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随笔(王自亮)
作品欣赏
初春随笔
一、悲苦的落腔
大沙丘,这名字,听起来都让人心寒。
我们来了。阳光晴好,干净利落,村中舞台上正在唱,两三个人,一个老者坐在椅子上,安安稳稳。台下观众寥寥,只有几个老人,像旷野一样萧疏。能这样耐着性子唱,且这样安稳的戏,不多了。
落腔,据称本名莲花落。是乞丐讨街要饭唱的戏。古时乞丐行乞,都手拿棍子,捧了盘子,站在人家门口,唱。一唱三叹。
为什么起名叫莲花落呢?
那调儿像风中的莲花吗?悠悠颤颤,弱不禁风。
这应该是最苦涩的一朵莲了。或是莲花的泪。
落腔,以悲苦为主。多哭腔。没有假音,多用真音,擅于抒情,诉说委婉。唱的好了,是能让很多人哭的。戏也平平常常,小生小旦,家常生活,人间冷暖。接地气。泥土味。它拒绝宫廷,鄙夷富贵。
但苦戏却偏要起一个乐名。蒲地口音中,落与乐是一样的。就像泥蛋穷苦人家的孩子,却要起名富贵、发达。近于梦呓,更是一种抗争。
几户人家,院落贫破,衣着朴素。剧种濒危,生活艰难,他们在台上哭,在台下也是这样苦呀。
茫茫的黄沙中,一朵朵莲,在风里颤。在风里唱。唱着命运的抗争。
二、莲花落
是莲花风中的颤抖,还是雨点滴落玉盘上的声响?娴静温柔,应该出自唐宋诗人的锦心绣口,在那烫着金笺的宣纸、绵纸上袅袅行走吧?抑或是王侯之家,日暮时分花园里传出的悠扬?
都不是,它在这贫朴的农家,在一个个破败的院落,在这黄沙滚滚的瘠薄。它在乞丐求乞的破碗铜盘里叮当作响。
这怎么当得莲花?
可它就是莲花落。要饭人求乞时唱的曲子。它多悲苦。它多哭腔。婉转抒情。没有假音,不去修饰。素面朝天。它没有宫廷,没有武打,只是平常日子,像一面镜子,映照人间。
这才是真正的莲。出于污浊,扎根污浊。却在向往着美好,追求着美好。
长歌当哭,何况唱着哭呢?其实,蒲地方音,落是乐。穷苦的日子,却当作欢乐。处身污浊中,却保持纯净。它是莲花乐呀。你听,一朵朵莲花,在风中笑。泥土越污,它笑得越“落”。这才是最美的莲花吧。
最美的莲,从不高高在上,而是披一身红尘烟火。[1]
作者简介
王自亮,任职于长垣县委宣传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