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刺客系列:非典型刺客但很有效

刺客系列:非典型刺客但很有效桓公莊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史記·刺客列傳[1]

譯文:

齊桓公與魯莊公已經在壇上訂了盟約,曹沫手持匕首脅迫齊桓公,左右沒有人敢動手,齊桓公問道:「你想幹什麼?」曹沫說:「齊國強魯國弱,而貴國侵犯魯國也太過分了。現在魯國城牆塌壞就能壓到齊國國境上,大王一定要考慮考慮這件事!」齊桓公於是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占的土地。說完話,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壇,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臉色不變,言辭從容如故。

一;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傢伙根本算不上刺客,但是司馬遷把他放在刺客列傳的第一個。

人家的本職是個將軍,但戰績不咋地,三戰三敗,偶爾客串挾持個人質,反而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管怎麼說,勇氣可嘉,刺客玩得就是一股氣。從這個意義上說,也勉強算是刺客吧。

這個人就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曹沫。

二;曹沫是個魯國人,很能打。

然並卵。

因為國家之間的戰爭不是單挑,而是群毆,所以魯沫個人再能打也沒辦法改變齊國強魯國弱的局面。

齊國軍隊來了,曹沫帶着魯國軍隊上了戰場,結果三戰三敗,丟失了不少國土。

三;春秋時期是一個很講「規矩」的時代。

明明齊國拳頭大,但還是要搞個外交儀式,在法理上確認占到的便宜。

在一個叫「柯」的地方,牛氣哄哄的齊桓公和忍氣吞聲的魯莊公碰頭了。

原定計劃是:經過一系列繁瑣的儀式和禮節,兩國確定現有領土的劃分按照實際占領為準。典型的霸權主義!

雖說打敗仗有各方面的因素,但曹沫畢竟是直接責任人,所以他很不甘心,出來攪局了。

四;盟約的儀式很莊重,也很無趣,作為失敗者一方的魯莊公更是憋屈。

總算完事了,作為勝利者一方的齊桓公正準備向前幾步,發表一通熱情洋溢的演講。

這時候,激變陡生。

齊桓公的脖子上被架上了一把匕首,正挨着頸部大動脈,左右一陣譁然,然後又安靜下來,誰也不敢上來。

拿着匕首的人正是魯國軍隊的主將曹沫。

五.那一刻,齊桓公或許在責怪安保工作的疏漏,或許在責怪自己不夠警惕。

場面有些尷尬,齊桓公定定心神,語氣還算平穩地問了一句:「你想幹啥?」

身為劫持犯,曹沫倒是很冷靜,畢竟春秋時期,還沒有一槍爆頭的狙擊手。曹沫說了好長一段話,大意就是齊國很過分,魯國很悲催,我很不高興。

齊桓公不可能和這麼一個武夫同歸於盡,雖然說不想把已經得到的好處讓出去,畢竟也是士兵們打生打死流血流汗換來的,但形勢比人強,冷冰冰的匕首就在脖子上。

齊桓公很光棍地承諾,這次仗白打了,我們占了多少地,就還你們多少地。

六.曹沫一看目的達到,既沒有多說什麼,也沒有自殺謝罪啥的,直接把匕首一扔,走下高台,站到自己應該站的位置上,好像啥事也沒有發生過。

齊桓公那個氣啊!這就完了?你不該給我個交待嗎?

眼看齊桓公有暴走的趨勢,一旁的宰相管仲拉住了齊桓公,人家手段下作了一點,但是你是國君,雖然是在脅迫下做出的承諾,但不能說話不算數。

再說了,實在不行,就先還給他們,找個機會再搶回來不就完了。

一場盟約典禮草草收場。

魯國在戰場上失去的土地,因為曹沫的一把匕首,重新納入魯國版圖。

而本來極有可能成為替罪羊的曹沫繼續當他的魯國大將。

七.挺簡單的故事,出幺蛾子了。

高中的時候學過一篇古文,名字叫《曹劌論戰》,說的是齊魯之間著名的長勺之戰,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指揮下以少勝多,大敗齊國軍隊。

有磚家考證,曹劌和曹沫根本就是一個人,這可能嗎?

八,不同意這種說法。

兩個原因。

第一,長勺之戰在這次劫持事件之後,《曹劌論戰》里說了,曹劌是從隱居狀態出山,自告奮勇統帥魯國軍隊的。而曹沫因為劫持事件保住了軍隊的職位。兩者的說法矛盾。

第二,曹劌曹沫兩個人的性格反差太大,曹劌是個軍師型的智將,曹沫是個衝殺型的猛將。《史記》說,曹沫「以勇力事魯莊公」,這明顯不是曹劌的風格。

九.司馬遷的《刺客列傳》里,曹沫是最不像刺客的刺客,只是一個挾持人質的武夫罷了。

雖然曹沫的行為不怎麼光彩,群毆不是對手,單挑也未必穩贏,只好出此下策了。

但是,面對侵略者,誰去關心手段,管用才是硬道理。

所以,該填島的照填,該養豬的照養,該種菜的照種。

就這樣。[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