭標代表公共機構用以保護國家利益和共和國價值觀的武器;下面是一個石質基座,代表堅實的民族團結。
國歌
《剛果人站起來》
格言
正義,和平,工作(法語:Justice - Paix - Travail)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共有7727萬人。2017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共有8130萬人。
民族
剛果民主共和國共有254個民族,分屬班圖、蘇丹和尼洛特三大語系。班圖語系各部族占全國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南部、中部和東部,其中剛果族為全國第一大族;蘇丹語系各部族多居住在北部,人口最多的是阿贊德和孟格貝托兩族;尼洛特語系各部族是最早生活在剛境內的土著居民,大多已被其他部族同化,僅餘俾格米和阿盧爾等少數部族現生活在赤道密林里。
軍事
國防
剛政府根據2003年《全面包容性協議》有關規定,對各派武裝力量進行整合,重新組建國家軍隊,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武裝力量(Forces Armées de 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FARDC)。2003年6月29日,剛有關各方就軍隊整編及軍隊領導層權力具體分配達成協議。8月19日,卡比拉總統任命了過渡期軍隊領導人及各軍區司令,各派均分得職位。12月8日,剛新軍正式成立。
軍隊
剛軍總兵力現約14萬人,其中陸軍12.6萬人,海軍2000人,空軍2000人,共和國衛隊1萬人。另有準軍事部隊(警察)約8萬人。
交通
概況
剛果民主共和國內河航運和空運占重要地位,陸路運輸落後。
水運
剛果民主共和國全國河流總長2.3萬公里,其中1.5萬公里可通航。主要航道為剛果河和開賽河,一般可通行150-400噸船隻,有2785公里航道可通行800至1000噸船隻。主要河港有馬塔迪、博馬、金沙薩、伊來博、基桑加尼、姆班達卡、金杜和卡巴洛。另外,東部的坦噶尼喀湖等湖泊均有港口。主要海港為巴納納港,有定期通往西非、地中海國家、法國、北歐、美國和日本六條遠洋航線。
空運
剛果民主共和國空運相對發達,國內航線約3.9萬公里,非洲航線約1.4萬公里,洲際航線約2.4萬公里,與布魯塞爾、巴黎、伊斯坦布爾、約翰內斯堡、亞的斯亞貝巴、內羅畢、利伯維爾及杜阿拉等有定期航班。剛共有54個機場,其中6個國際機場。
公路
剛果民主共和國原有公路總長14.5萬公里,其中一級公路58129公里,鄉村公路87300公里,城市公路網7400公里。由於長年戰亂破壞和缺乏維護,大部分公路無法正常通行,許多二級公路和鄉村公路遭損毀,目前僅剩5萬公里的主幹道(其中瀝青路僅占1.8%),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只有7公里長的道路。
鐵路
剛果民主共和國鐵路全長6111公里,其中電氣化線路858公里。
外交
外交政策
剛果民主共和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外來干涉。主張睦鄰友好和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積極參與和推動地區經濟和安全合作,是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成員國。
同中國的關係
1960年6月30日,剛果共和國獨立,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外長分别致電盧蒙巴政府表示祝賀和承認。10月,剛卡薩武布政府與台灣當局「建交」。1961年2月19日,中國承認基贊加政府為剛唯一合法政府。2月20日,兩國建交。同年9月18日,由於基贊加投奔阿杜拉,而阿杜拉政權同台灣有所謂的「外交關係」,故中國決定撤回使館,中剛關係暫時中止。剛1964年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1971年改國名為扎伊爾共和國。1972年11月24日,中扎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 此後,兩國關係不斷發展。蒙博托總統先後5次訪華(1973年1月、1974年12月、1980年3月、1982年6月、1994年10月)。扎伊爾曾訪華的領導人還有外交和國際合作事務國務委員卡爾·伊邦德· 恩古扎(1973年11月)、議長卡松戈· 穆孔吉(1984年7月)、第一國務委員肯戈·瓦· 東多(1986年6月)等。中國訪扎的主要有黃華外長(1978年6月)、李先念副總理(1979年1月)、趙紫陽總理(1983年1月)、田紀雲副總理(1984年12月)、榮毅仁副委員長(1985年1月)、張勁夫國務委員(1986年11月)、李鐵映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1989年11月)、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1995年1月)。 1997年5月,洛朗-德西雷·卡比拉總統上台後,恢復「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名。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繼續鞏固和發展。 剛方訪華的有:洛朗·卡比拉總統(1997年12月)、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長奧基通杜(2001年12月)、約瑟夫·卡比拉總統(2002年3月、2005年3月、2008年8月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15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耶羅迪亞副總統(2006年11月,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奇班達外長(2015年7月、2016年7月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成果落實協調人會議)、奇巴拉總理(2018年9月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中方訪剛的有:唐家璇外長(2003年1月)、楊潔篪外長(2008年1月)、中聯部部長王家瑞(2010年1月)、戴秉國國務委員(2010年7月)、回良玉副總理(2011年1月)、王毅外長(2015年1月)。
相關視頻
1、布卡武, 剛果金的旅遊城市, 南基伍省的首府
2、剛果(金)戈馬鎮尼拉貢戈火山及其熔岩湖
參考來源
- ↑ 剛果(金)國家概況,外交部網,2019年7月
- ↑ 剛果(金)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反對派領導人獲勝,網易網,2019-01-10
- ↑ 剛果(金)gdp、人口,世界銀行網,2019-01-19
- ↑ 剛果(金)總統任命新總理,新華網,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