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動系統
制動系統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目錄
名詞解釋
制動,俗稱「剎車」。使運行中的機車、車輛及其他運輸工具或機械等停止或減低速度的動作。制動的一般原理是在機器的高速軸上固定一個輪或盤,在機座上安裝與之相適應的閘瓦、帶或盤,在外力作用下使之產生制動力矩。
制動控制系統是指運用控制理論與方法對制動裝置進行控制,以便達到預期目的的系統。
歷史發展
最原始的制動控制只是駕駛員操縱一組簡單的機械裝置向制動器施加作用力,這時的車輛的質量比較小,速度比較低,機械制動雖已滿足車輛制動的需要,但隨着汽車自質量的增加,助力裝置對機械制動器來說已顯得十分必要。這時,開始出現真空助力裝置。1932年生產的質量為2860 kg的凱迪拉克V16車四輪採用直徑419. 1 mm的鼓式制動器,並有制動踏板控制的真空助力裝置。林肯公司也於1932年推出V12轎車,該車採用通過四根軟索控制真空加力器的鼓式制動器。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汽車工業的發展,尤其是軍用車輛及軍用技術的發展,車輛制動有了新的突破,液壓制動是繼機械制動後的又一重大革新。Duesenberg Eight車率先使用了轎車液壓制動器。克萊斯勒的四輪液壓制動器於1924年問世。通用和福特分別於1934年和1939年採用了液壓制動技術。到20世紀50年代,液壓助力制動器才成為現實。
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着電子技術的發展,世界汽車技術領域最顯著的成就就是防抱制動系統(ABS)的實用和推廣。ABS集微電子技術、精密加工技術、液壓控制技術為一體,是機電一體化的高技術產品。它的安裝大大提高了汽車的主動安全性和操縱性。防抱裝置一般包括三部分:傳感器、控制器(電子計算機)與壓力調節器。傳感器接受運動參數,如車輪角速度、角加速度、車速等傳送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進行計算並與規定的數值進行比較後,給壓力調節器發出指令。圖1是防抱死系統基本迴路。
1936年,博世公司申請一項電液控制的ABS裝置專利促進了防抱制動系統在汽車上的應用。1969年的福特使用了真空助力的ABS制動器;1971年,克萊斯勒車採用了四輪電子控制的ABS裝置。這些早期的ABS裝置性能有限,可靠性不夠理想,且成本高。1979年,默·本茨推出了一種性能可靠、帶有獨立液壓助力器的全數字電子系統控制的A BS制動裝置。1985年美國開發出帶有數字顯示微處理器、複合主缸、液壓制動助力器、電磁閥及執行器「一體化」的ABS防抱裝置。隨着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出現,以及電子信息處理技術的高速發展,ABS以成為性能可靠、成本日趨下降的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成熟產品。1992年ABS的世界年產量已超過1000萬輛份,世界汽車ABS的裝用率已超過2000。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歐洲、日本、美國等)已制定法規,使ABS成為汽車的標準設備。
現狀
自1885年汽車誕生開始,車輛制動系統就在車輛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車輛發展初期,車輛低速行駛、交通密度小,對制動系統的要求相對較低。最原始的制動控制只是駕駛員操縱一組簡單的機械裝置向制動器施加作用力,由於車輛的質量比較小,速度比較低,機械制動已能滿足車輛制動的需要。但隨着車輛質量的增加,開始出現真空助力裝置。1932年生產的質量為2860kg的凱迪拉克V16車四輪採用直徑419.1mm的鼓式制動器,並有制動踏板控制的真空助力裝置。林肯公司也於1932年推出V12轎車,該車採用通過四根軟索控制真空加力器的鼓式制動器。
二十世紀初期,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及車輛工業的發展,尤其是軍用車輛及軍用技術的發展,車輛制動有了新的突破,液壓制動是繼機械制動後的又一重大革新。Duesenberg Eight車率先使用了轎車液壓制動器。克萊斯勒的四輪液壓制動器於1924年問世。通用和福特分別於1934年和1939年採用了液壓制動技術。到20世紀50年代,液壓助力制動器成為現實。
上世紀80年代後期,隨着電子技術的發展,世界車輛技術領域最顯著的成就就是防抱制動系統(ABS)的實用和推廣。ABS集微電子技術、精密加工技術、液壓控制技術為一體,是機電一體化的高技術產品,可以在完全制動時仍能保證車輛的可操縱性和方向穩定性。之後ASR, ESP等獲得了陸續發展。ASR(驅動防滑轉控制)可幫助駕駛員在車輛起步和加速時阻止驅動輪滑轉,提高行駛穩定性。ESP(電子穩定性程序)可在危險的行駛情況下利用瞬間干預發動機輸出轉矩和制動器,保持車輛穩定,並沿車道行駛。所有這些改善車輛的制動性能的措施,大大提高了車輛的主動安全性和操縱性。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