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柄南星
刺柄南星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03488&sid=849939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刺柄南星 漢語拼音:cì bǐng nán xīng |
刺柄南星,中藥材名,為天南星科刺柄南星Arisaema asperatum N. E. Brown,以塊莖入藥。塊莖入藥,內服治勞傷,祛痰、止咳、鎮痛,外敷疥瘡、癰疽。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刺柄南星
別名:綠南星、天南星、白南星、南星七、螃蟹七、三甫蓮、蛇芋頭
來源
天南星科刺柄南星Arisaema asperatum N. E. Brown,以塊莖入藥。
生境分部
湖北。
功能主治
有毒。祛痰止咳,鎮痛。並治勞傷,癰疽。
用法用量
外敷治癰疽。[1]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原形態
塊莖扁球形,直徑約3厘米。鱗葉寬線狀披針形,內面的長15-20厘米,帶紫紅色。葉1,葉柄長30-50厘米,密被乳突狀白色彎刺,基部5厘米鞘筒狀,鞘上緣斜截形,直徑2厘米;葉片3全裂,裂片無柄,中裂片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具細尖頭,基部楔形,長16-23厘米,寬18-27厘米;側裂片菱狀橢圓形,長17-28厘米,寬15-22厘米,中肋背面具白色彎刺。幼株葉片邊緣深波狀而葉柄和葉裂片中肋背面無刺或有極稀疏的彎刺。花序柄長25-60厘米,具疣,粗糙。佛焰苞暗紫黑色,具綠色縱紋,管部圓柱形,長5-6厘米,喉部無耳,亦不外卷;檐部倒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漸尖,近直立,長8-12厘米。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圓柱形,長約3厘米,雄花具短柄,花葯2-3,黃色,藥室扁圓球形,匯合,頂部馬蹄形開裂;雌花序圓錐狀,長2-3厘米,子房圓柱狀,柱頭盤狀,近無柄;各附屬器圓柱形,長6.5-9厘米,基部驟然增粗2.5-4毫米,基底截形,具長3-5毫米的柄,向上漸狹,伸出喉外,近直立。花期5-6月。[1]
產地生境
我國特有,產四川東部、湖南東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部、陝西秦嶺南北、甘肅南部,海拔1300-2900米,生於干山坡林下或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巴東。